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针对许多需要大量复制元件才能完成的任务,用一种特殊编程方法,实现了父元件与子元件间同名变量的传递,并通过该同名变量在子元件中的变化值来决定该子元件是否进行本身的再复制,最终实现了由父元件中设置的初始值来控制子元件复制层数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在转塔式贴片机的贴片过程中,元件贴装顺序和元件在供料槽中的布置是影响转塔式贴片机贴装时间的主要因素.在分析实际工程应用的基础上,建立了转塔式贴片机的集成优化模型,在改进的遗传算法中,提出了一种二维符号编码方法,用元件编号描述元件贴装顺序,用供料槽编号描述元件在供料架中的布置情况,并用元件类型编码实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针对提出的编码方式,采用了基于顺序的交叉和自适应的变异操作,并在算法内采用了并行结构,结合局部搜索策略,实现了元件贴装顺序和供料槽布置可同时优化.与其他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实现贴装过程的优化,因此提高了印刷电路板的组装效率.  相似文献   

3.
将气体传感器阵列与人工神经脚络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甲醛气体的检测.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甲醛气敏元件白动测试系统,并选择多个半导体气敏元件组成的传感器阵列用于微量甲醛气体的测试,实验证明采用该方法实现对低浓度甲醛的定量榆测足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离散点域中夹具定位元件布局的优化设计问题,提出了带惩罚因子的弹簧接触模型,并将所有接触点的弹簧密度作为设计变量,采用拓扑优化算法优化夹具与工件系统的变形,并给出了实现所提方法优化夹具定位元件布局的具体实例.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二维和三维柔性夹具系统定位元件的布局优化都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LPG气敏元件批量测试分选系统硬件设计.对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叙述,给出了系统硬件电路的实现方法.该测试分选系统已经在生产中应用,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实现了LPG气敏元件高效、准确的批量测试分选,已经成为LPG气敏元件生产中的重要装备.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灵巧的聚焦伺服信号产生办法,该方法使用倾斜的平板玻璃元件来产生必要的象散.同时,该元件还可以作为反射元件来转折光路.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简化光存储系统中光学头的结构.从理论上对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制作了试验装置,试验结果证实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钢丝绳断丝的漏磁检测原理,利用单片霍尔元件检测钢丝绳断丝漏磁的特性,推导出采用霍尔元件列沿钢丝绳周向均匀布置实现无漏检检测时元件的布置方法和最佳元件数计算式.根据钢丝绳结构特征,提出以提高检测信号信噪比和减少输出检测通道数为目的的多元件组合检测方法以及各元件间的最佳组合、布置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内燃机排气消声器中采用的穿孔管声学元件,建立数学模型及边界条件,用数值计算方法实现了穿孔管声学元件传递矩阵的计算。并对含有穿孔管声学元件的消声器进行传递损失计算和消声性能分析。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对指导消声器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液压机械复合传动系统模式切换过程同步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双模式液压机械复合传动(DHMT)系统在进行模式切换过程中易出现动力中断、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DHMT系统模式切换同步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DHMT系统模式切换动力学约束条件,建立了系统输入转速总扰动量的计算方程;采用小信号线性化方法对液压元件角速度扰动进行线性化处理,以系统输入角速度总扰动量作为液压调速系统的前馈输入,建立液压元件角速度扰动与排量补偿增量方程,得到液压元件的转矩补偿传递函数;构建以液压元件角速度为状态变量、模式切换机构转矩为控制变量的状态空间方程,通过求解最优反馈增益矩阵二次型,实现对模式切换机构转矩的补偿控制,有效消除了模式切换机构结合过程中产生的转矩冲击。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与未采用同步控制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使DHMT系统模式切换品质得到大幅度提高;在两种不同的实验工况下,该方法可使DHMT系统最大输出转矩损失系数降低25.15%左右,切换时间平均减少0.455s,冲击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首先利用8向链码分析元件边缘图像,并实现元件引脚封闭轮廓的表达.然后由各引脚轮廓的链码计算引脚的矩特征,根据部分引脚的矩特征对元件类型进行粗检测,并依次利用元件引脚的总体特征及所有引脚的矩特征对元件进行精检测,从而得到元件类型的正确判别.通过理论和实验分析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检测精确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电气传动方式的包装物撕带自动供给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永磁式直流伺服电机为驱动源,驱动撕带轮的轴转动,向包装机供给撕带.运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设计了高效率的电机驱动电路,驱动伺服机转动.采用单片机为核心芯片,运用闭环控制技术,实现了对伺服机运行的控制,从而保证了撕带按机器包装的适时需求平稳供应.  相似文献   

12.
电液伺服遥操作机器人的力觉临场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借鉴电机驱动主从随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液压系统的特殊性,对电液伺服遥操作主从机械人的力觉临场感进行了分析。综合了对称型双向伺服控制系统和力直接反馈型双向伺服控制系统的优点,以从端受力形成力反馈控制量的增益,位置误差和位置误差的变化率形成力反馈控制量,提出了改进对称型控制算法,即力一位置综合型双向伺服控制算法。实验结果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机器鱼多关节尾鳍受外界负载变化及伺服系统机械结构本身特性的影响会使速度和位置曲线失真,从而影响机器鱼的推进效率.针对机器鱼的尾部推进伺服系统的性能需求,分别用PI(比例-积分)控制器和IP(积分-比例)控制器对直流伺服系统模型建立PWM驱动数字型调速系统.并对PI和IP这2种控制方式的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仿真实验表明,IP控制比PI控制性能优良,能满足机器鱼推进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机器鱼多关节尾鳍受外界负载变化及伺服系统机械结构本身特性的影响会使速度和位置曲线失真,从而影响机器鱼的推进效率。针对机器鱼的尾部推进伺服系统的性能需求,分别用PI(比例-积分)控制器和IP(积分-比例)控制器对直流伺服系统模型建立PWM驱动数字型调速系统,并对PI和IP这2种控制方式的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仿真实验表明,IP控制比PI控制性能优良,能满足机器鱼推进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考虑伺服电机及机械系统的非线性对车体倾摆的影响,并包括伺服电机的饱和非线性特性的影响在内,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对非线性特性的动态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进行辨识研究,建立摆式客车伺服系统神经网络非线性模型;提出在摆式客车中运用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结合鲁棒控制的复合控制系统,解决这类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即应用神经网络进行辨识及预测控制.研究表明,从理论及工程应用角度看神经网络预测控制都是切实可行的,为在摆式客车倾摆控制系统中应用神经网络预测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炸药粉的静电点火能用于评价炸药生产和储运过程中的静电危险性.静电点火能测试装置应该符合本身安全、操作便利、可靠性和重复性好的要求.对于有些炸药的静电点火能量测试,出现双能量区域;低能量区域仅在动电极点火方式中出现,高能量区域则可同时出现在动电极和固定电极点火方式中.放电极隙间的静电放电特性对炸药的点火概率有明显的影响.放电极隙间可能存在4种放电模式,即振荡放电、弧光放电、火花放电和低电压接触放电.有些炸药对接触放电十分敏感,被静电放电点燃的能量非常低.动电极静电点火能测试装置,由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电极的渐近运动和定位,放电极隙间的点火能量则由瞬态数据记录仪和微机自动测试分析系统获得.  相似文献   

17.
由于伺服系统精度高、稳定性好、响应迅速等优点,已经在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是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单一的伺服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现场总线采用数字信号通信的方式,具有数据传输速度快,抗干扰性好等优点。因此,将现场总线技术应用到伺服系统中是运动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CANopen协议的与伺服控制系统相结合的CANopen主从控制方案,实现对双轴伺服电机的精确控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上位机界面发送报文对伺服系统控制的方法操作简单、数据准确、实时性好,用户通过上位机界面接收伺服电机的反馈信息,可以很好地对电机进行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常规控制方法对伺服系统低速抖动补偿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采用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的内模控制方法对伺服系统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的内模控制能有效的改善低速性能,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且控制器设计简单。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对电液伺服系统进行快速、准确以及较为平稳的控制,提出了基于单片机与改进PID的智能电液伺服控制系统。通过对电液伺服系统的主要组成进行分析,并根据液压控制理论,得出了电液伺服系统中电液伺服阀等机构的数学模型。利用MSP单片机作为主控器,以接收位移传感器采集到的实时位移值,根据该值对电液伺服阀的开度进行控制。引入PID控制器,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对PID控制器进行改进,设计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以实现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智能化。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对所提方法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不仅能够较为快速、准确地对电液伺服系统进行控制,而且控制过程较为平稳,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单片机的直流电机调速器控制电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使用单片机改造直流电机调速器中的模拟控制电路,由单片机系统完成对三相电压的同步,输出电源电压的采样,输出直流电压PI调节和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中可控硅的移相触发,相对模拟控制电路,它减少了三相同步信号的滞后时间,提高了三相可控硅触发的对称性和可靠性,并通过软件实现多种控制方式的复合控制,提高了转速控制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