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开展室温下微滤-超滤-纳滤多级膜浓缩黄芩苷提取液的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了黄芩苷在不同膜过程的透过液和浓缩液中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多级膜分离浓缩法可以除去黄芩苷提取液55%的水分,黄芩苷的保留率为96%,浓缩比为2.4倍,在常温下多级膜浓缩分离黄芩苷提取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制备黄芩水提取液和黄芩乙醇提取液,将提取液浓缩至不同浓度,在不同温度下测定其黏度(η)和导热系数(λ)。考察各浓缩液的黏度和导热系数与浓度(ρ)、温度(T)之间的相关性,得到黄芩水提液和黄芩醇提液的η-ρ、η-T、η-ρ-T、λ-ρ、λ-T、λ-ρ-T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数学模型η=cexp(eT+dρ+fρ2)能较好反映黄芩提取液浓度、温度对其黏度的综合影响,r值均大于0.99;黄芩水提液和醇提液的导热系数值可分别用λ=0.559-0.118ρ-0.003T(r=0.9945)和λ=0.437-0.157ρ-0.002T(r=0.9893)来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苷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进行考察,优选黄芩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以静置时间、酸沉p H值、保温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黄芩苷的最佳纯化条件.结果表明,黄芩苷最佳提取工艺为用70%的乙醇提取3次,2h/次;最佳纯化工艺为将提取液用酸调整p H值为2. 0,保温30min,静置12h,由此提取工艺和纯化工艺可以获得含量较高的黄芩苷,工艺稳定可行.确定黄芩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和纯化工艺,为黄芩苷的工业生产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为得到一种具有特殊功效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用氢氧化钠溶液对PMMA片的表面进行预处理,在黄芩提取液中用黄芩苷对PMMA表面进行修饰.该修饰工艺在常温常压下,pH值为5的黄芩提取液中进行,修饰后的透明PMMA板材,使用贴膜法进行抑菌测试.使用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对修饰后的PMMA进行滤光测试,对修饰后的PMMA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并对黄芩苷上能量分布进行了简单计算,依据修饰后的PMMA板材的红外光谱和黄芩苷上能量分布,初步分析了黄芩苷对透明PMMA板材表面修饰的机理.结果表明,该工艺简单、成本低,易操作,且修饰后的PMMA具有一定的抑菌及去除蓝光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无机膜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较高的机械强度以及可在高温等苛刻条件下使用等优点,使其在脱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机膜除了传统的陶瓷膜外,碳基材料等由于其可调的纳米结构以及优异的性能,逐渐成为无机膜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种类无机膜的特性,拓展无机膜材料在脱盐中的应用.首先对无机膜的分类、理化性质、制备方法、盐滞留机理进行阐述;其次重点对无机膜在脱盐应用中的进展进行综述;最后对其未来在水处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在无机膜集成反应器中,以CaCO3微粉为分离对象。文章研究了无机膜微滤过程中反冲压力、时间和周期等对渗透通量的影响;确定了适宜反冲条件为:反冲压力0.6 MPa,反冲时间3 s,反冲周期10 min;比较了有无反冲存在下膜分离操作参数对膜通量的影响;同时并考察了反冲过程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考察了不同膜孔径的无机-有机复合膜和陶瓷膜对普洱茶提取液的澄清效果.通过比较通量的衰减、有效成分的选择性以及膜清洗后的水通量恢复率,筛选出适合普洱茶澄清的膜.结果表明,相同孔径0.20μm的复合膜比陶瓷膜具有更好的抗污染性能和选择性,最佳的操作条件如下:操作温度为30℃,操作压力为0.1 MPa,膜面流速为2.1m...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分辨质谱法(HRMS)直接测定黄芩水提取液的质谱信号,直接定性确认黄芩中39种化学成分.根据主要活性化学成分的质谱峰强度,得到黄芩炮制过程化学成分HRMS指纹图,进一步以独立成分分析(ICA)解析,得到能够体现黄芩主要活性成分特征的2个独立组分(IC).研究结果表明,2个IC对应黄芩中苷元类化合物和苷类化合物;以IC相对强度度变化监控黄芩炮制过程,2个IC的相对强度在炮制过程发生明显变化,在40~60min时,2个IC的相对强度变化趋于稳定且浓度和炮制前相比没有明显下降,确定炮制终点为50min.  相似文献   

9.
微凝胶模板法制备PNIPAM/PbS有机-无机复合微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包埋有Pb2 的PNIPAM微凝胶,利用微凝胶的限域和导向作用,通过外源沉积法制备了PNIPAM/PbS有机 无机结构型复合微球.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和热重分析对复合微球的形貌、无机沉积物PbS的晶型和相对含量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分子微凝胶的三维网络结构和所采用的制备方法确保了有机 无机复合材料复合的均匀性;微凝胶的模板作用使得复合材料呈现球状结构,微球的大小决定于模板的尺寸;复合微球中PbS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复合微球中无机物含量约为10%.实验所得PNIPAM/PbS复合微球明显兼有无机物的刚性和有机物的柔性.  相似文献   

10.
 照传统煎煮法对中药竹叶兰中铜、锌、铁、镁、钙、铬、锰和镉8种金属元素进行提取,用微孔滤膜分离提取液中的溶态与悬浮态,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对可溶态中的有机态与无机态进行分离;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各种形态中的8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竹叶兰叶中8种元素的总提取率10.27%~58.01%,浸留比11.46%~138.6%,悬浮态颗粒吸附率0.25%~8.47%,可溶态中铁的有机态与无机态的比例为322.8%,锌、镉、锰、镁、钙、铬和铜的有机态与无机态的比率40.28%~121.2%.该法对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93.48%~116.3%;相对标准偏差1.21%~3.57%,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杨洁  刘萍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2):2784-2786
研究了黄芩提取物及其含药血清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通过细胞培养,采用观察细胞病变(CPE)和活细胞染色计数法(MTT),观察清热抗感冲剂及其含药血清在Hep-2细胞中抑制RSV的作用。结果表明:黄芩提取物及其含药血清具有不同程度抑制RSV病毒复制作用,其半数中毒浓度(TC50)分别为3924mg/L、1/4.35稀释度;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165mg/L、1/54稀释度;治疗指数分别为23.78、10.83。这表明黄芩提取物及其含药血清具有抑制RSV在Hep-2细胞内复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黄芩愈伤组织和栽培黄芩的生长特性和黄芩苷积累规律.研究表明,黄芩愈伤组织的生长和黄芩苷的积累并不同步,而是先生长后合成.栽培黄芩在6~7月和8~9月有两个生长高峰期,其中6~7月的黄芩地上部分增长量最为显著,增长了582%,在此期间主要进行初级代谢,在9~10月,根部的黄芩苷含量快速积累,其含量提高了76.4%,而茎叶中的黄芩苷含量均明显减小,分别减少了33.8%和21.5%,说明黄芩生长由初级代谢向次级代谢快速转化,这与在黄芩愈伤组织中的积累规律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对黄芩水煎液中化学成分进行识别,发现水煎液中主要含有8种黄酮类成分。进一步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8种化合物可能的作用靶点及其相关疾病进行了预测,发现黄芩除了与已报道的抗炎、抗肿瘤等疾病相关,还与水肿、中毒、高血压、出血、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相关,这与黄芩传统功效的泻火解毒、止血的功效相近。通过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黄芩可能主要是通过调节代谢通路、脂肪细胞代谢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5-羟色胺突触、精氨酸生物合成、钙离子信号通路发挥其多重药理活性。研究表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可为中药传统功效的挖掘及其药理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水杨酸对NaCl胁迫下黄芩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温室条件下研究NaCl(0·5%)胁迫和外施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licylicacid,SA)对黄芩幼苗生理活动的影响.NaCl胁迫处理的幼苗与未经过NaCl胁迫处理相比,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明显下降,SOD、POD、CAT活性上升后急速下降,引起H2O2和MDA含量显著增加;外施不同浓度的SA和0·5%NaCl共同处理的黄芩幼苗与NaCl胁迫处理相比,叶绿素a、叶绿素b都有不同程度增加,H2O2和MDA含量则有不同程度降低,SOD、CAT活性上升,POD活性显著上升.其中S2,S3在提高NaCl胁迫抗性时效果最佳.以上结果表明适当浓度SA对黄芩幼苗生理活性有一定的改善,增强了植株对盐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
以黄芩为原料、甲醇为提取剂,采用醇提酸沉法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甲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4个醇提条件对黄芩苷提取率的影响,结合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甲醇浓度为65%,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2.5h,料液比为1∶10,黄芩苷提取率可达到23.03%.该方法提取率高,纯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6.
为寻求黄芩愈伤组织、丛芽诱导的最佳条件,分别以茎尖、茎段、叶片、带节茎段等为实验材料比较不同诱导条件对诱导率的影响;比较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增重量及生长状态.结果表明,诱导率:带节茎段要高于其它外植体;MS+6-BA0.5 mg/L +NAA0.5 mg/L为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愈伤组织增殖最大的培养基组合;MS+6-BA1.0 mg/L +NAA0.5 mg/L为不定芽诱导最合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陶瓷微滤膜净化微污染水的效果,采用电絮凝预处理工艺提高陶瓷膜的出水水质。研究了电流密度、进水流量以及过滤模式对组合工艺出水水质的影响,得到了最佳运行参数:电流密度2.0 m A/cm2,进水流量4 L/min,过滤模式为错流过滤浓水全排除。同时,对比了化学絮凝和电絮凝对陶瓷微滤膜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絮凝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及化学絮凝,两者的差距随着Al3+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了4月到10月栽培黄芩生长过程中CHS(查尔酮合酶)及UBGAT(UDP-葡萄糖醛酸: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表达水平和黄芩苷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HS及UBGAT表达水平均在6月份和8月份达到高峰,而黄芩苷含量的最高峰出现在8月份.研究结果提示在黄芩栽培过程中,6月份和8月份是黄酮类合成和积累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两个月加强田间管理对于提高黄芩药材的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以硫酸法生产钛白过程中TiO2的回收与分离为应用背景,研究离子强度、pH值对陶瓷膜微滤过程的影响,并结合陶瓷膜表面性质、颗粒表面性质以及颗粒粒径变化等测定,试图从陶瓷膜和颗粒表面性质两方面分析有关现象.结果表明,离子强度、pH值对TiO2悬浮体系的陶瓷膜微滤过程的影响与颗粒电性质变化引起的分散状态改变有关,同时也与陶瓷膜表面性质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采用同一提取方法对不同产地的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转移率进行考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以研究不同产地黄芩药材中黄芩苷提取转移率,完善黄芩药材的质量标准.实验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黄芩药材的有效成分转移率有显著差别,药材转移率是影响药材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建议在黄芩药材质量标准中加入提取转移率这项指标作为药材主要质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