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具有低电压穿越(LVRT)能力的风力发电机能在电网故障期间保持联网、并向电网提供一定的无功支持,LVR.T技术是高风电穿透率地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途径。我国目前对风力发电的低电压穿越还没有提出明确要求,风力发电机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形成一套符合我国风电并网标准的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由于目前凤电的主流机型为双馈风机,本文针对该类型凤机研究了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并以2.2MW凤机为例给出了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的设计要点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太阳磁场活动可能引起包括行星际、磁层、电离层以及地磁场在内的日地空间系统的扰动,空间天气指日地空间系统的物理状态。灾害性空间天气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是我国电网发展与建设遇到的新问题、新课题。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提出并开始研究该课题,2008年开始与国际地磁感应电流(GIC)研究领军科学家、芬兰气象研究院Risto Pirjolajia合作,并受聘为华北电力大学客座教授,参加课题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计划项目的研究,包括联合指导电网GIC建模及算法研究的博士生。2009年,针对我国在全球地处中低纬、电网规模大、电压等级多和特高压电气设备复杂等国情,提出与Risto Pirjolajia和加拿大自然资源部David Boteler合作本项目,2010年获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支持。本项目的科技目标是:探明中低纬电网GIC的影响因素与特征规律,建立中低纬电网GIC的评价体系。本项目的合同内容包括:空间天气影响观测数据的收集与统计研究,电网GIC与空间天气事件响应关系研究,特高压大电网GIC模型及其水平研究,特高压电气设备GIC响应和现象研究。经过合作双方三年的共同努力,包括通过采用互访制定研究内容与计划、联合培养博士生和选派学术骨干访问等方法及手段,本项目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探明了影响准确评价中低纬电网GIC大小的内外部因素,提出了中低纬电网GIC、变压器和互感器GIC效应的评价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多电压等级大规模复杂电网GIC的评价理论与评价方法体系,使我国具备了量化评价多电压等级大规模复杂电网GIC水平的能力。本项目的量化考核成果包括:发表研究论文33篇,其中SCI论文7篇,EI论文15篇;联合培养博士生4人,培养毕业硕士生14人,举办国际会议1次,双方互访10人次。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诊断X射线辐射场的不同剂量率水平、角响应及半值层的自动切换,研究设计了精密五维运动控制系统。五维控制包括XYZ三轴(实现不同剂量率)、一个水平面的旋转台(实现角响应)、一个垂直面的旋转台(实现半值层切换)。运动范围为:YXZRR:4000mm×500mm×250mm×2π×2π,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研究设计的五维运动控制系统符合诊断辐射场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运行方式的多套定值方案:将运行方式进行归类,把可以兼容的或者说定值变化较小的归为一套定值方案,在系统中提前计算多套定值方案,存储到保护装置的固定区域不同定值区中,当运行方式发生变化后相应的切换到对应的保护定值方案,通过故障信息系统实现定值的远程下放与定值区的在线切换。文中详细介绍了这一方案,并从系统目标、流程和功能方面介绍了实现方法。本系统已经在多个地区进行了实验验证,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08,(1):54-55
税务系统按照新时期税收工作指导思想特别是强化科学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凸显出一些问题,主要是税收信息系统一体化程度不高,多系统、多平台共存,信息分散,利用效率不高,制约税收信息化整体性能的提高;信息管理系统没有与业务流程优化和税务管理变革相结合,自动化管理过程被割裂;信息系统缺乏高效的监控能力,各种业务监控只能对应某一种应用系统,不能实现对多个系统的综合监控,不利于对整个税收业务和管理的深层次挖掘。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3,(23):17-17,23
该课题的研究目标为:①自主研制几种地震现场急需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适用于我国结构特点的灾情监控、人员搜寻、建筑物快速鉴定等专用仪器装备,填补国内地震应急救援装备研制的技术空白,为今后大规模生产相应装备奠定前期技术基础;②研制基于模拟现场建筑物破坏场景的救援技术系统,为开展救援培训和现场救援方案制订奠定基础;③制定现场救援技术标准与救援行为系列规范,为规范地震现场救援工作的程序、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和评价救援能力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7,(6):52-52
由四川启明星银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启明星银海物流供应链综合平台”符合目前物流的大规模、跨区域、“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的发展趋势,是遵循JavaEE标准技术规范、RFID及二维图形条码、结合了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基于GSM的GPS手机定位监控系统平台、移动通讯技术平台的高性能物流供应链综合平台。该平台提供整套从物流基础业务、物流标准行业物流编码、数据采集、GIS信息辅助分析、基于GSM的GPS手机定位监控等成套业务平台组件。是国内目前提供完备的基础业务、行业标准代码(支持RFID及二维图形条码)、采集分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基于GSM的GPS手机定位监控平台、移动通讯平台的物流供应链综合平台。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衣村信息服务平台重复建设、成本高、维护难的问题,将云计算技术和服务模式引入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研究;根据我国蓰村信息服务的多信道、区域性、层次性等特点,将云计算技术与统一通信技术相结合,扩大了信息服务云对多信道及信息资源的管理能力,通过农村信息资源数据库的标准化设计和服务软件的智能化设计,构建了虚拟化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试运行的结果表明云计算技术及模式符合我国农村信息服务的实际需求,具有低成本、高共享、虚拟门户、建设快、维护简单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全国202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获得了海量的、图文并茂的地质灾害数据,具有显著的多来源、多类别、多手段、多时态、多主题等特征,针对这些特征,基于M&pGIS 6.X/K9二次开发平台,结合ACCESS/SQLSEVER数据库技术,采用先进的模块化组合设计,按照CS/BS结合模式,研发完成的全国县(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检验-数据集成-数据管理-数据发布一体化。该系统为地质灾害数据的信息化、科学化和高效率管理提供了统一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于‘环境一号’等国产卫星的环境遥感监测关键技术及软件研究”项目旨在攻克基于“环境一号”等国产卫星数据和多源遥感数据的应用关键技术,为我国天地一体化环境监测业务化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在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估方法创新方面,项目在驱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多角度多波段BBDF模型Angular&Spectral Kernel BBDF MODEL(ASK BRDF MODEL),基于新模型发展反照率反演新算法,并利用多种数据源对模型准确和稳定性进行验证与检验,算法首次提出了多源遥感数据联合反演的新思路,解决了目前反照率反演数据源观测角度数据不足的技术瓶颈,目前该算法已经嵌入项目研发的“多源遥感数据定量遥感产品生产与服务系统”.并在环境监测业务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基于视频技术的路侧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针对国内路侧停车场的特点,设计给出了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并给出了视频车位检测算法及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媒体行业中,尚无省级以上广电媒体企业全面实施客户征信管理系统,SMG客户征信管理系统的应用弥补了这一空白,具有相当的前瞻性。SMG客户征信管理系统真正实现“让数据说话”,系统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广告业务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等具体业务处理系统。系统依据客户价值2:8法则,使用了“客户+价值金字塔”的应用模型,具有非常领先的设计理念。系统基于B/S的4层结构设计,具备客户及协议/订单的大数据量处理能力,并且高效、稳定。  相似文献   

13.
大型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过程装备的开发与应用由关键工艺、设备开发、系统集成及优化、工程设计及项目实施等四个方面组成,主要研究内容有:建立包含所有速率控制步骤的脱硫过程化学模型、物料及热量平衡计算模型;采用数值研究、要点实验和工程实测校正结合的方法。针对国情研制出了覆盖我国所有容量火电机组的脱硫装置,开发了多种低阻力高性能吸收塔塔型;实现了核心设备的国产化和大规模应用;通过系统仿真与工程数据分析相结合,对脱硫各子系统及其与主机系统的相互制约关系进行集成与优化研究;并最终形成先进、成熟、经济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工艺包OF-WFGD。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沙漠地区特点,基于宽容设计的理念,侧重目前国际研究缺乏的宽容设计机理和国内缺乏的试验应用研究,开展了沙漠地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领域的宽容设计成套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宽容路侧技术、解体消能交通标志构件、路侧护栏的防护设计、模碾式路肩振动带、单侧双路拱超车安全稳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水产养殖规划系统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分析方法,结合国内目前科研软硬件条件进行集成创新,形成的支撑我国渔业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机构开展渔业产业规划、渔业养殖布局规划的一项科研成果。本成果包括完整的规划方法体系,基于GIS的数据分析技术和一套简单实用的渔业规划软件,系统技术和应用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6.
低成本、短交货期、高质量是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显著特征.本文首先以产品族扩展信息模型为基础,基于本体论的产品配置知识模型,设计了一套从产品配置建模到配置求解的完整配置方案;其次,针对多源供应的两种实现策略分别建立了供应商选择和采购计划优化分配集成模型,设计了相应的基于分支界定算法的综合求解算法;再次,通过研究装配线上的工作站负荷平衡问题,建立了负荷平衡的最优化模型,考虑物流、负荷、调整时间和最小生产循环周期等方面的影响,对混装生产线产品投放顺序进行综合优化;最后,针对大规模定制的生产特点,研究并开发了基于订单的汽车精益装配信息管理系统(00LAIM),并在典型企业进行了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17.
笔者新近开发的LEAP800测井系统以网络化、模块化和平台化为特点,能够提供常规、阵列、成像以及地层测试等多种测井技术服务。其测井平台以兆级遥传、以太网的仪器总线和基于“.Net”的平台化采集软件为框架,实现了计算机与井下仪器的直接互联、仪器动态挂接、远程操控、远程诊断和在线升级等功能,支持多语言、多单位制以及国际标准的数据和图文格式。新研发的阵列感应仪采用噪声抑制、实时温度补偿、自适应井眼校正等技术确保了测量精度、分辨率和动态范围。新研发的相控阵列声波仪采用相控发射、全波采集、时间一慢度相关等技术,提高了作业效率,具有测量套后地层声波特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城市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结构复杂、用电量大、负荷密集程度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等特点。为了适应配电网的发展,全面实现配电自动化和用电管理自动化,国内外都在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检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配电自动化系统一般由主站、通信网络、二级主站、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DA-BTU(线路FTU、自动读表终端)4个层次组成。包括地理信息GIS、配网调度自动化、10KV馈线自动化、开闭所和小区配电所自动化、配电变压器和电容器组等的检测自动化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水果生产大国,水果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位,而且品种丰富.但目前我国的水果产后商品化处理的水平仍很低,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很弱.由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应义斌教授和王剑平教授主持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水果品质实时检测与分级机器人系统研究",通过自主创新,攻克了诸多关键技术问题,解决了利用单摄像机实现双列水果多表面检测和水果多指标同步检测等难题,研制成功了国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水果品质智能化实时检测与分级生产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08,(12):39-39
现代化连栋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是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根据我国设施农业生产的需求及国内气候特点,自主研发的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该系统集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现代传感技术、PLC智能控制器、纯中文组态软件以及作物专家系统于一体,实现了温室内温、光、湿、气、肥的多因子综合调控,使我国温室环境控制水平得到了全新的提高,可广泛用于温室环境气候控制、灌溉施肥控制、大型畜禽合养殖环境控制等不同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