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主要对超临界流体技术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超临界丙烷萃取、超临界水氧化法三种技术,在研究和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作了详细的叙述,并对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简称SCWO)在国外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国内已有几家公司对该技术进行了研究及开发.超临界氧化技术是一种处理效率高,环保节能的新技术.本文着重论述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其优越性以及目前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水氧化法是一种有效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文章在总结超临界水的性质和优点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最新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机理、应用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了这种新兴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炸药生产废水,探讨了超临界水氧化降解炸药废水的规律。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是影响炸药废水COD去除率的主要因素,在超临界条件下,COD的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反应温度为550℃、压力24MPa、反应停留时间为120s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可以达到99.98%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炸药生产废水,探讨了超临界水氧化降解炸药废水的规律。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是影响炸药废水COD去除率的主要因素,在超临界条件下,COD的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反应温度为550℃、压力24MPa、反应停留时间为120s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可以达到99.98%以上。  相似文献   

6.
对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焦化废水进行了研究,主要从高温热解和超临界水氧化技术(SCWO)对CODcr、NH3-N的脱除率方面对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焦化废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热解对CODcr有一定的去除率,对氨氮的去除率却出现相反的情况,出水氨氮浓度比进水氨氮浓度高。而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对CODcr、NH3-N的去除均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领域的一种高效、环境友好型的处理技术。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钛硅(HTS)分子筛生产废水,主要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对超临界水氧化处理钛硅(HTS)分子筛生产废水过程中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并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对COD转化率的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23MPa和氧气过量的条件下,反应温度为793 K和停留时间120 s条件下,COD转化率和氨氮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9.96%和99.37%,处理出水能够达到排放标准。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763~793 K范围内该反应为一级反应,活化能为34.67 k J·mol-1,指前因子为12.41。  相似文献   

8.
含油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传统的处理方法不能有效地去除油田开采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缺点,引入超临界水氧化法作为含油废水的深度处理技术,研究了含油废水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降解过程,并用自由基反应机理解释了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水氧化法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有机废物处理技术,COD的去除率近90%;反应温度、停留时间是影响废水COD去除率的主要因素,随着反应温度、停留时间的增加,废水COD去除率显著增大;氧化反应对废水的反应级数为1.62,对氧为0.22,反应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分别为(92.2±9.9)kJ.mol-1和(3.53±3.33)×103,所建立的反应动力学模型与实验结果的偏差在±10%之内.此外,在分析综述基础上指出了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氧化技术,同传统技术相比,具有无污染、处理率高、无需后续处理等特点。从该技术的特点、氧化机理、国内外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流体中的化学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流体中的化学反应可分为两大类,即超临界流体作为反应介质的反应和超临界流体作为反应原料的反应,分别介绍了其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第一类反应中的酶催化反应、超临界水氧化、高分子合成。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处理难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研究了在间歇式超临界水反应装置内,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吐氏酸生产废水的最佳条件及其处理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废水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当温度为380℃、压力为24 MPa、时间为150 s以及过氧比为1.8倍时,COD去除率可达96.7%,色度去除率可达97.5%,且反应后废水的可生化性有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12.
高桂青  詹健 《江西科学》2004,22(3):216-220
在参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城市污水处理的膜生物反应嚣、光催化技术和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对这3种新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及今后的发展动向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利用超临界水氧化与非色散红外法相结合的连续式实验装置,对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的总有机碳含量进行连续检测,研究了温度、氧化剂浓度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红外检测信号与水样中的总有机碳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TOC的转化率,在460℃以上时有机物彻底氧化;增加氧化剂用量也会使TOC的转化率增加,在氧化剂为10倍量(化学计量比1∶1为1倍)时能把溶液中的有机物彻底氧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建的一套连续式装置,在高于水的临界点的温度和压力(673~873K,26~35MPa)下,以氧气为氧化剂对苯酚溶液进行氧化处理,对苯酚的超临界水氧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氧气过量的条件下,停留时间是影响苯酚在超临界水中氧化分解的主要因素。提高反应温度和压力能增加苯酚的去除率,只要有足够的氧气,增加苯酚初始浓度对苯酚转化率的影响就不明显。在试验条件下,溶液中苯酚的去除动力学对苯酚是一级,对氧气是零级。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一套自设的简便实用的超临界水氧化实验装置,对运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油田含油污泥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使用过氧化氢(H2O2)做氧化剂,考察了反应停留时间、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pH值等工艺参数对含油污泥中原油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水中的氧化反应能有效去除含油污泥中的原油,去除率可达95%,反应停留时间、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是影响含油污泥中原油去除率的重要因素,随反应温度、反应停留时间和反应压力的增加,含油污泥中的原油去除率增加,pH值对去除率也有影响,但不大。对指导油田生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疆域广大,人口、土地、耕地和发展程度很不均衡。1933年,知名学者胡焕庸据此提出了著名“胡焕庸线”。利用这条北东南西走向直线,将中国大陆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该线的东、西两侧差异悬殊。究其原由,制约因素的多元的,而近地表的自然环境和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与探索表明:(1)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两陆—陆板块的碰撞—挤压驱使高原南缘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突起是根本原因。(2)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突起阻隔了印度洋南来温湿气候的北进,并形成了西风带造成了我国西北地域的干旱和荒漠化。(3)在力系作用下,壳、幔物质重新分异、调整,地壳短缩增厚、高原整体台升不仅导致东、西两部降水量、气温、人口、耕地与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变,且地球物理场发生了强烈变异与分布不均。(4)西部发展的关键在于水,水进则人进,人进则文化进,文化进则科技进,科技进则发展快,西部人民生活与生存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则更安宁。(5)东部不断强化开辟地下空间与利用,西部期盼“红旗河”工程实施,维护生态环境,兴建亿亩现代化耕地、牧场与绿洲。我国东部与西部共同发展与建设十分重要,饭碗要永远端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17.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行政法规)《条例》实施30年来,在实验动物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保障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和立法工作的深入,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条例》在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已不能完全适应科技创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修订《条例》并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对规范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动物质量,保障实验动物福利,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支撑科技创新,以及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