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传承、文脉传承和精神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新时代需要更加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是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支撑之需,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之需。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有新的核心要义。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导向,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人类化的可持续发展是化观念的创新和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工业明的发展,由于没有把它看成是化价值的对象,出现了诸多困境和危机,其本质就是化的危机。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化观,要求人们必须克服片面的经济发展观,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对化观念进行整合与创新,形成一种站在人类生存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建构起全球性的“大化观”,从而为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科学的化理念。  相似文献   

3.
市场文化与文化市场化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给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机遇,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化,充分了解化与市场的内在关系,为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化建设尝试作了合理诠释。  相似文献   

4.
本把当代中国社会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置于世界历史时代,考察了当代中国社会化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定位,目标模式,结构模式和化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西藏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出发,就发展西藏化产业的意义及对策与措施进行了探讨,认为只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充分挖掘西藏丰富的化资源,使西藏的化产业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前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文化和指导思想上的重要任务与使命。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土壤和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现代化的变革,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转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性,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其思想根源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根源,可以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当今中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将承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对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意义重大,高等学校在这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评论经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和人类明演进的必然,我们在化建设中要坚持先进的政治化和制度化建设,坚持先进的科学化和教育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要义。其结合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诉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需要;两者在理论品格、文化共性和文化精神上的相似相通是实现结合何以可能的文化根基。其结合产生了既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又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化的全球性发展。化全球化给各国化发展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能否保持民族化的独立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化的发展前景,并最终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保持民族化独立性,关键在于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发展化产业,借鉴中西化的精华,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化,以增强中华民族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背景下,现代化里程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终于找到了它的最后归宿——这就是中国人民正在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在现代化的理性认识上,在时代提出的新的历史性课题面前,我们还在前行中继续探索。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从中国历史和现实出发作出新的思考和论证,以发现文化发展的规律。俞思念所著《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文化创新》(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一书,就是在这一选题上卓有意义的研究成果。读这本书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伟大实践中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宏大领域,展现在眼前的是又一片璀璨天空。  相似文献   

13.
按照代表先进化的要求,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论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的本质、指导思想、内涵与方法,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更根本、更实质的意旨。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是什么?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化建设的关系是什么?怎样才能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本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根本在发展,关键在改革,实质是为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展开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中国得到了深化和发展,实现了中国化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给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科学和可靠的理论支撑。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当代的发展,也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吴贻玉 《镇江高专学报》2000,13(2):23-25,41
从文化的支撑功能入手,分析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文化支撑的客观必然性,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支撑基点进行了寻找,以期通过文化的支撑和渗透,使我国市场经济能够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龚志伟  储峰 《凉山大学学报》2002,4(2):104-106,144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对先进文化的开创性探索,构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历史基础;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江泽民继承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先进文化建设理论,面向新世纪,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而开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体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走上自觉和成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新的时代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在新的起点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巩固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新的格局中谱写了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篇章。  相似文献   

19.
李昊远  宗彩娥 《科技信息》2009,(35):140-14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q-国化也是一个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的过程,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解决文化认同、实践和当代化、民族化和本土化三者的有机统一等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明确提出,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内涵。在邓小平理论中,"实践主题"与"生产力问题"的相互提升与深化,最终标志着社会主义已经开始由最初的"理论设想型"和"经验主导型"向"科学实践型"的飞跃。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和谐社会主义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了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