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一年来,全校师生通过社会主义理论和七中全会文件的学习,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曲折性的理解,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开始触及到一些深层的思想认识问题。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师生,特别是部分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到底谁优谁劣的问题,存在着一些疑虑与困惑,有人认为:“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从理论上讲是对的,可是从实际上看却又不是这样。”有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历史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共产主义过渡可能存在着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道路,由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越来越激化,无产阶级以暴力革命形式推翻资产阶级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新政权,实现社会主义的转变;另一条是资本主义自我扬弃的道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引发资本主义自我扬弃,自发地变革不适应新的生产力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渐进却又实质性地向社会主义转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陈独秀对资本主义批判的角度探讨他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这是陈独秀资本主义观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从一个侧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他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尽管并不完善甚至有所偏颇,但是他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有两种历史形态。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在这个社会发展阶段上,不复存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它应该属于“五形态”中的第五社会形态和“三形态”中的第三社会形态。而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昔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它不属于“五形态”中的第五社会形态.而属于“三形态”中的第二社会形态。现实的社会主义是第一形态的社会主义,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性经济关系,是与资本主义“同时态”的社会形态;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第二形态的社会主义,以产品经济为基础性经济关系,是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5.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实现社会主义有两个途径:即经过资本主义阶段发展而来的社会主义和直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来的社会主义。现有社会主义大都建立在跨越“卡夫丁峡谷”之上.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历史局限性,因此,我们必须客观辩证地来认识这个问题,科学地认识和看待当代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有一股重新泛起之势。咎其表现,主要是否定与社会主义相关的历史,实质是主张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作为一种以唯心史观为基础的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有一定的时代烙印,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资本主义观是邓小平关于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的根本观点和看法。近年来,关于邓小平理论各组成部分的专门研究渐近成熟,如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一国两制论等等。这些研究都需要以对邓小平资本主义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的研究为基础。邓小平资本主义观形成社会历史条件可从理论依据、历史依据、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这种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者列宁所谓的“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有其作为社会制度的为人类历史上其它社会制度所共有的多重属性,如社会形态的有机统一性,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阶级以及由此产生的国家的现实性等;同时,与其它社会制度特别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社会主义有其自身的个性特点。这些个性特点表现于外是社会主义不同于其它社会制度的特征,表现于内则是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表现于外的…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地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在今天,这个历史趋势实现的形式,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否定而不是暴力革命。存在和平取代形式的内在根据,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社会主义的因素。资本主义具有两重性,即私人性和社会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组织、国有经济、股份制、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税收制度,除具有私人性以外,都还具有社会性,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现代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知识劳动者既成为“资本家”,又是雇佣劳动者,使劳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得到迅速成长和不断增强,最终否定了资本主义,实现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预言,使社会主义取得最后的胜利,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0.
我的第一个意见是,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大时代中的和平与发展阶段。这个大时代,指的就是由十月革命开始的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时代。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它由若干个阶段组成。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国家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差距有其历史原因和客观原因,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中出现挫折和失误是内因和外因作用的结果,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经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是现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落后决定的,符合新事物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一个时期以来,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极力贬低社会主义制度,美化资本主义制度.胡说什么“社会主义的尝试及其失败,是二十世纪人类的两大遗产之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超越了历史”,是“主观幻想”.因而,必须“补资本主义的课.“中国的出路是资本主义化”等等.虽然,他们反对社会主义,鼓吹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早已昭然若揭,但是,这股思潮却严重地侵害着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肌体,搅乱了人们的思想,腐蚀着人们的灵魂.因而,很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3.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是一个客观存在,对这个客观存在却有着不同的认识。发达而又发达的、不断否定着自身的资本主义还是原来的资本主义吗?本文认为,历史规律不可抗拒,社会进步势在必然,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处在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由社会历史规律所决定的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平过渡之中———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现代化所走过的历程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寻求现代化的途径的过程。其中依次包括:在传统的封建社会内部寻找改良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阶段;在否定封建制度的基础上试图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阶段;在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情况下寻求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阶段。与此相应,形成了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三个代表”学说是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创造的新的现代化理论成果,它对中国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发展,为中华民族在新的世纪的伟大复兴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现代资本主义与早期资本主义若干特征比较陈哲资本主义自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现代资本主义阶段。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是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到19世纪末,是资本主义上...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依序性和跳跃性相统一的原理,分析探讨了中国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十年了。我们新生的祖国正经历了它那逐渐成长的幼年期。焕发的生命正象朝阳一样照彻了整个世界。十年的时间不算长,但十年的时间也不算短。我们的祖国以“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步伐向前迈进着。它赶上历史好几百年,它赶过了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历史阶段,它已跻入于人类历史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它还要与社会主义的兄弟国家共同携手而向共产主义大道前进。在我们祖国的十年革命与建设中,不仅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结束了人吃人的剥削与压迫的社会制度,而且与一切社会主义的兄弟国家一起,加快了人类历史车轮的速度:向民族解放,向人类正义,向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直驰而  相似文献   

18.
试论科技革命与20世纪两种社会制度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历史前进“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 ,不但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演变 ,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嬗变。源于 1 9世纪下半期至 2 0世纪初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自由资本主义向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变 ;第二次科技革命在促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俄国诞生、巩固的同时 ,也导致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全方位的辐射力促进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经历了一个从巩固、发展到被迫改革的曲折过程。随着 2 0世纪 80年代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为标志的第四次科技革命 ,首先冲击了集权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导致社会主义制度在苏东地区出现断层 ,原苏东社会主义制度向西方资本主义制变演变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 ,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演变。社会主义在改革中新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体现在它同科学社会主义、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以及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产权不是一种纯粹法律的或经济的抽象 ,而是充斥着历史、社会因素的现实存在物。国家在产权体系中有中心地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私营企业H厂在社会主义改造这一产权变化过程中 ,国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权制度变迁背后的动力是国家的权力。这样的一种变迁实际上可视为产权制度的一种政治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