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裘法祖院士离开我们已经6年了,今年12月6日是他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作为裘院士的学生,怀着万分沉痛的心情撰写短文以怀念“人民医学家”裘法祖院士,也让更多的年青医生更好地向裘法祖院士学习,向裘法祖院士致敬。  相似文献   

2.
裘法祖院士比我大十几岁,虽然不是我的直接导师,却是老师辈的外科大家。作为外科出身的我,曾在早年担任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外科秘书,那时上海第二医学院外科秘书是林言箴教授。由于工作关系,使我有机会熟悉上海的外科大家,如傅培彬、张涤生教授,同时也有机会接触国内的外科大家,如吴阶平、曾宪九教授,裘法祖教授便是其中之一。加上曾长期担任原同济医科大学校长的吴在德教授,曾与我同在原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外科进修,后来我又同期担任过上海医科大学校长,这样又增加了与裘老联系的机会。今天纪念裘法祖院士诞辰100周年,又使我回忆起这位长辈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3.
2014年12月6日,是我的老师,我国外科学界的泰斗,我国医学科学界的一代巨人裘法祖院士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深深地缅怀着这位我国学术界的先驱。  相似文献   

4.
大医裘法祖     
裘法祖教授是我国外科的开创者,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他的"裘氏刀法"出神入化,"不多开一刀,不少缝一针","他要划破两张纸,下面的第三张纸一定完好无损".裘法祖被同行誉为是中国外科的一把"宝刀",然而裘法祖自己却说:"我的主张是能够不开刀的就不需要开刀,开小刀能够解决问题的就开小刀,如果必须要开大刀的人,要开得彻底,要开得好.这是我的三个原则."由此可见,裘法祖刀法的精髓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重要的是技术背后的那种精神.  相似文献   

5.
裘法祖教授比我大十几岁,虽然我没有直接受教于他,但对于喜欢外科的我来说,也的的确确深受裘教授的影响,尤其他的睿智、仁德深深地折服了我。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我国现代外科创始人之一和器官移植科学奠基人、人民医学家恩师裘法祖院士诞辰100周年。先生乘鹤仙去,已有六个春秋了,但先生那熟悉的“杭州话”和慈祥可亲的笑容犹如就在眼前。我有幸跟随裘先生三十多年,在恩师的谆谆教诲下,学习先生“大医、大师、大爱”的崇高品德和“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的革命情操,点点滴滴永远刻印在我的脑海里,铭记在我心中。  相似文献   

7.
山高水长润泽后世 在中国做医生的,没有人不知道裘法祖,因为五年医科大学读的就是他的书。他被称为外科全才,开创了很多被称作“裘派”的新手术方法。一直就很敬佩裘法祖教授,我的行医、研究以及教学,也都深受裘老的影响。作为安徽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安徽济民肿瘤医院院长,虽与裘老接触不多,却从裘老的得意门生、“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和我的导师李同度教授处了解了不少关于裘老的故事,因为吴孟超教授是我所在的安徽济民肿瘤医院的顾问,更是我医路上的带路人。  相似文献   

8.
今年12月6日是我尊敬的老师、中国外科学泰斗著名医学大师裘法祖院士诞生100周年,我们缅怀这位我国现代外科学的开拓者,我国器官移植创始人和奠基人。我们追忆2008年6月10日,他在武汉与世长辞,驾鹤仙去。江城万名百姓挥泪送别人民的好医生,中外医界及他的学生结队送别自己的好老师。裘老以他那大视野、大智慧、大胸怀、大家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医生职业、工作和道德的典范,他的名言做医生不难、做个好医生很难、永远做个好医生更难。他用一生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成为举世闻名的好医生,为我们留下了闪亮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2008年6月4日,富于传奇一生的裘法祖教授与世长辞了,曾使大家无限悲痛,今逢他百年诞辰,又引起人们对他的敬仰与怀念。  相似文献   

10.
裘法祖教授是我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他毕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以坚实的医学基础、高超的医学技术、勤奋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始终站在医学发展的最前沿,引领中国现代外科事业的发展。作为94岁的高龄老人,他曾在去世前几天仍坚持在工作岗位。一息尚存,从医不止,这位被德国媒体誉为“永不疲倦的神奇中国医生”,从医69年,却用一生诠释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当代“医圣”风范。  相似文献   

11.
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医学。医学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是维系人类自身价值,保护其生存、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医学泰斗裘法祖院士曾说过“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医生——这个世界上最神圣、最崇高的职业,虽没有红毯鲜花,亦没有掌声相伴,但他们却用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手,缔造着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生命传奇。  相似文献   

12.
由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做学生时我就非常喜欢外科,当时我的老师曾宪九教授常常提到裘教授在腹部外科的成就,特别是开创“实验外科”,所以对裘老仰慕已久。直接和裘老近距离接触是在1982年与协和医院朱豫教授和裘老在长沙会诊。他的和蔼可亲、睿智分析与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对于晚辈意见既重视又启发的态度,使我不但敬佩而且一见如故,他陪我们参观橘子洲,并且风趣地讲解长沙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书缘     
书对我来说,曾经是天空中飘过的白云,又恰似长夜里引路的闪电。小时候读书正碰上“十年文革”,那时候知识贬值,读书也就不那么香了。深谙世故的父亲把我从小学的课堂拉到了文工团的舞台,书刚打开我幼心灵智慧的大门便悄然离去,那年,我还不满12。在文工团里,我是演员中的小字辈,吊嗓、压腿、跟斗成为我生活中的“三部曲”,偶尔从导演那里到个不起眼的配角,当翻开剧本时,轮到我念的台中有不少字与我互不相识。小小年纪能在专业文舞台上抛头露面,常常令观众投来羡慕的眼光,这光曾经使我有过兴奋、自豪和满足,但也不乏几分奈和…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裘教授去天国六周年,12月6日又是他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我作为他的第一批弟子,1949年于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先去南京中央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前身)外科学习一年,1950年回到同济医院先在他指导下从事外科工作,后来受老师委以重任创建和发展同济医院的麻醉学科任务,先后在上海和武汉与老师相处近六十年。由于麻醉学和手术学的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又由于裘教授施行手术的病人,无论在院内还是院外(武汉市内)几乎均由我施行麻醉,相互操作治疗程序彼此非常理解。我们既是师生关系,也是无话不谈的搭档。裘教授对待工作(医疗、教学和科研),特别对待病人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态度以及对年轻人的培养和对许多事物的看法,一点一滴都对我们有影响。我们也效法老师在不同岗位上得到成长。  相似文献   

15.
我于1959年7月毕业于新乡师范学院(今河南师范大学)数学系,留校任学报编辑至1979年初。原在大学二年级时,我即开始对哲学学习产生兴趣。尤其是结合数学专业去选读恩格斯《反杜林论》中有关数学的章节时,对愚格斯在书中批驳杜林的数学上的唯心主义,正确认识数学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特别予以关注。1978年高校恢复研究生招生按当  相似文献   

16.
我的朋友和至交,他们大都智力聪慧,事事有所为。之所以有这样的才智和作为,皆因为他们爱读书善学习。一位年长的朋友常念及“书是一味良药,常饮用便能提神安心,让人永葆无恙。”后来,我在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的《说苑》中找到了依据。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痛者也。”他指出,不读书学习的人,其五官脏器患有疾患——是瞎子、聋子。书是知识的载体,读书学习是增长理性知识的必然途径。古代哲人教诲世人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语),“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墨子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况语)。…  相似文献   

17.
4月23日,是全世界读书人共同的节日。就在这一天,200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叶笃正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院士和著名药理学家秦伯益院士与读书爱好者相聚,面对面交流读书心得和体会,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围绕科研生活与阅读的关系、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怎样读书、如何看待读专业书和休闲书的关系等问题侃侃而谈。“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叶笃正院士通过读书、写书悟出的道理,也是他倡导的读书时要坚持的一个原则。谈到科研与读书的关系,叶老认为,读书是一切脑力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状态,什么时候都离不开书。中国工程院院…  相似文献   

18.
日前朋友聚会,谈到男人成功的标志时,一位说是房子要大,车子要小,票子要多。一位马上反驳说:“你落后了,如今是换房子、换车子、换妻子。”按此逻辑,我狗尾续貂成“勤换房子、勤换车子、勤换妻子”。此标准若真的成了男士成功标准,那我可就是窝囊废了。房子还是那间房子,车子还是那个车子,妻子还是那个妻子。要说变化,就是房子渐破,车子渐烂,妻子渐老。庆幸的是,我还没有被老妻换掉。30年前在高中读书时,我的一首诗上了学校的黑板报,我就幸福了半个学期。25年前,我的又一首诗上了文化馆油印的刊物,并得到了两元钱稿费,我幸福了两个月。20年…  相似文献   

19.
贵刊的近几期读后,内心很有一种冲动。但此刻在迟到的今年第二期刊物面前,忍不住还是想写几句话给长期以来所敬仰的编辑同志们。我从事自然辩证法是和本刊联系在一起的。1983年在清华读书时贵刊曾把少量过刊和现刊拿到学校卖,我稍加翻阅便被吸收,毫不犹豫把几年的  相似文献   

20.
同志们: 在全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之际,我们召开2007年地方基础研究工作研讨会,共同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总结交流地方基础研究工作经验,探讨科技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进一步推动地方基础研究工作的发展。首先,我代表科学技术部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承办会议并付出辛勤劳动的重庆市科委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