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翻译中,对原的理解不透彻会造成表达错误,反过来表达不当会造成误解。理解和表达两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2.
贾俊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22(2):40-41,76
表示各种颜色的词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英汉语言习惯不同,风俗各异,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也不尽相同,就是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与使用也有差异。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表示颜色的词汇也相应地不断得到丰富,其意义也从原来表示某种单纯的颜色而派生出许多新的意义,从而使得人类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一些常见颜色词汇的异同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英语和汉语由于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不同,其否定形式差异较大。有的英语否定句虽仍译作汉语否定句,但若以汉语的逻辑思维方式去理解,译便会与原貌合神离,难得真谛。如:Justice is never done but some people will be found to complain.有人把它译作“裁判不公,但发现有人表示不满。”此句中but不是并列连词,而是主从连词,用在否定词never之后,相当于that…not…构成于双重否定的形式。应该用反译法译成“裁判虽公,仍必有人作不平之鸣”。  相似文献   

4.
翻译难,谚语翻译更难。同其它一切翻译一样,谚语的翻译是由理解和表达两个环节构成的。本文以美国著名语言学家H.P.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理论为基础,以笔者手头的几本英汉对照谚语集中出现的大量误译为实例,运用语用学理论,阐述了翻译英语谚语既要考虑其生动形象、喻义深刻、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也要重视其承载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指出了对谚语的理解应该包括其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同时也要考虑谚语的义域范围,包括谚语的基本意义、附加意义、褒义和贬义等;对谚语的表达应重视译出谚语用语的雅俗、谚语的民族色彩以及谚语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英语与汉语均有从正面或反面来表达一种概念的现象,从词类的角度探讨正面表达法与反面表达法的异同及例举这两种表达方法之间的转换技巧。  相似文献   

6.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由于汉语的深入人心,一些人的汉语发音习惯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他们的英语发音。本文列举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种错误发音,阐述了汉语发音对英语发音产生的影响。使人们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纠正英语发音,力求实现发音的纯正。  相似文献   

7.
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变通的技巧。主语的选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原文的主语不会在译文的主语中得到保留,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改换主语、增补主语或省略主语的方法使译文既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思想,又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8.
证人出庭率低的状况正严重影响着我国庭审制度改革的力度和成效,解决这一困扰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难题已迫在眉睫.只有将正面促进与反面促进相结合,建立强制与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才能持续有效地提高刑事证人出庭率.构建正面促进与反面促进相结合的证人出庭作证促进机制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英美等英语国家在日常交流中所用单词、短语及句子表达得形象生动。在汉语中,我们习惯用一些成语及歇后语来表示某一特定事物。同样作为一种语言的英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谚语、俚语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熟练地掌握它们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对说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语言的差异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英语教学中对这一联系进行剖析,既可使课堂生动有趣,又能促进其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各种不同词性的肯定形式的英语句子的翻译,探讨了“正反”译法在英译汉中的运用,并说明了这种译法的原因,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掌握这一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在否定问题上具有大体的一致性。然而,当否定句中出现一些肯定强项词和肯定弱项词时,二者则常会在否定焦点的问题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从而给语义的正确理解带来诸多麻烦。因此,需对英汉语习惯否定焦点的差异进行分析解释,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双重否定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重否定这种语言现象在英语中非常普遍。一般来说可表示肯定,但表示否定的时候也并非罕见。本文第一部分系统概述了英语中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构成方法及主要形式,第二部分总结了英语中双重否定表示否定这一用法,第三部分简单说明了在口语中不恰当的双重和多重否定表示否定这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4.
英汉语比较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英汉语比较研究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其中包括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研究的宗旨与目的。文章坚持使用的术语是“比较”而不是“对比”,旨在倡导研究方法上从“重异”转移到“异同并重”或“重同”,因为这是人类思维本质的共同点所规定的。从近百年的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历史中,文章归纳出十个研究目的;一、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二、促进现代汉语研究;三、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四、深化汉语教学改革;五、为翻译学建设打基础;六、革新英汉、汉英词典编纂工作;七、革新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工作;八、深化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九、促进英汉语类型学研究;十、进一步认识语言与思维及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语用负迁移容易引起语用失误 ,影响信息的传递 ,不利有效地进行交际。通过价值观、词汇的文化内涵、心理因素、权势和社会距离的标准及思维联想的英汉对比 ,分析语用负迁移 ;然后提出消除语用负迁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种语言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喻是人类语言中一种最有力的表现手段。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英汉两种语言都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比喻,但基于各自民族不同的文化意识,审美意识和价值观,使喻体蕴涵了典型的民族特征。本文主要探讨英汉比喻的民族特点,及它们各自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分析以汉语为母语的中高级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的几种负迁移现象,指出英汉间隐喻概念上的差异是导致这类负迁移的主要原因,进而证明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在英语学习中高级阶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英语及其表达形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中国英语”研究的回顾,分析了具有汉语语言和中国化特点的英语表达形式,说明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及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英汉语言文化起源的不同,通过人们在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历史典故、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并强调了准确恰当地把握和运用英汉语言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英汉语言的作用,有利于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英语"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英语的本土化问题也会变得更加突出,甚至会出现更多的变体.作为一种主要服务于跨文化交际目的的区域性、干扰性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的形成有着自己的社会文化基础,其中国特色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然而在宽容地看待和接受“中国英语”的同时,必须强调语言的规范性,以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尤其在中国英语教学中必须以标准英语为参照.同时为提高“中国英语”的可接受性和语言教学的可操作性,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应对“中国英语”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客观、科学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