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超 《当代地方科技》2010,(13):156-15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方式已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特色鲜明、差异优势突出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品质、高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同时也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供需脱节、职业综合素质偏低、高层次人才缺乏等较为突出的问题,提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以期推动我国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从而为向社会输送大批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3.
陆黎 《科技信息》2009,(30):I0161-I0161
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并且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投入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缩短学校培养计算机人才与社会需求人才差距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唐怡  于慧祥 《科技信息》2008,(29):248-248
物流行业具有强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潜力。高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人才数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高职院校应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改革课程体系,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出物流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5.
刘勇  王品 《科技信息》2012,(35):I0166-I0167
我国社会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社会对理工科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培养理工科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素,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不懈追求,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性。但是传统教育和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创新人才培养效果.笔者认为通过理想教育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创新品质、提供实践平台锤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的教师队伍等具体措施可以作为新时期理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些重要途径。面对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理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该文通过对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的分析,基于现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学生知识、能力和行业需求,提出建设专业实践平台、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改变专业实训模式等方法,将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毕业设计中,从而研究与建设应用型通信人才实训体系,同时为相关理论实践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徐安喜 《科技资讯》2008,(35):147-148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是指高等教育机构培养的人才种类及人才规格,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与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应当依据社会人才分类、规格和结构、我国社会人才现状及需求、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确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定位。  相似文献   

8.
张士文 《科技资讯》2011,(30):182-183
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及专业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体育人才是高等体育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的原则。按照这个原则,体育院校的专业设置需要考虑学生的入学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两方面的因素,并能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的设置。通过对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特色人才的课程体系建设进行研究,为体育院校体育特色人才培养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广泛了解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明确电子商务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对职业院校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的质量评价。探讨如何完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职业院校为主体,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研究如何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制定高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形成行业企业、社会认同的高技能人才认证机制,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及评价体系。同时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准确定位,全面深化校企合作,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设校企共同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与企业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创新创业教育收效甚微,专业教育的标准化限制了人才开放性、综合性知识能力的形成,造成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脱节。各高校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才能缩小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差距,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二者的有机融合离不开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实践平台以及资金场地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