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厘清生态学还原论的相关争论,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对生态学还原论分别进行内涵辨析。生态学本体论层面,还原论思想主要体现在实体、过程及属性还原三个方面。实体的还原与空间尺度有关,过程的还原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均有关,后者可以通过前者的还原得以间接还原。生态学认识论层面有术语还原和理论还原两大主题,术语还原以术语间的连接为前提,理论还原以理论间的逻辑推演为途径,两个主题均存在进一步探讨的可能。方法论层面,还原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以"分析"为主的研究策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上。目前,生态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的还原论思想均呈现一定的弱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4):109-112
从传统生态学到现代生态学的发展中,生态学整体论和还原论的争论不断演化。这一争论的产生既受学科多元发展趋势的影响,也受自身概念语义含糊等方面的影响。从不同层面考察该争论:本体论层面,生态学整体论者和还原论者均认同物质构成的一致性,但对属性的可还原性持不同立场;认识论层面,二者的争论在于生态学研究应侧重下向解释路径还是上向解释路径,但这两种立场并非处于对立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4):112-116
本属于自然科学的生态学,以自身为基础发展为哲学理念,对现代性的科学、现代观念以及市场经济进行批判,这就是生态学的批判。首先,生态学批判现代性的科学,批判它的无情、片面的语言等;其次,生态学批判现代的观念,批判其中的实体概念、还原论等;最后,生态学对市场经济中存在的绝对自由和精英创造等问题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4.
活跃于"前生态学"时期的马克思持有"反目的论"的生态学思想,这与"目的论"的生态学思想相对应,但以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对后者的扬弃不够充分;马克思提出的"代谢断裂"思想具有强大的生态学意蕴,但以往对其的应用具有局限性;马克思高扬技术地位的"普罗米修斯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广泛存在"私有制的自然"的特定语境下具有较充分的合理性和革命性,但以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则较少从这一视角对此进行探讨。可以说,以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已经从理论层面上为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建构指明并扫除了部分障碍,但建构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体系仍是一个艰巨且意义重大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还原论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如果没有明确的区分就会对还原论产生误解。深入剖析有关还原论的论争,可以将其分为本质层面、本体论层面、认识论层面、方法论层面四种形相。这种区分有利于界定与澄清有关还原论的诸多解释。对待还原论,首先需要认识到微观还原与宏观还原的匹配,其次在本体论上树立时空观念,认识论上建立简单性和生成性信念,方法论上确立整合原则,最后强调方法论与本体论、认识论的非同构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还原论与整体论之争由来已久。通过分析二者之争的演变,反思争论的实质及现有的解决方案,发现:历史上的还原论或整体论之争主要是后来人将其标签化的结果;现实中的二者之争是由于其各自的支持者将己方优势扩大化的结果;在某些时期、具体问题上或者具体研究中,可能存在着还原论方法和整体论方法的主辅差异,但并不存在二者的绝对对立和孰优孰劣的结论;在为人类的科学研究寻找一条有效的纲领性原则的目标导向下,起源研究可以成为还原论和整体论之争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7.
法国哲学家安德瑞·高兹在他的"政治生态学"理论中,以法国核技术发展为案例,分析了"技术法西斯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了"技术法西斯主义"的成因、表现和后果;探讨了"技术官僚主义"与"技术法西斯主义"的关系;研究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问题和技术异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技术发展模式和技术选择的生态学原则.他的这些见解丰富了技术社会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科学理论是否有可能实现还原?关于这个问题的两种对立意见,即所谓“还原论”和“反还原论”的对立,实际上是古已有之的。但只有当近代科学日益走向成熟以后,这种对立和争论才明朗起来和尖锐起来。牛顿的科学纲领是明确地主张还原论的,因为它要求“从力学原理中导出其余自然现象”。但牛顿纲领所主张的还原论,只是还原论的一种特殊形态,即机械还原论。机械还原论要求对物理学、化学乃至生物学的理论作力学的还原,即还原为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中的弱解释还原论认为,生物学中的一切系统性质都能够仅仅通过部分性质得到解释。然而,近年来随着生物学中突现现象的大量涌现,弱解释还原论受到了多方怀疑。我们认为,这些怀疑可以被归类为相互关联的四大论证:突现论证、情境论证、多重实现论证和原因论证。其中,前三个论证可以看做最后一个论证的衍生物。本文通过回应以上四个反弱解释还原论论证为弱解释还原论作出了辩护,我们认为目前尚不存在能够完全否定弱解释还原论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还原论的两种形相及其思维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杂性理论把"超越还原论"作为自己的方法论纲领。然而,对还原论的相关讨论却常常带来混淆。本文从更为广阔而深入的思考角度,把还原论区分为本体论层面的"还原论信念"和方法论层面的"还原论方法",认为还原论信念的超越与还原论方法的超越完全是两个层面的非同构问题。对还原论的认识论考量则表明,还原论的思维实质根源于人类思维的割离本性,弱意义上的还原论对于科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突现是系统哲学、科学哲学和心灵哲学等学科及其交叉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首先表达的是一种整体不等于部分和的整体主义思想。通过突现概念诠释的整体主义经历了强、弱、中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典突现主义通过不可还原强调突现的强整体性;心灵哲学中还原论的两次挑战力图消解突现而形成可分解的较弱的整体性;复杂系统突现则在强整体论与强还原论之间寻求张力,侧重研究突现历时生成的动力学机制,形成了兼容与超越还原的突现观。这种具有中间道路特征的"兼容与超越还原"恰恰表达了突现整体主义的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复杂性科学是运用非还原论方法的科学"成为复杂性科学的非还原论信条,其中"非还原论方法"可理解为"非还原方法"和"非还原论方法论"。另外,"还原"的语义也多种多样,涉及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此,应当把复杂性科学的非还原论信条理解为"非还原论方法论"。然而,这一信条并非绝对可信。  相似文献   

13.
行动者网络理论(ANT)与传统政治生态学的现实冲突主要有四种:认识论层面上是否信守自然与社会的二分法;方法论层面上是否赋予非人类一种能动性;研究进路上是否对社会结构与权力进行批判;价值论层面上赋予本体论政治的目标导向不同。而这二者的理论契合主要有两点:主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践进路,秉持对资本的严肃批判。针对ANT和传统政治生态学之间的现实冲突及内在契合,尝试建构一种后人类主义政治生态学予以回应。通过罗宾斯、斯温格杜和沃特莫尔三人的各自案例分析,从自然、社会与自然-社会的共同体三个维度论证后人类主义政治生态学是可行的,这为ANT与传统政治生态学克服各自的理论困境提供了一个有创见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社会主义纷争看马克思生态学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社会主义视野中,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对理解生态问题有启示意义.不过,他们关于马克思的生态学价值观却提出了"人类中心论"、"生态中心论"和"人类生态学"的指认.我们认为,这些都不是本真性指认,只有从生存论路向去领会才可能揭示马克思生态学的"原码"价值观--这就是"生存生态学".  相似文献   

15.
还原论一直是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但是对于还原概念本身的综述分析却相对较少。本文试图梳理了语言还原、理论还原、学科还原、微观还原、本体论还原、方法论还原、知识论还原、说明还原等诸多还原概念,从而对相应的还原论给出了简评。根据概念分析,并结合当今生物学哲学的研究,笔者认为:语言还原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会遇到整体论问题;理论还原、学科还原、微观还原以及说明还原和知识论还原都会遇到难以克服的问题,恐怕难以实现;本体论还原目前是比较能够接受的观点;方法论还原在现阶段也很有实践意义,但是要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学习。  相似文献   

16.
现代环境运动的兴起促使生态学、生态学哲学和生态哲学形成了从认知到行动的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三者分别在其中承担着各自独特的学科任务。然而,在这个逻辑链条中明显地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它们对这个逻辑链条的运行构成了阻碍。这些障碍就存在于生态学和生态哲学中。生态学中的最大问题在于生态学是否是一门成熟科学的争论,具体表现为传统意义的生态学与"新生态学"以及生态学能否或应当满足何种意义上的科学评价标准的争论。生态哲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定位不清以及疏离科学、甚至反理性和反科学的激进环境主义倾向。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审慎对待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科学哲学上反还原论过于消极的批评,洛夫从科学问题的视角,基于生物学多学科研究考虑,提出一种非还原认识论.科学研究应被看作是围绕问题议程进行协调组织的活动;不同的问题议程有不同的解释充分性标准,解释充分性标准决定问题议程的结构.艾伦·洛夫用生物学上的进化观和新奇性的解释案例论证了这种非还原认识论的适用性和丰富性.这些...  相似文献   

18.
现今生态学家对博物学的呼吁持续升温,强调它在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博物学作为西方传统的重要学科,在学科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一度受到排挤、质疑并逐渐衰落,于是形成"博物学无用、与实验科学对立、无法对科学实践产生价值"等等的论断。这些质疑的声音干扰了人们对博物学的科学理解,并产生了错误的思考方式。通过从历史的角度来追溯生态学研究中博物学的发展及其相关争论,对长期以来博物学备受争议的一些问题进行澄清和探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量子场论的还原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粒子物理学的核心语言是可重整化的量子场论。重整化最初是应对量子场论中数学计算无穷大问题的有效策略,是解决理论物理学中“突现”问题的有力手段。本文从重整化操作在量子场论中产生的影响出发,回顾了有效场论思想产生的历史,叙述了重整化方法所引起的哲学争论,旨在对还原论和反还原论在解释量子场论中涉及的“还原”、“突现”、“层次性”等问题予以方法论考察,最后从语境的视角对重整化方法进行诠释,指出对基础理论及理论间关系的探讨是具有境遇性的。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0):102-106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新兴流派之一,也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诸多流派中影响力最大的分支之一。该学派竭力探索造成生态危机的原因并提出应对之策。本文重点关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策略:即实行"生态命令",有计划地缩减生产,避免浪费性生产;实行稳态经济;实行分散化和非官僚化等。虽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构想具有乌托邦色彩,缺乏现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但其中关于高消费的反思,浪费性生产的批判以及控制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等设想对于中国在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具有显著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