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沥青路面轮迹横向分布系数的实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现场交通摄像的方法,在我国不同省份的多条沥青路面上实测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车辙的增加,轮迹横向分布更为集中.由于交通行驶方式的不同,高速公路和其他道路的轮迹横向分布特性有明显区别.高速公路的轮迹横向分布比其他道路更为集中,而其他道路的轮迹横向分布整体偏向内侧.分别为高速公路和其他道路提出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的典型值,可供路面结构分析和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2.
乡村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类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忠 《科技信息》2008,(22):92-92
为了加快乡村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解决资金不足,文中对超薄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轮迹道路在乡村道路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类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立旸 《科技信息》2011,(7):337-337,414
为了加快乡村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解决资金不足,文中对超薄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轮迹道路在乡村道路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基于轮迹分布与标线平移的路面使用寿命决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延长路面总体寿命和提高路面利用效率,从减缓路面主轮迹带破坏的角度,提出通过平移车道标线位置均衡轴载分布的方法。实地调查了津晋高速行车道上15条条带的交通组成及流量,运用高斯拟合得到车型频率分布函数,得到综合车型轮迹分布和累计标准轴次分布系数计算方法;依据平移前/后平移量与累计轮迹分布的函数关系,提出判定可能平移量的面积法和解析法,并考虑道路横断面的布置要求确定平移量;依据平移前/后主轮迹带与非主轮迹带的叠加作用效果同时达到极限破坏状态,建立基于轮迹带累计标准轴次的车道标线平移模型,可推导满足指标下限的平移时机和路面使用寿命。实例表明,当平移量为25 cm、50 cm时,路面使用寿命可分别延长20%、50%以上。车道标线平移可均衡路面荷载分布,可提高路面利用效率,为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轮迹横向分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就高速公路不同车道上不同车型的轮迹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六车道和八车道在考虑不同情况下的车道系数和标准轴载轮迹横向分布系数推荐值,给出了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从观测站或收费站得到的双向或单向年平均日交通量和交通组成换算为设计所需的等效标准轴次的两种不同方法,为更科学合理地确定高速公路的等效标准轴次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韩耀华  胡来安 《科技信息》2007,(24):115-115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道路交通量的迅速增长,以提高道路的使用性和耐久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被广泛的用在了城市道路、工厂道路、机场道路、国道及农村道路上来,水泥混凝土道路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能好,适用重载、高速、大交通量要求的特点,但是随着道路交通量的不断增长、车辆承载量的不断提高和轴载的明显增大,水泥混凝土道路在使用过程中一些病害也不断的发生,结合本人所在的地区实际情况,针对水泥混凝土道路的常见病害及维修方法,发表一下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7.
从道路结构现状、交通量特征、居民出行问卷调查等方面,对南昌市的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分析了南昌市城市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南昌市城市道路交通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轮迹横向分布对沥青路面结构使用寿命的影响,道路施工过程中,在沥青面层底部布置动应变传感器,研究移动荷载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动力响应横向分布规律。综合考虑轮迹横向分布和路面结构动力响应横向分布,计算得到沥青路面疲劳寿命修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移动车轮荷载下,沥青面层底部最大纵向拉应变的横向分布呈M形,进行沥青路面疲劳寿命评估时,只需要考虑距双排轮胎中心40cm之内位置产生的破坏作用;沥青面层底部横向弯拉应变的横向分布比较复杂,进行疲劳寿命评估时,只需要考虑轮胎下部产生的破坏作用。试验路的疲劳寿命修正系数为0.16,可为类似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和疲劳寿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中的无效交通量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给出了无效交通量的定义,分析了城市交通中无效交通量的成因,并提出了控制和削减城市中无效交通量的方法。针对南京市客运交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减少南京市客运交通中无效交通量的对策,对进一步缓解未来南京市的交通拥挤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关于路面抗滑性能与交通量和湿滑事故的相关性主要为定性或简单定量研究,未提出明确的抗滑值与交通量推荐值,导致雨天湿滑路面对道路行车安全造成较大隐患,严重威胁交通安全,为分析抗滑性与交通量2个主要影响因素对湿滑路面事故的影响,解决雨天湿滑导致事故频发这一问题,首先,定义路面湿滑事故率(WAR);然后,运用统计学原理及分析方法,借助MATLAB分别分析不同交通量等级下路面抗滑性能或不同路面抗滑等级下交通量对路面湿滑事故率的影响,分别建立年均日交通量(AADT)、路面抗滑值(SN)、路面横向力系数(SFC)与路面湿滑事故率的3种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交通量、路面抗滑值、路面横向力系数对路面湿滑事故率的影响;最后综合分析了抗滑值和交通量的耦合效应,并基于道路行车安全,推荐了两者阈值。研究结果表明:年平均日交通量阈值为6 500~15 000,抗滑值、湿滑事故率范围分别为27~53、0.529~11.930;为实现零事故目标,在重交通路段应将抗滑值提高到52,以保证雨天行车安全。该推荐阈值为控制交通量或路面抗滑性能以减小路面湿滑事故率提供了参考,同时明确了沥青路面抗滑养护最佳时机,为建立更完善的公路预防性养护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煤矿井下履带车辆转向阻力矩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摩擦理论,根据履带与驱动轮、导向轮、支重轮和托链轮以及履带运动的不均匀性等造成的阻力,推导了履带行走时的内摩擦阻力矩;然后根据路面对履带的运行阻力、不稳定运行时的惯性阻力、转向阻力等,推导了履带转向时的外摩擦阻力矩;得出了一套适用于井下履带车辆转向阻力矩的计算公式。为煤矿井下履带车辆的设计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在风荷载作用下,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车辆和轨道梁的受力状态,建立了车辆的平衡方程和轨道梁与车辆之间的变形协调方程,用该方程可以研究单轨车辆在上述荷载作用下承压轮和稳定轮(合称导向轮)的变形和内力.并编制了计算程序,计算了不同导向轮柔度系数下轨道梁与车辆间的内力和变形,分别绘制了导向轮柔度系数与导向轮内力、车辆倾角和车辆水平横向位移的关系曲线图.  相似文献   

13.
借助于有限元技术和Matlab软件,利用路面功率谱密度函数构造不同空间频率下的正弦路面,建立了履带、负重轮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履带在重力作用下的变形,得到履带对起伏土路、砂石路、戈壁路、铺面路的包络系数、包络效果及功率谱变化情况. 通过研究履带曲线与正弦地面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4种典型路面下履带对地面的滤波函数. 实现了对4种典型路面的滤波分析,可以直接应用到对道路谱进行修改,为整车道路模拟系统直接对负重轮进行道路激励加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基于Pi-Sigma模糊神经网络的交通事故预测模型,选用Takagi-Sugeno型模糊推理系统和BP神经网络,以年平均日交通量、交通负荷、设计速度、车道宽度为输入,以每公里年均事故次数为输出,利用哈尔滨市133条主次干道的道路交通条件数据和5年的交通事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和检验,并将该模型与模糊逻辑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交通事故Pi-Sigma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预测精度及计算效率上总体优于其他两种模型,较适合于大样本条件下交通事故的快速预测.  相似文献   

15.
负重轮橡胶轮缘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负重轮橡胶轮缘温度场有限元模型,给出了模型的节点生热率和表面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了某型负重轮橡胶轮缘的温度场,定量分析了5个参数和对轮缘最高温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在实心轮胎温度场分析中切实可行,减小轮缘橡胶的损耗因子,提高橡胶的热导率以及减小负重轮的挂胶厚度,有利于减小负重轮的发热。  相似文献   

16.
隧道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状构造物,因内外光环境的差异导致隧道进出口处的事故率明显高于普通路段。为提高隧道进出口处的安全性,提出一种具有视觉诱导功能的交通标线设计,并采用眼动特征指标检验标线的警示作用。基于透视原理与闪现率原理确定交通标线宽度与间距的取值范围,依据山区隧道的特点确定交通标线的具体设计值,通过视觉诱导理论设计的渐变交通标线与常规等间距设计的交通标线作对比;选取85名年龄在18到50周岁的受试者参与本项试验,通过虚拟驾驶技术获得不同的交通标线对驾驶员眼动特征的影响规律,以眼动特征表征受试人员在模拟行驶时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对比两种交通标线对受试人员的瞳孔面积和注视区域的影响,绘制路面热力图及眼动轨迹图。研究表明:受试人员在试验中,接近隧道入口处时,行驶在具有视觉诱导功能的交通标线上瞳孔面积变化率较小,注视区域集中,注视点离散程度低,待完全进入隧道后眼动特征变化基本一致。说明具有视觉诱导功能的交通标线能较好的吸引驾驶人员的注意力,减少事故发生,与常规的交通标线相比眼动特征明显且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相似文献   

17.
楼栋  吴飞军 《山西科技》2009,(6):80-81,83
文章通过分析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中的3类道路以及城郊结合部交通特征及发展趋势,结合设计经验和实际条件,针对3类道路存在的不足,探索城郊结合部干道的功能要求和建设思路,并提出快速公路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防抱制动系统转鼓试验台架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设计并研制的防抱制动系统转鼓试验台架可以对车轮转速、车身速度、垂直载荷、制动管路压力、制动器扭矩等参数进行测量 ,并对由此衍生出的车轮角加速度及减速度、滑移率、地面附着系数、地面制动力等参数进行推算 同时设计了单轮防抱死系统 ,在此台架上进行了试验 ,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不同轮辙路面不平度的自功率谱、互功率谱与其傅里叶变换之间的关系,证明了路面生成的IFFT法与谐波叠加法具有等价性,同时在考虑轮辙相干性的情况下推演了IFFT法中左右轮不平度特性所对应的逆Fourier变换相位角的解析相干关系;也根据左右轮辙功率谱密度阵的LU分解得到了左右轮辙不平度特性的双白噪声滤波传递关系;由此采用IFFT法,分别构建了基于相位角相干性和双白噪声滤波传递关系的两种考虑轮辙相干性的2维随机路面模拟模型.不同轮辙路面模拟结果表明,自功率谱密度几乎重合,左右轮的相干函数也吻合较好,这验证了两模型在路面模拟计算中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0.
针对山区农村道路线形和路侧危险系数高的问题,利用GPS定位技术采集道路中线、边线和路线地形地貌信息,结合现有的交通设施布置情况,评价各危险路段的安全等级,根据危险性质进行安全分类. 从安全角度提出了最优的路线改进方法和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方法,并基于GPS对山区农村道路的交通车辆进行定位和测速,对改进后的路况安全状况进行了整体评价. 结果显示,人与车的行车安全系数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