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钨坯制备通常包括制粉和制坯两个主要过程。对ATB(铵钨青铜)氢还原过程所得的数据,经微机处理,获得了钨粉粒度、含钾量与工艺参数关系的回归方程,同时建立了钨粉含钾量与钨坯含钾量关系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聚合条件对多组份共聚乳液粒度分布的影响,采用光散射粒度分布仪研究了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MAA)体系在复合乳化剂存在下的乳液聚合行为.探讨了聚合温度、乳化剂配比、乳化剂浓度、单体配比、MAA含量等对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聚合温度降低和油溶性单体St含量增大均使乳液粒径变大,而乳化剂的配比和浓度对粒度分布的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3.
降低临界粒度是解决硅砖制品在烧成中产生裂纹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将临界粒度控制在25 m m 时,制品中基本没有裂纹产生,如果合理地选择粒度系数和矿化剂加入量,就会得到具有较高性能指标的硅砖制品。  相似文献   

4.
靳晶 《科技信息》2011,(19):I0050-I0050,I0045
颗粒的大小及分布影响着许多产品的使用性能,激光粒度仪是测试粒度最常用的仪器之一,当颗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时,其所处的状态将受到吸附和排斥的共同作用。本文介绍了有关纳米颗粒的制备,颗粒的粒度对一些产品性能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全自动激光粒度分析仪的优点,并对分散于液体介质中颗粒的相互作用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重庆是著名的雾都,到了冬季,雾的浓度很大,以致于能见度不会超过两米。因此,对于重庆,雾的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对雾的粒度分布规律作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重庆雾的粒度分布规律与对数型正态分布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亚微米和纳米氮化铝粉末在不同温度下的水解行为,通过测定500nm和40nm的AlN粉末在不同温度水解时pH值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粉末粒度和温度对AlN粉末水解行为的影响,并利用XRD和TEM研究了AlN粉末水解时物相和表面形貌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AlN粉末的水解速率与温度和粒度相关,并随温度的升高和粒度的减小而加快,XRD表明AlN粉末水解的产物为Al(OH)3和AlOOH,并且常温水解时Al(OH)3占主导,高温水解时AlOOH占主导.TEM显微图表明AlN粉末的水解在粉末表面的台阶上进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小角X射线散射-分割分布函数法(SAXS-DDF)的建立,并用该方法测定了γ-Al_2O_3超细粉末和La改性的Ni/α-Al_2O_3催化剂中载体表面上活性组分Ni的粘度分布。该方法把计算散射强度的积分方程转化为线性方程组,采用合理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程序相继给出平均粒度、比表面、粒度组成和直方图等特征参数。对测定方法的童复性和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照片结果证实了Ni/α-Al_2O_3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颗粒所呈的形状和粒度分布的规律。测试结果说明,SAXS-DDF法适合于测试单相超细粉末或两相催化剂中金属活性组分颗粒的粒度分布。  相似文献   

8.
徐小兰 《科技信息》2010,(21):J0065-J0065
用乙醇做分散介质,用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三个聚乙烯粉末试样的粒度及粒度分布,测试快速、准确。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电爆金属丝制备超细粉的新方法,金属丝不与电极接触而是在高压电场中爆炸形成超细粉.研制试验装置,电爆不同直径和长度的铜丝,并获得超细粉末.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粉末形貌,结果显示,粉末颗粒为圆球状,多数处于纳米级,且分散良好.采用对数正态分布算法分析粉末粒度分布.结果表明,粉末的粒度分布集中,平均粒径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铜丝直径越小,电爆制备的粉末中位径就越低、粒度分布越窄;电极间距一定时电爆长度适中的铜丝,可获得中位径小、粒度分布窄的纳米粉.  相似文献   

10.
用球磨法制取WC—Co纳米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利用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WC-Co混合粉末的可能性,以及球磨时间和WC-Co纳米粉末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WC-Co纳米粉末的粒度逐渐变小,当球磨时间超过30h后获得了粒度为100nm以下的WC-Co纳米粉末。  相似文献   

11.
Morphology and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95W-3.5Ni-1.5Fe powder prepared by mechanical alloying@Islam S.Humail$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Advanced Metals and Material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hoo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  相似文献   

12.
对反应结晶法制备吡啶硫酮锌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溶液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超声处理等因素对产品形貌和粒径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XRD)和红外光谱仪(FTIR)对产品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温度对产品形貌和粒径有影响,23℃以下时产品为爪形,23℃以上产品为棱柱状,且温度升高,粒径增大;其他条件对产品形貌和粒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粉末特性与工艺参数对SLM成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了316L不锈钢粉末参数及工艺参数对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一粒径分布的粉末松装密度低于多种粒径混合后的松装密度;采用2种不同粒径粉末充分混合,最大松装密度达到59.83%;平均粒径小的粉末比平均粒径大的粉末成形性好,粒径分布范围宽的粉末成形时球化现象明显;利用平均粒径为26.36p.m的粉末和优化的工艺参数制造出测试件,最高致密度达99.75%,拉伸强度最高达1068MPa.  相似文献   

14.
The method of calciothermic reduction of B4C was proposed for preparing CaB6. The phase transition and morphology evolution during the re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at Ca first reacts with B4C to generate CaB2C2 and CaB6 at a low temperature and that the CaB2C2 subsequently reacts with Ca to produce CaB6 and CaC2 at a high temperature. After the products were leached to remove the byproduct CaC2, pure CaB6 was obtained. The grain size of the prepared CaB6 was 2–3 μm, whereas its particle size was 4–13 μm; it inherited the particle size of B4C. The residual C content of the product was decreased to 1.03wt% after the first reaction at 1173 K for 4 h and the second reaction at 1623 K for 4 h.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清洁、低碳、可再生的新型能源,本文对微纳米铁粉燃料开展燃烧实验研究。通过微纳米铁粉的比表面积实验、热重分析实验、X射线衍射实验,得到不同粒径铁粉的比表面积、热重曲线以及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粒径对比表面积、热重曲线的影响,研究不同粒径铁粉在40K/min升温速率下的燃烧特性参数和燃烧动力学参数。并用粒子群算法拟合出微纳米铁粉的燃烧速率微分方程,建立微纳米铁粉的燃烧模型。结果表明:除了50nm铁粉以外,随着粒径增大,铁粉的着火点温度、最高燃烧速率温度、燃尽温度、活化能、指前因子均增大。50nm铁粉会在高温下发生熔化并凝结,使得燃尽温度上升,燃尽时间延长,不利于反应正常进行。对于粒径在50nm~2μm范围内的铁粉,可以通过本文建立的铁粉燃烧速率微分方程近似计算不同粒径微纳米铁粉的燃烧特性参数和燃烧动力学参数,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研究前驱体溶液状态对喷雾干燥法制备(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特性的影响. 采用高倍扫描电镜对所制备的复合粉末进行形貌观察, 并对所制得复合氧化物粉末的Fsss粒度, 比表面, W、 Ni和Fe含量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在质量分数为20%的(W, Ni, Fe)混合盐溶液中添加0.6 g/L 聚乙二醇-1000所配制的溶胶作为前驱体溶液制备的粉末特性最好, 制得一次颗粒粒度细小(为40~50 nm)、分布均匀、分散性好、非晶化显著且大部分为球形的纳米级(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态可视化流化床装置,在一定表观气速条件下,研究1073 K温度时不同粒级铁矿粉的黏结失流。根据对黏结失流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将矿粉颗粒分为三个粒径区间:中性气氛升温过程中失流的小粒径颗粒;还原至较低金属化率发生失流的中间粒径颗粒;还原至高金属化率也不发生失流的大粒径颗粒。分别对他们不同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还发现在正常流化条件下,随着矿粉颗粒粒径的增大,还原失流后床层的膨胀幅度会减小。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汶川强震区5条典型窄陡沟道型泥石流进行实地勘察。通过室内颗分试验、激光衍射粒度分析试验、X射线衍射试验,分析了强震区窄陡沟道型泥石流的基本发育特征、堆积物颗粒级配和黏土矿物定量组成。结果表明:(1)强震区窄陡沟道型泥石流典型发育特征除了地形地貌上的“窄”和“陡”外,震后松散物源量中崩滑物源和沟道堆积物源显著增多,动储量比例增大,造成强震区窄陡沟道型泥石流危险性显著提高。(2)强震区窄陡沟道型泥石流堆积物固体颗粒级配分布范围较广,连续性较好。级配曲线不均匀系数均大于5,曲率系数在0.95~3之间,无缺失粒组;粒径小于0.075mm的粉粒含量均在0.5%以下,粒径小于0.005mm黏粒含量均在0.11%以下,不同沟道间差别较小。(3)强震区窄陡沟道型泥石流堆积物黏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绿泥石和伊蒙混层三种黏土矿物组成,各自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5.6%、38.8%、15.6%。伊利石和绿泥石总含量均超过75%,伊蒙混层含量均在25%以下。开展汶川强震区的典型窄沟型泥石流发育特征分析,对于地质灾害泥石流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胶体———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合成CaO稳定化ZrO2 纳米粉体 ,并对粉体的烧结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 ,该法合成的粉体具有粒度小、粒度分布范围窄、比表面积高等特点 ;将粉体作为ZrO2 基陶瓷起始粉料 ,具有很高的烧结活性 ,可以有效地降低烧结温度 ,缩短烧结时间 ;此外 ,粉体中稳定剂的含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