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糊”家电产品,即利用“模糊”电脑技术控制的新一代家用电器产品。传统电脑的设计理论是对事物作出明确的判断,而“模糊”电脑则可进行“稍微”、“大概”、“多少”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些家电产品广告频频出现“人工智能控制”字样;在家电商场里,“Fuzzy”(模糊)字眼的家电产品也越来越多,这就是国际上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我国即将兴起的采用模糊逻辑控制的模糊技术产品。什么是模糊逻辑?它又是如何控制的呢?众所周知,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完全肯定而有一些含糊不清的,如说一件衣服不干净,这是对衣服的干净程度进行定性,但不干净的程度如何,即定量是不清楚的,有可能稍为脏,有可能非常脏。在  相似文献   

3.
无血手术     
“无血手术”,顾名思义就是手术时不流血。美国斯坦福大学医疗中心,综合运用电脑技术和放射线技术,率先在外科和肿瘤科推行了“无血手术”。医生们不再使用传统手术刀,而以电脑刀、X 光射线枪等取而代之。具体作法是:用射线枪从数百个方向向肿瘤发射小剂量放射线,病变组织遭到超量放射线辐射后渐渐衰败,而健康组织则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4.
不少人目前正热衷于“武装”家庭,在陆续添置了电视机、游戏机、电话等之后,又把目光转向了传真机、VCD机、电脑等新一代家电产品。但有关人士提醒,多了解多媒体电脑的功能,既可以避免重复投资,又能把有限的家庭空间布置得更为合理。 多媒体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在国际上兴起的高新科技,它使电脑摆  相似文献   

5.
长期在电脑荧光屏前工作的人,很容易出现视觉模糊、视力下降及眼睛干涩、发痒和畏光等现象,医学上称之为“电脑眼病”。  相似文献   

6.
模糊理论在模式识别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式识别领域中,基于模糊集理论和模糊逻辑的模糊理论方法比基于传统集合理论和逻辑方法要更加接近人的思维和推理。模糊理论提供了一个较恰当的框架来表示人的不精确概念和推理方式。当把模糊理论引用到模式识别领域时,判断的标准“真”或“假”就变成了相对的概念,这就有可能构造这样一个智能识别系统,帮助我们在模糊的信息环境中作出精确的判断,本文主要介绍模糊理论在模式识别领域中应用的一些基本方法;给出的形状识别以及空调控温系统的具体例子说明了在模式识别中引用模糊理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欧美最畅销的家电产品不是激光唱机,也不是 高清晰度彩电,而是个人家用电脑。这表明:电脑从一种专 业产品已迅速成为日常家庭不可缺少的电器产品。法报在回 顾1993年世界经济时称:“一个巨大财富车轮转动起来,那 就是多媒体……。”据测,到今年,全球“多媒体”市场规 模可达1万亿日元;而2000年,将达200万亿日元。世界各国 政府和企业界,纷纷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研究和开发“多 媒体”。 1994年1月2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重申,  相似文献   

8.
电脑与神话     
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电脑,已演绎出了一幕幕新时代的神话,而当电脑与传统的宗教、传说融合后,更造出许多“传奇异彩。”  相似文献   

9.
汉语与西方文字的差异,即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根子,在于由对待判断系词“是”而导致的两种不同的思想制度。透过西方文字的“being”,可以追溯到亚里七多德形而上学的“本体”和附属于本体的属性或形式的学说。化为形式逻辑,则是以同一律为基础的三大逻辑规则。Being不但是哲学与逻辑统一的基础,也是宗教、科学的基础,又是以主体一客体或文化一自然为代表的各种范畴一一对立的基础,总之,being标志着一种“垂直的逻辑”思维模式。汉语中的“是”从传统使用中就没有严格的形式逻辑意义上的系词效果,而是一种横向的类比思维,也就是把不一样的事物说成是一样的。在传统上称之为“兴”,即所谓“象征”。在效果上,汉语思维传统属于一种“横向的逻辑”思维传统,它模糊西方意义上的学科界限。  相似文献   

10.
现在一些商场的家电上开始出现“模糊”字样,什么模糊洗衣机、模糊空调、模糊高级音响等,这预示着在家用电器领域正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模糊革命”。何谓“模糊”呢?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其意义往往是十分模糊的,但听者或读者能够不知不觉地依靠经验作出正确的判断。然而,要是钻起牛角尖来,这些语言的模糊性是无  相似文献   

11.
常用电脑的室内会使正负离子失去平衡,这能引起人体自律神经失调,并容易患上忧郁症。另外,电脑操作看常会感到眼睛疲劳、肩酸背痛……人们将这些统称为电脑职业病。而合理的膳食,则会使常“玩儿”电脑的人避免或减少这些职业病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正一般认为,机器人指一切能模拟人类行为、思想,可自动执行任务,由电脑或电子电路程序控制的机械,而“AI机器人”的概念则一直较为模糊,大多数人认为,采用较精密电脑控制、具有一定思考和学习能力,思想等方面更接近人类智能的机器人,就是AI机器人。美国是机器人的大国,也是AI类机器人较早被研究和应用的国家之一。早在2007年,美国机器人科学和系统会议(RSS)就在美国计算机社区联盟(CCC)的支持下,汇集工业界、学术界专家120人,在亚特兰大组建了著名的“线路图团队”,并于2009年5月完成《美国机器人发展综合路线图》(A Roadmap for US Robotics),提交给美国国会和政府机构。  相似文献   

13.
模糊控制技术用于家电产品具有广阔的前景,用模糊控制技术可以对那些不确定性给出一个较为实际的判断,详细介绍该技术在空调器温度控制中的具体应用,即采用两输入单输出控制方式,对温度偏差和温度变化率实时采样后进行模糊化处理,然后利用模糊控制规则用最大隶属度算法对空调器发出确定的指令,以达到精确控制温度的目的。在空调器调节温度时引进微机化和模糊控制技术,能使控制功能多样化、节能并提高舒适感。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判断句式,但是两者的表达方式并不一样.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是”表示肯定判断,在“是”前加“不”表示否定判断.这种判断句中的“是”传统称之为系词.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则不完全是这样,呈现出一种比较复杂的情况,甚至有没有判断词存在,至今学术界都还有争议.杨树达先生《高等国文法》、《词诠》,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等书,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先秦文献中已有系词的用法(杨树达称“不完全内动词”、杨伯峻称“连系性动词”).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古代汉语》等书里,则指出先秦无系词,至于“是”字作为系词是汉以后的事了.有的古汉语专著则肯定“是”是个专门的指示代词,不是表判断的判断词.有的同志认定如果有系词“是”,也是由指示代词虚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论以“扣其两端”、徜徉两端之间的风度来进行文学批评,在文学与非文学之辨上提出了其适当的度、平衡点就是“以能文为本”;在创作规范上提出了“不雅不俗”、“不今不古”、“法而不法”等崇尚;在作品评价上提出了“丽而不浮”、“典而不野”等判断。传统文论以“扣其两端”、徜徉两端之间的风度给自己的思辨判断留出了足够的空间,给予自己更大的发挥天地,也更切合批评对象的实际情况。传统文论“扣其两端”、徜徉两端之间的风度来自于古代文人做人的徜徉两端之间的风度。  相似文献   

16.
品牌有价的实例可谓不胜枚举。可口可乐价值224亿美元,而“万宝路”香烟则高达310亿美元;我国台湾的宏基石电脑也已超过  相似文献   

17.
0.引言作为智能控制的一个分支,Fuzzy控制在工业生产领域,特别在系列家电产品开发上取得了很大成功,而Fuzzy推理是Fuzzy控制的理论基础,因次,Fuzzy推理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而模糊  相似文献   

18.
模糊修辞的研究对象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语言学的出现,使人们对传统修辞学有了新的认识。修辞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学科,按传统修辞学的观点,“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是修辞的基本要求。模糊理论进入语言研究领域后,人们发现,“准确”目的的实现,并不单纯靠精确,有时要模糊些,才能更准确,模糊也是达到“准确”目的的重要因素。语言模糊属性与表达效果间的这  相似文献   

19.
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目的 改进传统的层次分析法。方法 将互反型判断矩阵改为模糊一致性判断矩阵,并把和行归一法或方根法与特征向量法结合使用,提出了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结果 指出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往往会导致判断矩阵不满足一致性条件,需要检验和修正,而且计算精度不高。改进后的模糊层次分析法既解决了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问题,又解决了解的收敛速度及精度问题,以此求得与实际相符的排序向量。结论 改进传统的层次分析法较传统的层次分析法更加完善和行之有效,并符合人们的思维逻辑,形式简单,准确,且易建立。另外,由优先判断矩阵改造而成的模糊一致性矩阵满足一致性条件,无需再进行一致性检验,同时也可大大减少叠代次数,提高收敛速度,满足计算精度的要求.从而为多目标决策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的层次分析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道路交通安全系统的内部结构极为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各因素权重信息不能完全被确定.提出了对于属性值以模糊区间数这种不确定形式给出,着重以“人”、“车”、“路”中的“路”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行模糊区间综合评价,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判断矩阵,并利用模糊区间综合评判模型得到了一种交通安全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