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水热法制备Co掺杂改性的锂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LiV3-xCoxO8。经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表征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形貌,恒流充放电循环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o掺入量增加,材料初始放电容量有所降低,但循环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当掺杂量控制在0.01≤x≤0.08范围内时,LiV3-xCoxO8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充放电可逆性均比未掺杂LiV3O8材料有明显改善。其中,LiV2.99Co0.01O8和LiV2.97Co0.03O8在40次循环之后,都能保持146 mAh.g-1的放电比容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一种新的掺杂方法制备了Cu掺杂的LiV3O8,该方法设备简单,热处理温度较低.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Cu掺杂和水处理可以使层间距变大,电导率提高,从而促进Li 离子的扩散,使Li 的嵌脱变得容易,改善了掺杂材料的充放电循环性能.其中掺杂量为0.05的样品首次放电容量为265.0 mAh/g,100周后为227.7mAh/g,容量损失仅为14%.  相似文献   

3.
以NH4VO3、LiOH.H2O为原料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LiV3O8锂电池正极材料,采用XRD、TEM、EDS、粒度分析方法进行该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测试了LiV3O8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在0.1C倍率下材料的首次充放电容量为302mA.h/g、283mA.h/g,前10次循环的平均放电容量为272mAh/g。同时进一步指出了改进循环性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LiNO3和NH4VO3为原料,柠檬酸(C6H8O7·H2O)为络合剂,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V3O8,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LiV3O8样品充放电性能较好,在1.8~4.0 V范围内,以0.1 C倍率循环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307.5 mAh/g.  相似文献   

5.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钒氧的固相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Li2CO3和V2O5为原料,进行了固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的实验研究.通过TG-DTA,XRD及交流阻抗等测试方法考察了合成条件对Li1+xV3O8样品结构、电导率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产物的(100)衍射峰相对强度增强,这使Li+在LiV3O8中嵌入脱出的路径较长.交流阻抗测试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电导率增大,而随着烧结时间的延长,电导率出现先增大而后又减小的趋势.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580℃焙烧20 h合成的产物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放电比容量最高达到254.0 mAh.g-1,10次循环后仍保持在245.6 mAh.g-1,...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沉淀-微波法,利用自制加料装置合成了橄榄石型LiFePO4/C. 利用SEM、交流阻抗及恒流充放电技术对样品进行形貌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 结果表明微波8min样品具有均匀结构和较好电化学性能;0.2 C充放电表明,首次放电比容量157.81 mAh/g,53周循环后仍为156.15 mAh/g,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1C充放电时,第一次放电容量为136.30 mAh/g,经20周循环后容量没有明显衰减,材料的倍率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7.
尖晶石型掺杂锂钛复合氧化物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猛  金江敏  李金媛 《应用科技》2007,34(10):58-60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尖晶石型锂钛复合氧化物,并对材料进行Sn、Cr掺杂改性.采用XRD测试对材料进行表征,恒流充放电,电化学阻抗,循环伏安测试方法对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Sn、Cr复合掺杂提高了材料的容量,其中,ST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68 mAh/g,SC的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70 mAh/g.同时降低了材料的放电电压平台,改善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Co掺杂的LiCoxNi1-xO2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有希望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电解法的基础上,通过相转移方法,制备了LiCoxNi1-xO2正极材料并对其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LiCo0.3Ni0.7O2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初始放电容量为156 mAh/g,经过4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容量仍可保持在140 mAh/g左右.  相似文献   

9.
采用流变相法成功合成了尖晶石Li2ZnTi3O8.X射线衍射(XRD) 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尖晶石颗粒结晶良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结果表明,所得Li2ZnTi3O8粒径较小,分散较均匀.将所合成的样品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采用充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都较好,在0.05~3.0 V 电压下,以100 mA/g进行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34.6 mAh/g,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208.5 mAh/g.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与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a2O3包覆Li(Ni1/3 Co1/3 Mn1/3 )O2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XRD和电化学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1 000 ℃焙烧10 h制备的Li(Ni1/3 Co1/3 Mn1/3 )O2材料经包覆2%的La2O3后,具有较佳的电化学性能.其0.1 C倍率首次放电容量和首次充放电效率分别为151.2 mAh·g-1 和83 8%,首次循环后的交流阻抗为162.2 Ω,以0.2 C倍率循环20次后的放电容量为140.7 mAh·g-1 .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xFePO4/C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1-xVxFePO4/C(x=0,0.01,0.02,0.03,0.04,0.05,0.10)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XRD,SEM,CV,EIS和恒流充放实验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产物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V的掺杂未影响到LiFePO4的晶体结构,但显著改善了其电化学性能。其中,Li0.98V0.02FePO4/C材料以0.1 C倍率放电时,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60.9 mAh·g^-1,且循环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半固相碳热还原法制备了橄榄石型LiFe1-xNixPO4(x=0,0.02,0.05,0.08)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用XRD、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测试等研究了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材料均具有单一的橄榄石结构,其中材料LiFe0.95Ni0.05,PO4的电化学性能最佳.在0.2C和2.4~4.0V条件下恒流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39.35mAh·g^-1,3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33.98mAh·g^-1以上,保持率为96.15%.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测试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可逆性和较小的阻抗。  相似文献   

13.
为了增强MoS2的电化学储锂性能,将轻度剥离的商业MoS2与氧化石墨烯悬浮液混合,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轻度剥离MoS2/石墨烯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轻度剥离MoS2的层数明显减少,其表面产生了许多裂纹,复合材料中轻度剥离的MoS2与石墨烯能较好地复合在一起。电化学测试表明与商业化MoS2比,轻度剥离MoSe/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电化学储锂容量(1022mAh/g),更好的循环稳定性能和显著增强的充放电倍率性能。电化学阻抗测试表明石墨烯显著降低了电极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电阻。电化学储锂性能的增强主要是由于轻度剥离MoS2层数的明显减少及其表面的许多裂纹,以及轻度剥离MoS2与石墨烯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电化学阻抗测试证明了石墨烯显著增强了复合电极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电化学贮锂过程中电子传递能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喷雾干燥方法合成了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 1.5Ni 0.5O4,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室温条件下,在3.20~4.95 V的充放电电压范围,LiMn 1.5Ni 0.5O4的首次可逆容量为132 mAh/g, 并显示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在3.20~4.50 V 和4.50~4.95 V两个电压区间内,首次可逆容量分别为25和100 mAh/g.而在高温下,该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合成一系列的Li(Ni1/3Co1/3Mn1/3)1-xCrxO2正极材料(0 ≤x ≤0.1),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合成产物的晶体结构及表面形貌;利用充放电仪测定了产物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Li(Ni1/3Co1/3Mn1/3)1-xCrxO2( x = 0.01,0.03,0.05,0.07) 均保持α-2NaFeO2 层状结构相,属于空间R3m点群.Li(Ni1/3Co1/3Mn1/3)0.95Cr0.05O2的电化学性能最佳,首次放电容量达158.6 mAh/g,在2.5~4.5 V区间30次循环后比容量衰竭率仅为3.92%.Li(Ni1/3Co1/3Mn1/3)0.95Cr0.05O2和Li(Ni1/3Co1/3Mn1/3)CrO2 的电极阻抗变化不同,进而影响其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掺锆锂钛氧复合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电化学阻抗测试、循环伏安测试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锆的掺杂并未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但降低了材料的规整度,实验结果表明:锆的掺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锂钛氧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降低了电极极化,在电极表面未形成钝化膜,其中以掺杂比为Li:Ti=1:10(原子比)的材料性能最好,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67,5mAh·g^-1,经过5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保持在146,9mAh·g^-1,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单斜结构的LiFeBO3/LBO复合材料(C2/c 空间群).通过XRD,SEM,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手段分别对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含LBO的LiFeBO3相比,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尤其是当复合材料中含有15.1%LBO时,该材料在C/20倍率下获得了194.6 mAh/g的首次放电比容量,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维持在137.0 mAh/g.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测试结果也表明,LBO含量为15.1%的复合材料中LiFeBO3粒子之间的导电性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步水热法,通过控制反应物中的阳离子(Na+)浓度,制备出了多种赤铁矿(α-Fe2O3)层级结构。通过X一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产物的相组成、形貌结构和锂电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当反应物浓度较低(c(FeCl3)=0.4mol·L^-1,C(NaCl)=0.2mol·L^-1)时,不同反应时间下的产物均为纯相α-Fe2O3,并且呈现出笼状层级结构;而当反应物的浓度较高(c(FeCl3)=0.8mol·L^-1,c(NaCl)=0.4mol·L^-1)时,随反应时间的延长,产物由花状结构的FeOOH和α-Fe2O3的混合物逐渐演进为鱼卵状α-Fe2O3产物。进一步研究发现:反应体系中阳离子的浓度改变对产物的形貌结构以及相组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外,电化学测试研究表明:两种反应物浓度下的笼状和鱼卵状α-Fe2O3产物均具有优良的储锂性能,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碳掺杂的LiFePO4复合正极材料,用XRD、SEM、激光粒度分布仪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组装成实验电池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及充放电测试等对样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LiFePO4/C具有单一的橄榄石晶体结构,少量的碳掺杂能显著改善其电化学性能,LiFePO4/C样品的粒度较小且分布均匀,0.1 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1.8 mAh/g,循环50次后容量衰减了7.69%.图6,参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