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洋葱中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洋葱中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液,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联用技术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出44个峰,鉴定了28个化合物.结论:主要成分是酸类、甾醇类,烷烃,醛和杂环化合物,其中酸类、烷烃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刺槐花样品微波辅助提取所得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从延安地区刺槐花挥发油中分离出57种组分,鉴定出42种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峰总面积的82.01%;鉴定出其中的成分有醇、烯烃、烷烃、醛、酯、酮等十多种化合物,其中烷烃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7.40%,烯烃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6.74%,醇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5.87%,酯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2.35%。  相似文献   

3.
蒙山莴苣脂肪酸及其他挥发性成分GC-M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应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蒙山莴苣全草中脂肪酸和其他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从蒙山莴苣全草中鉴定了17个挥发性成分,其中,脂肪酸和脂肪烷为主要成分。脂肪酸含量达41.7%,而正十六碳酸的含量达23.8%。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分析玉兰花挥发性香气成分,采用静态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NIST11数据库与AMDIS软件对玉兰花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准确鉴定,共鉴定出54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8.71%,其中醇类14种、萜类15种、酮类7种、烷烃8种、酯类3种以及部分杂原子化合物等,其中主要成分为乙醇(质量分数为18.81%),甲醇(质量分数为18.45%),α-法尼烯(质量分数为16.13%),α-甲基-a-[4-甲基-3-戊烯基]环氧丙醇(质量分数为8.85%),α-松油醇(质量分数为5.77%)等。结果显示,萜烯类物质是玉兰花挥发性香气成分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微波辅助-溶剂萃取法提取成熟期马铃薯茎叶挥发性成分,以0.528%(m/m)得油率获得精油,用GC-MS分析检测出77种成分,解析鉴定了占精油相对百分含量83.986%的41个成分.其中,酯类化合物44.340%、烷烃类22.380%、醇类4.296%、萜类4.188%、醛类3.895%、酮类3.664%、其他1.22...  相似文献   

6.
采用无水乙醚超声萃取得到新鲜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浸膏提取物,顶空固相微萃取富集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归一化法测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鉴定了挥发性化合物中的75个成分,约占相对总含量的96.5%;挥发性成分中含氧化合物的含量超过96.0%,其中主要的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为2-己-烯醛(19.75%)、3-己烯-1-醇(13.89%)、苯乙醇(9.76%)、2-己烯-1-醇(8.03%)、正己醇(7.94%)、2-己烯酸(5.11%)、己酸(3.51%)、3-己烯酸(3.32%)、水杨酸甲酯(3.29%)等。  相似文献   

7.
桑叶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永红 《广西科学》2004,11(2):116-117,120
用正己烷提取桑叶中的脂肪酸,经皂化、酯交换法处理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和鉴定脂肪酸的化学成分。结果是,共分离出24种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19种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93.18%。桑叶中脂肪酸的成分以棕榈酸(26.87%)、亚麻酸(22.99%)、亚油酸(13.40%)、硬脂酸(6.99%)、油酸(3.17%)、花生酸(3.43%)、棕榈油酸(3.05%)、山萮酸(2.93%)、蜡酸(1.63%)等为主。  相似文献   

8.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怀山药中的有机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提取怀山药中的有机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结合计算机质谱图库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出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从怀山药中共提取分离出74种化合物,鉴定出41种有机成分,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95.03%.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类、甾醇类、酯类、维生素E等,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甾醇类化合物(45%).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气质联用(GC-MS)法分析野生和栽培铁皮石斛的挥发性成分.从野生和栽培铁皮石斛中,分别鉴定出97种和80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均占总离子峰的96.0%,具有60个相同的化合物,主要成分均包含芳樟醇、癸醛、对映-海松-8(14),15-二烯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对我区不同产地玫瑰花为原料制成的4种玫瑰花糖膏样品采用溶剂提取法进行挥发油提取,并利用GC/MS仪器分析法,对4种玫瑰花糖膏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用GC/MS共检测到75个化合物,其中鉴定出62个化合物,4种样品中共有的物质有10个。4种玫瑰花糖膏挥发油成分中烷烃类化合物较多,其含量为33.8%-71.19%,其次是苯衍生物14.86%-47.42%,萜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很少。4种玫瑰花糖膏因原料产地和制备糖膏厂家的不同,在成分和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提取、分析地椒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通过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检出挥发性成分56种,其中以酚醇类、萜类、烯类、酯类、醛酮类化合物为主,主要成分有芳樟醇(27.8%)、龙脑(9.12%)、樟脑萜(8.12%)、柠檬烯(7.81%)等。本实验首次对山东地区地椒挥发性成分进行HS-SPME结合GC-MS研究,发现其化学成分丰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四川枳实和山西枳壳的挥发油成分,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和选择性离子检测法)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定量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结果从枳实中35种化合物,占相对总面积含量的83.07%;枳壳中鉴定出37种化合物,占相对总面积含量的97.74%。二者共有组分20种,主要为D-Limonene,枳实中为50.87%,枳壳中为64.41%。研究表明,将化学计量学方法用于中药挥发油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可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紫花地丁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乙醚萃取浓缩、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紫花地丁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采用GC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共鉴定出21个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71.18%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16.30%),另外有五个化合物含量超过4%.本方法快速方便,重现性好,适用于紫花地丁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药对麻黄-羌活的挥发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测定了药对麻黄-羌活、单味药麻黄和羌活的挥发油,并对其重叠色谱峰采用化学计量学解析法进行了分辨,得到药对和各单味药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药对麻黄-羌活、单味药麻黄和羌活分辨出的色谱峰,通过质谱库对其进行定性,分别得到58,51和52个定性结果,占总含量的83.75%,88.70%和80.79%。实验结果表明:药对麻黄-羌活中挥发油化学成分有40种来自羌活,13种来自麻黄,新产生了10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药对川芎-羌活挥发油的气-质联用分析与化学计量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测定药对川芎-羌活、单味药川芎和羌活的挥发油成分,利用化学计量学解析法(CRM)对重叠的色谱峰进行解析,得到药对和各单味药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通过质谱库对解析的纯组分进行定性,药对川芎-羌活、单味药川芎和羌活的定性分析结果分别为50,38和43个,占总含量的94.32%,83.19%和96.04%。实验结果表明,药对挥发油组分主要来自于单味药羌活,而化学组分种类基本上为2个单味药的加和,单味药挥发油组分的含量在药对中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6.
对柚子的老叶和嫩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差异,为柚子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无溶剂微波萃取法提取柚子老叶和嫩叶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从柚子老叶和嫩叶的挥发油中分别分离鉴定出了59、51个化合物,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1.29%、87.45%,且2个部分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差异性较大.柚子叶中的挥发性成分非常丰富,其中,许多化学成分具有芳香性或药理药效作用,在香精香料或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另外,柚子老叶的得油率比嫩叶高,其挥发性成分也比嫩叶的丰富,故柚子叶的采收宜在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对分析5个产地枫香树脂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质量分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枫香树脂资源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相同月份5个不同产地的枫香树脂为原料,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对枫香树脂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分离鉴定、质谱定性,最终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得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5个产地的枫香树脂挥发性成分中共解析出64种可能的化合物,在广西桂林(GG)、广西百色(GB)、广西隆林(GL)、江西九江(JJ)、福建顺昌(FS)枫香树脂的挥发性成分中分别鉴定出44、41、44、37和32种化合物。5种枫香树脂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烯烃类化合物,其中以萜类化合物为主,质量分数的均值为84.33%。其中GG的枫香树脂萜类化合物质量分数最高(91.96%), JJ枫香树脂的质量分数最低(66.26%)。5个产地的枫香树脂挥发性成分及质量分数具有较大的差异。5个产地的枫香树脂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为β-石竹烯、α-蒎烯、β-蒎烯、D-柠檬烯以及樟脑烯,这几种挥发性成分的质量分数在5个产地枫香树脂的挥发性成分中差异明显。β-石竹烯在GG、GB枫香树脂中的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23.45%和25.39%;α-蒎烯在GL、JJ及FS的枫香树脂中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18.32%,23.12%和20.96%; β-蒎烯在GL和JJ的枫香树脂中的质量分数较高, 分别为15.6%和15.45%;D-柠檬烯在JJ和FS枫香树脂中的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12.69%和10.21%;樟脑烯在FS和JJ枫香树脂中的质量分数均较高,分别为11.40%、8.18%。【结论】5个产地的枫香树脂挥发性化学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化合物成分组成及其质量分数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山松松针挥发性成分,并与马尾松松针对比,以期为黄山松松针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黄山松、马尾松松针的挥发性成分,并对两者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从黄山松和马尾松松针挥发性成分中分别鉴定出59种和42种化合物。两种松针中含有共有成分36种,占各自总峰面积的90.26%(黄山松)和96.09%(马尾松)。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均为α-蒎烯,黄山松松针中α-蒎烯含量(质量分数)为24.08%,马尾松松针中α-蒎烯含量(质量分数)为36.25%。黄山松松针中鉴定出23种独有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为伞花烃(5.67%)。【结论】两种松针主要挥发性成分种类相似但含量差异明显; 黄山松松针含有更多种类的挥发性成分及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明串钱柳叶片和果实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抗细菌活性,以期为串钱柳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串钱柳叶片和果实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通过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了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串钱柳叶片和果实中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87% 和0.16%,从串钱柳叶片和果实中分别鉴定出14和17个成分,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量的93.34%和90.29%。叶片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52.89%)、(1R)-(+)-α-蒎烯(17.28%)和α-松油醇(10.70%); 而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38.53%)、(1R)-(+)-α-蒎烯(29.90%)和2-莰烯(8.02%); 串钱柳叶片和果实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果实挥发油对根癌农杆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5.2±2.8)mm,而叶片挥发油对桉树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2.3±1.5)mm。【结论】串钱柳叶片中挥发油的含量高于其果实,叶片和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为桉叶油醇和(1R)-(+)-α-蒎烯,果实挥发油的抑菌活性要强于叶片挥发油。  相似文献   

20.
广西产香茅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广西产香茅草[Cymbopogon citratus(DC.)Stapf]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GC—MS—D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鉴定,确认了其中的39种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0%以上。广西产香茅油主要化学成分为月桂烯、橙花醛和柠檬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