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温暖,雨量丰富,很适宜于蛇类的生长。全省已发现有蛇类54种,其中无毒蛇37种,毒蛇17种,大多生活在陆地,少数在淡水或海里。因为有许多毒蛇会咬死人,所以人们往往“谈蛇色变”、“望蛇生畏”。多误认为蛇有百害而无一利。见到蛇,不是退避唯恐不及,就是举物便打,看来硬是要置蛇于死地而不可。当然,在多蛇地区,对毒蛇应该提高警惕,懂得一些防治毒蛇的知识和方法。要是我们把蛇类的综合利用工作开展起来,就可以大大造福于人民。近年来,国外在这方面进展很快,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路杨 《大自然》2021,(4):14-19
北京地区生活着众多蛇类,有栖息于市区的红纹滞卵蛇、赤链蛇和虎斑颈槽蛇,还有生活在远近山区的小型蛇类及无毒蛇,种类繁多、形色各异.近年来,一些蛇类的新发现记录给北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增加了不同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在广东省江门市大东洋蛇类研究中心的养蛇场里,包括眼镜蛇在内的多种毒蛇和无毒蛇源源不断地繁殖出来。其中,眼镜蛇已繁殖到第四代,其他种类的蛇已繁殖到第三代。2005年2月2日,由广东省科技厅主持,在该养蛇场进行了养蛇技术成果鉴定会。专家们经过认真的讨论,认定其技术成熟,生产的蛇不仅可以满足市场的部分需求,对某些珍稀蛇种的繁育也能有所助益。为什么要人工养蛇?随着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利用,野生动物,尤其是蛇的栖息地被不断压缩,而多年以来蛇类被不断猎捕,数量已经很少了。我国民间对蛇有相当大的需求,即使不提对蛇的食用,光是医用一项…  相似文献   

4.
东北陆生蛇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区计陆生蛇类16种和亚种、隶属7属3科,其中东北区特有种为东亚腹链蛇、棕黑锦蛇。优势种为虎斑颈槽蛇、乌苏里蝮、枕纹锦蛇、红点锦蛇。稀有种为玉斑锦蛇、团花锦蛇、黄脊游蛇、东亚腹链蛇和短尾蝮。玉斑锦蛇仅分布于辽宁西部接近华北区的义县,可能属渗入种类。东北区有毒蛇7种和亚种,其中虎斑颈槽蛇过去一直列入无毒蛇中,实为游蛇科中的一种毒蛇。本文简述了蛇种的特征、生态及分布。  相似文献   

5.
王方辰 《科技潮》2001,(8):35-36
进入夏季,北京市接连不断发生被毒蛇咬伤案例。去年仅中国人民解放军304医院就接纳了150多人入院急救。据该医院负责人介绍,该院今年救冶的被毒蛇咬伤的患者人数仍呈上升趋势,仅6月一个月就收治了30多名,最多时一天就有五六名。在提醒大家提高警惕的同时,有必要分析一下近年来被毒蛇咬伤事件不断上升的种种原因。1 生活小区向郊区扩散,增加了居民日常生活中与蛇类接触的可能性。2 生活水平提高后,双休日到山区或森林旅游度假的人数猛增,与蛇接触的机会增加。3 鼠类的天敌减少,住宅区老鼠数量增加,吸引蛇类靠近居民生活区。4 近年来非法贩运、销售毒蛇事件有所上升,高级  相似文献   

6.
从2000年至2003年对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的蛇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发现蛇类25种.其中有毒蛇5种.无毒蛇20种.调查结果表明.鸡公山境内的蛇类种类和种群数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调查,蛇类是我国被大宗食用的一类野生动物,全国每年消耗的活蛇量在1万吨以上。吃蛇在我国的局部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南人食蛇”的记载,同时还介绍了食蛇有祛风活血、除寒去湿的功效。有关专家指出,以往由于受交通运输等因素的限制,蛇类贸易仅在小范围内进行,对物种的影响较小。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食用和药用蛇类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加,刺激了蛇类贸易的进一步扩大。日益增大的蛇类贸易需求加剧了偷猎和走私野生蛇类的活动,致使蛇类资源正面临种群数…  相似文献   

8.
<正>A:自然界中蛇的种类繁多,主要可以分为两类:无毒蛇和有毒蛇。区分这两种蛇最重要的标志是看它们有无毒牙和毒腺。无毒蛇由于没有毒腺,它的头部通常呈椭圆形。而有毒蛇一般会在头部两侧、眼的后方长有一对毒腺,因此大多数有毒蛇的头部两侧明显扩大而呈三角形。在毒蛇的上颌骨处,一般还生有毒牙,毒  相似文献   

9.
养鱼     
含有剧毒的动物陆地上有,海洋中也有.在陆地,人们自然会想到毒蛇,有人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70万人被蛇咬伤,其中死于蛇口的有4万多人.熟悉海洋动物的人谈到有毒的动物,首先想到的也是蛇.海蛇的毒性有的比陆地毒蛇要高出好多倍.一条海蛇所含的毒能使数人毙命.其实,陆蛇也好,海蛇也好,有毒种类不论在种数上还是在个体数量上,都远远落后于有毒鱼类.目前已知海蛇49种,全为有毒种类;陆地蛇约2000种,其中约有400种有毒.而有毒鱼类则已知750种之多,某些种类的毒性,也甚于有毒蛇类.  相似文献   

10.
分类工作者早在19世纪就根据蛇类的普通齿和毒牙的形状以及它们着生的位置,作为蛇类分科的标准之一。1959年,Boys和Smith提出蛇类的完全咬痕,可以判断毒蛇和无毒蛇咬伤的标志。至于不同科、属、种的毒蛇咬痕有无差异、有何差异,根据毒蛇的咬痕能否区别是何科、何属或何种毒蛇,国外资料未提到,国内资料的提法不一,尚缺数据与分析。本文选用不同发育阶段的五种毒蛇,代表不同的科、属、种,并对其普通齿、毒牙、毒牙间距及  相似文献   

11.
要蛇,是坦桑尼亚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技艺。在坦桑尼亚的苏库马族中,有很多以要蛇为业的民间艺人。当地称他们为“巴耶耶”(bayeye)。巴耶耶表演时,在节奏铿锵和谐动听的鼓乐伴奏下,挥舞毒蛇,动作惊险,姿态优美,只见碗口粗细的大蟒和细如嫩竹的小蛇在要蛇艺人的指点下,和着鼓乐,点头弯腰,左盘右旋,翩翩起舞,十分有趣,深受观众欢迎。这种耍蛇舞就叫作“伍耶耶”(uyeye)。耍蛇艺人都经过专门训练。通常需一至两年。师傅在家里传授蛇艺,内容有识别蛇类,捕蛇经验,拔除蛇牙,饲养方法以及  相似文献   

12.
蛇年谈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大自然》杂志的罗娅萍编辑邀我写稿,在蛇年谈谈关于蛇的故事。考虑到目前我国部分人吃蛇成风,导致蛇类大量被捕杀,严重影响自然生态平衡,对人类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当前的和长远的危害,因而撰写此文。希望人们增加对蛇的了解,不吃蛇,保护蛇。蛇的来龙去脉爬行动物中蜥蜴类和蛇类各约有3000种。一般认为蛇类是白垩纪早期某类蜥蜴由于长期适应穴居生活、身体变细长、四肢退化消失而形成的,因而是高度特化的蜥蜴类,也是爬行  相似文献   

13.
毒蛇咬伤的鉴别诊断与临床分型、分度、分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广东省德庆县人民医院、广西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气功体育研究治疗中心三个单位,历时十年完成了《毒蛇咬伤的鉴定诊断与临床分型、分度、分级》标准的研究。 该研究包括了毒蛇咬伤、无毒蛇咬伤与非蛇类毒素动物咬伤的鉴别诊断;蛇伤后精神性休克、蛇毒中毒性休克的鉴别诊断;对临床病情进行分型;将肌  相似文献   

14.
蛇是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成员,蛇以小型动物为食,尤其嗜食鼠类,对农林生产益处颇多。然而近年来“蛇宴”风靡,一些地方对野生蛇类滥捕,蛇类资源遭到极大破坏,以致有些地方鼠类猖獗,鼠害严重。如果实行蛇类的人工养殖,既可保护自然资源,又满足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岂不一举两得。暨南大学劳伯勋先生从事蛇类研究多年,提倡人工养蛇,这对各地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蛇类保护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自然》2002,(1)
蛇类是动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爬行动物的一支,是历经1.3亿年的漫长岁月进化而来的特殊类群。我国是蛇类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据统计,已知蛇类8科64属209种,约占世界3000种蛇类的7%。我国对蛇的利用历史悠久,蛇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和中医药生产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16.
科特迪瓦的经济首都阿比让有一座风格新颖的“水上村庄”,这就是名闻遐迩的瓦夫水上旅馆。瓦夫水上旅馆坐落在景色秀丽的泻湖之上。“瓦夫”在当地土语中是“蛇”的意思,科特迪瓦不少部族敬蛇如“神”,瓦夫旅馆的正门就画有一条昂首挺立的蟒蛇。瓦夫水上旅馆建于1979年,由陆上和水上两部分组成。步入旅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筑。墙头均匀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锥形城垛,古色古香;周围椰林掩映,花木扶疏。入夜,华灯齐放,椰叶摇曳,暗乔飘溢,使人顿生天国神秘之感。“城堡”在前方是一个圆顶大餐厅。夜间,餐厅内五  相似文献   

17.
李勇军 《科技信息》2010,(17):J0368-J0368,J0082
蛇的全身都是宝,利用价值极高,武夷山是蛇的王国,蛇类产品的开发利用走在全国的前列。要保护好蛇类,才能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眼镜蛇和滑鼠蛇是我国我省常见的蛇种,民间常用为治疗外科慢性溃疡、皮肤炎以及多种皮肤病。作者在开展蛇类血液研究的过程中,观察到本院不少患有外科慢性溃疡和皮肤病的职工,以及营养不良的儿童服用3至4次蛇肉后,疗效显著。作者推测蛇肉可能对生物体起免疫作用或含有丰富治疗皮肤病的微量元素。因此,我们利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上述两个蛇种几种组织中微量元素 Zn、Cu、Fe 及宏量元素 Ca、Mg 的含量,并用比较上述两种蛇种不同组织中五种元素的差异,籍以了解其临床应用意义,为蛇类的药用价值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话蛇     
蛇类是爬行动物最后进化而形成的一支,起源于原始蜥蜴类。蛇类化石最早发现在白垩纪早期的地层中,但实际蛇类在地球上出现较此要早,约在一亿三千万年左右的中生代。现今生活的蛇类有11科、约400属、2700种。中国产的蛇类已知8科、53属、224种(其中毒蛇近50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自治区),尤以广东、广西、云南、福建、贵州等省(自治区)为多。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一次蛇口逃生的意外中,我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事情发生在我与莽山烙铁头蛇之间。莽山烙铁头蛇是只分布在中国的特有蛇种,在中国同类毒蛇中,这是一种最大的毒蛇,到目前为止,地球上仅在湘粤交界的南岭山脉骑田岭支脉的莽山地区一带有发现,分布仅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