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NAA对小球藻生长及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温17~26℃、2000 Lx连续光照条件下,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NAA对小球藻生长及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25~4.0 mg/L的NAA对小球藻的生长及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2.0 mg/L的NAA对小球藻的生长及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的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饲料中不同脂肪含量对草鱼稚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混合脂肪源(鱼肝油:豆油:猪油=1:1:1)以不同脂肪含量梯度(3%,9%,12%,15%)配制成5种精制试验饲料,驿草鱼稚鱼做8周饲喂对比,综合分析其生长效率各参数。结果发现,草鱼稚鱼饲料中的适宜脂肪含量约为8.8%。分析表明,在满足鱼体蛋白需求的基础上,适当选取饲料原以提供组成平衡的必需脂肪酸,草鱼利用饲料脂肪的能力并不象以往认为的那么低下。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用鸡卵蛋白、糊精、纤维素、淀粉等原料,以NaH2PO4为唯一磷源,通过调节日粮磷和维生素D3的水平设置8种精制饲料,研究了饲料中的P和维生素D3含量对尼罗罗非鱼生长以及磷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1)尼罗罗非鱼对P的最适需要的质量分数为7%,对维生素D3的最适需要量为104 IU/kg 左右;(2)尼罗罗非鱼对P的消化率随P和维生素D3含量的增加而升高;(3)饲料中的P和维生素D3含量对尼罗罗非鱼P收支产生显著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提出5条措施,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磷的排放.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配合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曼氏无针乌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以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配制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1.3%、36.0%、41.6%、45.9%和51.5%的5种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1.65±0.20)g的曼氏无针乌贼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结果表明:P4和P5组曼氏无针乌贼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P4和P5组曼氏无针乌贼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P2和P3组(P〈0.05);这两组曼氏无针乌贼的肥满度也显著高于P1和P2组(P〈0.05);P3组曼氏无针乌贼的肝体比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P〈0.05),但其他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结果,认为,在该实验条件下,曼氏无针乌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适宜水平为45.9%~51.5%. 相似文献
5.
麦秆因其纤维素含量高,在农村主要用作反刍动物饲料或者制备沼气,而不能充分利用.研究以农田麦秆为原料,通过担子菌酵母发酵,分解麦秆中木质纤维素,以提高发酵物中的蛋白质含量; 用烘干法测定麦秆含水量.结果表明:担子菌酵母繁殖较快,蛋白质含量增加2.4倍; 新鲜麦秆含水量(质量分数)约为70.3%,为麦秆的深度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对花(鱼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对花生长的影响。选用300尾,体重为35.31±1.61g的花鱼种随机平均分为5个试验组:F1、F2、F3、F4和F5。分别投喂蛋白质水平为28%、32%、36%、40%、44%的5种饲料进行养殖对比试验。经过100d的饲养,5个试验组的饵料系数和相对增重率分别为2.21、1.77、1.41、1.40、1.47和324.71%、403.88%、505.145%、504.30%、475.17%。试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蛋白质水平为36%时,能确保花的生长性能和蛋白质利用率,相应的饵料系数为1.41。 相似文献
7.
选择体质量(10.92±0.42)g 的健康乌鳢Channa argus为试验鱼。试验一设计3 个蛋白质水平和三个能量水平的9种试验饲料;试验二设计3个蛋白质水平和3个维生素B6水平的9种试验饲料,探讨饲料能量和维生素B6分别与蛋白质的交互作用对乌鳢生长和蛋白质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1:在相同饲料能量水平下,鱼体增重随能量水平升高而升高,各器官蛋白酶比活力亦显著提高(P<0.05)。在相同饲料蛋白质水平下,鱼体增重先随饲料能量水平从14.5 MJ/kg上升到16 MJ/kg而升高,随能量水平再升高而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和能量水平都极显著地影响肝脏中GPT的活力(P<0.01),饲料能量水平显著影响肝脏中LDH的活力以及肌肉中LDH和GPT的活力(P<0.05)。蛋能比极显著影响肝脏中GPT的活力(P<0.01)。试验2:乌鳢的生长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胃、肠和肝脏蛋白酶比活力和肝脏和肌肉中GPT的活力都受到显著地影响(P<0.05),肝脏和肌肉中LDH的活力受到极显著地影响(P<0.01)。随着维生素B6的添加,生长显著增加(P<0.05),胃和肝脏蛋白酶比活力极显著增加(P<0.01)。在同一维生素B6水平下,各器官蛋白酶比活力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显著提高(P<0.05),肝脏和肌肉中GPT和肌肉中LDH的活力亦受到极显著地影响 (P<0.01),肝脏LDH的活力亦受到显著地影响 (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适宜蛋能比(23.3 g/MJ)能够提高乌鳢对蛋白代谢酶活力,促进蛋白质代谢,进而促进生长;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增加,适量添加维生素B6(18~30 mg/kg)可促进乌鳢对饲料的利用率,增强蛋白代谢酶的活力,促进蛋白质代谢,进而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8.
多效唑对小麦生长,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初步研究了多效唑对小麦生长动态,籽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主要结果是:喷施多效唑能明地抑制茎节及叶片的生长,使株高降低,特别是对上部间的伸长抑制较严重,但节间,叶片和穗部的干物质积累却有增加,不同喷施浓度处理中,以喷施200mg/L多效唑处理的产量最高,不同氮肥基础上喷施多效唑的产量平均比对照增产幅度为6.44-10.00%,喷施多效唑对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为探究室内零换水条件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养殖达到上市规格的最适宜密度水平,本试验设置4个密度梯度,养殖持续135 d,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封闭型水体中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养殖时间增加,低密度组的终末体质量(Final Body Weight,FBW)、增重率(Weight Gain Rate,WGR)、特定生长率(Specifit Growth Rate,SGR)逐渐与高密度组拉大差距,到135 d时,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养殖密度对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最高密度组(20.6 尾/m2)的成活率(Survival Rate,SR)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说明养殖密度过高导致成活率降低。饵料系数(Feed Conversion Rate,FCR)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当养殖密度为14.7 尾/m2时饵料系数最低,为1.63,说明适当增加养殖密度可以降低饵料系数。最高密度组(20.6 尾/m2)在养殖后期成活率下降,这是导致该密度组饵料系数升高的主要原因。总产量(Total Gross Production,TGP)随养殖密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因养殖密度在20.6 尾/m2时的成活率最低,使得总产量在14.7和20.6 尾/m2时相当,均为283.38 kg。氨氮和磷酸盐随养殖密度和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使得养殖后期最高密度组(20.6 尾/m2)受到的胁迫增加,这也是养殖密度为20.6 尾/m2时在养殖后期罗非鱼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综上所述,提高养殖密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养殖产量,但高密度带来的水质恶化及胁迫会导致罗非鱼成活率下降,因此建议在零换水条件下,体质量为(11.95±0.50) g/尾的罗非鱼的养殖密度为14.7 尾/m2。 相似文献
11.
在海区小网箱中开展了豆粕粉加肉骨粉加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的配合饲料饲养大黄鱼试验,结果表明:用豆粕粉加肉骨粉加玉米蛋白粉替代60%和30%鱼粉时,与同形态标准日粮相比,大黄鱼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差异不显著,但30%的替代饲料鱼体生长更接近标准日粮。30%替代饲料的饲料系数、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公斤鱼饲料成本、生物学综合评定值分别为1.74、1.385%、97.5%、9.4元和106.6%,与鲜杂鱼组相比,干基饲料系数低0.67、公斤鱼饲料成本低2.4元、生物学综合评定值高出6.6个百分点。以30%的替代量更为合适,而且膨化饲料优于粉状饲料。 相似文献
12.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梭鱼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梭鱼饲料中分别添加0、2. 7%、5. 4%、8. 1%、10. 8%、13. 5%的发酵豆粕,相应替代鱼粉使用量的0、20%、40%、60%、80%、100%,饲养体质量为(2. 09±0. 10 g)梭鱼60 d,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梭鱼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和体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Ⅱ、Ⅲ两组的增重率、成活率和饲料系数与Ⅰ组相比差异不显著,Ⅱ组的增重率、成活率显著高于Ⅴ、Ⅵ两组,Ⅱ、Ⅲ两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Ⅴ、Ⅵ两组。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梭鱼肌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无影响,但对全鱼的粗蛋白和粗脂肪产生显著影响。Ⅵ组的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和总胆固醇含量最低,谷草转氨酶和肌酸激酶活力最高。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超过40%时会对梭鱼生长性能、部分血清生化指标产生显著影响,以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为评价指标,梭鱼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不宜超过40%。 相似文献
13.
海淡水粘孢子虫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元莙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2):55-59
介绍了国内外海淡水粘孢子虫形态学、经典分类学、分子系统分类学、生活史、粘孢子虫的病害及诊断学研究的现状.讨论了粘孢子虫对寄主及寄生部位的可能选择机制、新近学者在粘孢子虫的病理方面,尤其是PKX引起的PKD等方面感兴趣的问题;同时对粘孢子虫的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及其对粘孢子虫学研究的发展和推动给予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鱼粉蛋白质主要必需氨基酸回归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级别鱼粉真蛋白质含量与其主要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和 苏氨酸含量一元回归关系的确立,可由真蛋白质值算出营养配方设计所需的必需必需氨基酸含量,此法快速、经济,并有一定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开展了为期63 d的饲养试验以评价豆粕替代鱼粉对日本黄姑鱼生长、体组成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配制了3种等氮饲料,以豆粕蛋白分别替代0%、20%和40%的鱼粉蛋白,饲养初始重大约5.67~5.77 g/尾的幼鱼。结果显示,各组间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值没有显著差异性存在(P>0.05)。然而添加豆粕的D2和D3组的摄食率和FCR值显著地高于鱼粉组,PER的值显著地低于鱼粉组(P<0.05)。日本黄姑鱼的内脏比、肠脂比和丰满度的值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但高水平豆粕添加组(D3)的肝体比最低,且显著地低于D2组(P<0.05)。不同饲料处理对日本黄姑鱼体成分和背肌组织成分组成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总之,在本实验条件下,豆粕可以替代40%的饲料鱼粉蛋白而没有引起日本黄姑鱼生长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粉中组胺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鱼粉中组胺的柱前衍生、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经高氯酸溶液提取、丹磺酰氯衍生化反应后经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方法的检出限为50 mg/kg,浓度在2.0~8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 3),添加浓度在50、300、1 000 mg/kg时,回收率均大于7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7%,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适用于鱼粉中组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低盐度养殖条件下鸡肉粉的矿物元素组成对鸡肉粉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鱼粉的效果,设计了3组等氮等脂的饲料,其中对照组(FM组)含鱼粉30%(质量分数);实验组以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一实验组(PBM组)不添加矿物元素,另一实验组(PBMF组)补充矿物元素使其达到FM组水平.对初始重(0.30±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进行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实验结果显示:PBMF组的对虾增重率显著高于PBM组,但显著低于FM组(P<0.05);PBM组的对虾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鳃丝总-ATP酶和Na+/K+-ATP酶活力显著高于FM和PBMF组(P<0.05);但PBM组对虾的血清Na和Mn含量显著低于FM和PBMF组(P<0.05);PBMF组对虾全体的Mn含量显著高于FM和PBM组(P<0.05).可见,在盐度2~3下,鸡肉粉的矿物元素组成不平衡是影响其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鱼粉的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日粮中添加11.5%的4种不同脂肪源饲养180尾初始体质量约为110 g的太平洋鲑鱼Sciaenopsocellatus于水泥池中56 d.实验分4组,每组3个平行池,每池15尾鱼.研究淡水养殖太平洋鲑鱼日粮中添加适宜油脂品种.4组脂肪源分别为鱼油、大豆油、大豆磷脂和玉米油.实验表明:①饲以4种不同脂肪源日粮的太平洋鲑鱼存活率相似,但大豆磷酯组的相对生长率、饲料报酬与蛋白效率比显著好于鱼油组、大豆油组和玉米油组(P<0.05),其相对生长率分别提高了27%,23%和21%.其次为添加大豆油,添加玉米油效果较添加鱼油稍好,但后3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添加大豆磷脂与玉米油日粮的太平洋鲑鱼肠系膜脂肪与肝脏脂肪含量显著性少于鱼油组,但肥满度和背肌中脂肪含量较添加鱼油与大豆油日粮的太平洋鲑鱼明显提高(P<0.05);③在太平洋鲑鱼日粮中添加大豆油、大豆磷脂与玉米油较添加鱼油对肝脏脂肪中脂肪酸比例的主要影响为:显著性提高了总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降低了总n-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P<0.05).实验结果表明,淡水养殖条件下,日粮中油脂以添加大豆磷脂的太平洋鲑鱼生长性能最好,大豆油、玉米油和鱼油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9.
20.
将 2 0 0尾文昌鱼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10 0尾 ) ,分别以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在实验室内进行饲养 ,以实验前后文昌鱼的体长、体质量、成活率和性腺直径作比较 ,初步评价人工海水对文昌鱼生长发育的影响 ,并在其生殖季节 ,观察其产卵、排精的情况 .结果表明 :两种不同海水饲养的文昌鱼其成活率、平均体质量及平均性腺直径均无显著差异 ,2组文昌鱼性腺发育基本同步 .但天然海水饲养的文昌鱼体长的增长则明显大于人工海水组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