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词义引申是指词从本义派生出引申义的过程。这是一种有规律的词义运动。本文拟就古词义引申的规律问题作一初步分析。 一 一个词除了本义之外为什么还会有引申义,并且有的词还有众多的引申义?这是探讨词义引申规律时必须首先弄清的问题。 在古汉语中,字词大体相当,词义基本上就是字义。本义是指我们的祖先创造这个字的时候用以表达的意义,即字的造字意义。这种意义能在字的形体结构上体现出来。例如“追”,甲骨文作辱,沙为趾,%为自。罗振玉以为目即师字,“自行以追之”就是追的本义。  相似文献   

2.
朱栋 《长春大学学报》2011,21(1):28-29,32
对《尔雅·释诂》“善也”词条从叉项及古书例证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证明了被训释词所被解释的意义可能是它的本义、引申义或与这个字所通的那个本字的某个意义等。训释词亦同。  相似文献   

3.
周及徐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文选的注释通俗易懂,但全书成于众人之手,在词的本义、引申义上出现注释错误,主要有:将本义注成引申义;将引申义注成本义;同是引申义而注错。本文选取16个例子,从上述三个角度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4.
甲骨文词汇以单音词为主,通常一个字就记录一个词。甲骨文象形性极强,往往可以借助字形的分析而推知字的本义。本义是词义引申的出发点,掌握了本义,就可以提纲率领地掌握一个词的各种引申义。但甲骨文中大量的专用为专有名词的字,其字形意义与其所反映的名词意义没有任何联系,仅是以假借字来表示人名、地名等名称,因而无从由字形推知其词的本义。这样,我们对甲骨文名词本义的研究范围,只可能在250个左右普通名词中进行。一、甲骨文名词本义使用情况《说文解字》是通过字形分析来讲述字的本义的字书,是研究甲骨文重要的桥梁。我们…  相似文献   

5.
“柆、拉、啦”三字有无源流关系,在各类语辞书中一般都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以前的语文辞书,均未见“啦”字;虽释“柆”和“拉”,但释义不全,且不注释“拉”与“拉”二字的源流关系。现当代通行的语文辞书,一般不收释“柆”字,即使个别辞书(如《汉语大字典》)收释,也仅照引大徐本《说文》有误的释义。现当代通行的语文辞书,虽然都收释了“拉”、“啦”二字,但也不训释二字的源流关系。本文拟利用前修之说,参以拙见,试释“柆”字本义以及考证“柆、拉、啦”三字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6.
“堇”在《说文解字》中释为“黏土也”,分析为形声字,一直存在争议.从古文字角度,结合先民社会生活,对以“堇”为声符的同族字进行考释,探析“堇”字的本义,考察其引申义,得出“堇”从不同角度进行引申孳乳,显示了“堇”字族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7.
<正> 一、释忍 忍字本义及其引伸诸义之次第如何,鉴于目前四大辞书(《汉语大字典》、《辞源》、《汉语大词典》、’89版《辞海》)关于本义之训释、引伸诸义之次第排列,深感其颇值得探讨。 首先,请看四大辞书关于“忍”字义项之排列: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中“耒员”、“芳”二字释义有误,“耒员”、“芳”的本义、旁义、引申义与其他音近形近率可以进行比较,以确定它们的精神含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原文中词的引申义是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词义的分类分为:基本义和转义,这两个观点进行了商榷。本文赞同的观点是:词义的其它义项是由词的本义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词的义项分类可以分为:基本义和非基本义;也可分为:本义和转化义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词汇也发生了变化。一个词原有的词义即本义已不能满足各种语言环境的需要,为此,原有的词义得到了引申,甚至词性也发生了变化,辨别词的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联系,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词汇,提高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汉民族丰富文化积淀的承载物,通过对汉字字源的探究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汉字字义的扩张和引申的脉络。从汉字构形思维方式出发,对“羲”字的形体进行分析,以形说义,从文化角度对“羲”字的本义、引申义进行解读,逐层剖析其承载的文化信息,从而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2.
晋代杜预对“辅车”一词的错误训释流传甚广,影响至今。《辞源》、《汉语大词典》等大大小小的辞书,乃至一些学校的权威教材,如王力《古代汉语》等概莫例外。作对这一错误训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辅”之本义当为绑在两辐间的直木,并指出了现行辞书中释“辅”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纠正了《说文解字》对"相"字本义的错误解释,以"相"字为例简略阐述了"引申义"和"本义"之间的发展关系。"相"字的本义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相"字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个本义,引申出"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它们的读音都应该统读成xiàng。"相"字在作为副词时,念xiāng。作为副词的"相"字,大致有四种用法。  相似文献   

14.
隐喻在语义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感隐喻是一种特殊的隐喻,反映了感官词之间的相互映射和意义变化。以通感隐喻为理论基础,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对味觉词“苦”的语义变化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多部辞书,总结其通感语义演变的实际过程。研究发现,“苦”的通感义项演变过程符合汉语通感隐喻的映射规律,并利用通感隐喻认知机制解释了“苦”的通感义项出现顺序不同的原因。梳理味觉词“苦”的通感语义演变过程,有助于更好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帮助留学生把握“苦”等味觉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  相似文献   

15.
释"毅"     
从发生学的角度分析“毅”字的产生过程,“毅”字当为“轰”的增形辈乳字。“豪”的够体上方加上刀具义的“辛”,以说明“豕”正在发怒而需要加以控制,而“毅”则是在“豪”的形体基础上再加上“曼”,而所加的有刃兵刺义的部件“殳”,其作用实际上是“豢”的形体上方刀具义勺部件“辛”的强化。从发生学的角度而言,“毅”的形体构成为会意字。“毅”的“刚毅”义是本义“妄怒也”的引申义。  相似文献   

16.
说“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人多认为“军”字的“驻扎”义系名词活用为动词。本文根据“军”的古文字形、前人对“军”字本义的说解及古书用例,确认释“军”的本义为“环绕”是正确的,因此其属性本来就是动词;并根据对“军”的词义系统的梳理,由“环绕”义引申为”驻扎”义,词的属性未变,根本不存在“词类活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考证了<广雅>的语料来源于先秦汉魏典籍正文训诂、前人注疏、辞书,语料来源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经、史、子、集,莫不兼载.张揖为了完整,全面、更好地揭示汉语的词汇系统,不仅收录词语的本义、引申义,而且也收录了假借义.  相似文献   

18.
在古汉语中有一种“借字”的现象,分为假借和通假。二都属于借字记音现象,并没有造出新字来。但假借是本无其字的借字现象,而通假则是本有其字的借字现象。通假字与异体字也有共同点:二都存在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同一个词的现象。二的不同点是:通假字之间的本义不同,而异体字之间的本义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烈士”一词,始见于三千多年以前的商代。“烈”字的本义是“火猛”,它含褒义, “刚正日烈”。由烈和士字组合一词也含褒义。古代所谓烈士,虽有“谓以身殉道,而不屈者”之说,但实际上,常指临危不惧的节义之士,是活着的人。元、明、清时,对战死的军人,称“阵亡”或“战殁”将士,而不  相似文献   

20.
《说文》贮存的词义大系统由成百上千、成千累万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单个词的词义系统交织而成。《说文》是单个词的词义系统表现为;全书众多的词的相互联系可以解说、印证本义与本字的统一;以本义为起点发展出多层多向的引申义列。这种统一和义列,在先秦语言中可以找到丰富的用例来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