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区域经济联合协作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联合协作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地区之间经济关系形成与演进的重要模式,本文在探讨区域经济联合协作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认为相互信任,资源依赖和经济互补性是区域经济联合的本质特征;区域利益的协调和竞争机制是区域经济联合的主要形成机制,市场,计划与行政手段的综合协调是区域经济联合的运行机制,在经济联合过程中政府一般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企业是全成参与区域经济联合的主体,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是区域经济联合发展有序化和正规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从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出发,分析了内蒙古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经济与市场、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和历史文化优势等内部动力,以及中心城市产业、人口的扩散、行政管理与政府决策的促进、工业化的推动等外部优势,从而为促进内蒙古小城镇的健康、高效发展.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作了探讨,提出了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支撑体系,深入研究了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智力、动力、政策和法规等五大支撑体系.认为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主要分为其推力系统和拉力系统,从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智力、动力、政策和法规这五大体系出发能够保证旅游景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根据可持续发展在新阶段下的新要求,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的定义,根据定义运用频度统计法、主成分分析法等统计方法构建保障能力指标体系,并以三峡库区数据为例,进行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为进一步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保障能力提供有效的测度工具,有助于政府及相关机构制定更加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5.
区域物流资源整合动力机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物流资源整合,实质是区域物流资源拥有者之间的交易,利益的驱动才使交易成为可能,利益的存在是区域物流资源整合的原动力。体制改革促进突破行政区划整合物流资源的动力形成,地方政府服务创新吸引企业参与区域物流资源整合,企业资源整合模式创新促进区域物流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区域利益均衡创新机制确保区域物流资源整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河口涨潮沟形成水动力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长江口1965-2000年的地形资料和研究成果,应用理论力学中平面汇交力的平衡条件,对河口涨潮沟形成的水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涨潮沟的表成与衰亡与主槽涨潮动力主轴的摆动和涨潮动力的变化密切相关,涨潮沟的利用与整治必须因势利导,顺应其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分析认为基于区域外部的低碳动力协同创新机制主要来自国际趋势及国际呼声、社会舆论及低碳文化、低碳技术共享机制和低碳政策激励机制4个方面;内部的低碳动力协同创新机制主要是区域自身经济利益驱动及低碳竞争机制,它们为实现跨区域低碳经济的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源。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区域创新合作的内涵、构成要素及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形成机制,包括创新要素区域异质性机制、企业—科研机构产业行业同质性机制、成果交易诱导机制和政府推动机制。并从政府、市场参与主体的角度提出了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实现路径,即政府推动引导、完善市场环境、协调关系注意耦合效应以及建立跨区域合作战略联盟等。  相似文献   

9.
万晔 《科技咨询导报》2007,(28):113-113,115
技术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企业和政府的重视。本文对生态创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两者的关系作了系统探讨,剖析了生态技术创新的两层次特征即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度创新是生态技术创新的灵魂所在,是当今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0.
结合结构洞理论分析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动力的形成,并建立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动力机制模型,探讨模型内各动力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运行机理;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实践发展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复合型的产业系统,离开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而实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考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必须找出影响产业发展的主动因素.旅游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保证主动因素的可持续性,但不可忽视辅助因素的可持续性.广东旅游发展是以经济驱动型的城市旅游为主体,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模式.区域经济活力是主动力;景点建设是有效补充;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和城市整体建设的一体化是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天华 《科技与经济》2011,24(4):106-110
运用区域经济、产业关联等相关理论,从水电站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水电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推动作用的产生机理,结合水电站建设对其关联产业及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探讨了水电项目投资建设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效应。  相似文献   

13.
深度挖掘乡村特色文化以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情感体验、学习需求的做法是发展可持续性的乡村旅游产业的必经之途.乡村特色文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源优势、地理优势、文化优势、客源优势等.目前研究区域文化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的文献主要集中在:1)探讨区域文化的优势给乡村旅游带来的决策依据;2)讨论区域文化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3)如何利用区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性来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优点,结合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建立了一种新的区域文化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方法分析传统投入产出模型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投入产出拓展模型,扩展了传统模型的研究范围、投入产出表和各类参数,量化了资源、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建立依赖资源永续利用的国民经济体系;保护与整治环境,并选择与给定时段环境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发展规模与速度;完善实现持续、稳定、协调、高效发展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西喀斯特地区的自然环境背景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采用层次分析模型和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测度模型,建立由经济、生态、环境3大类46个单项指标构成的评价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综合评价广西喀斯特地区50个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地域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广西喀斯特地区各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较大,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不强,综合评价总值总体偏低,其中,分值大于11分的仅有河池、南丹、宜州、桂林、武鸣等5个县市,而32个县市的分值在9分以下,最差的是凌云、天等、隆林、都安、那坡、马山、东兰、乐业、凤山等9个县市,评价值为5.00~3.93,是广西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弱的一类.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地区差异是各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增长能力成正比,中部和东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高于西部,沿河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非沿河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同的地区集中分布.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福州市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资源问题已经成为福州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要实现福州市可持续发展,尚需调整各个子系统的发展速度和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将山西省作为参照区,分别计算了2000年~2010年间临汾市自然资源承载力、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并分析了三者的动态演变规律.结果显示:①临汾市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以山西省为参照区,2000年~2004年与2010年综合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其余年份均为富余状态.③各县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存在很大差别,而且每个县区的相对承载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一定的变化.最后通过分析临汾市相对承载力存在的问题,对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