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粤方言区人士学习普通话存在着与二语习得一样的“母方言”迁移规律,并详细报告、分析了粤方言区大学生习得普通话过程中的方音负迁移事实,尤其是方音负迁移导致的写别字现象,以期对在粤方言区开展普通话语音和文字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具体帮助。文章不但报告了粤方言区大学生习得普通话时最易犯的错误是些什么,而且从方音负迁移的角度印证了粤方言与普通话差异的一般结论。  相似文献   

2.
陈巧巧 《科技信息》2008,(5):261-262
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比较分析,尤其是中西方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分析,探讨了大学生口语表达中思维模式负迁移的影响,并提出在语言学习中排除汉英思维模式差异的负迁移来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从中国式英语的实例来分析以下英语语言差异:(1)简洁与复杂;(2)抽象和具体;(3)形合与意合,母语的负迁移是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之一,母语的负迁移所导致的错误就是语际错误,错误分析是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方法,从母语负迁移的心理理论基础及其表现形式方面看,母语负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致错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已有的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叫做迁移,起促进作用的迁移叫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迁移叫负迁移。负迁移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因此,要采取有效方法帮助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防止负迁移,促进正迁移。  相似文献   

5.
王慧 《科技信息》2009,(25):184-184
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起着重要作用。按其性质,语言迁移可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习得时间不等三种。其中负迁移对二语学习者影响更为显著。语言负迁移可以分为语音层面的负迁移、语义层面的负迁移、句法层面的负迁移以及语用层面的负迁移等四种。语言负迁移的纠正可以分为知识性负迁移纠正、情景性负迁移纠正和行为性负迁移纠正等三种。按照正确的方式纠正语言负迁移能够有效促进二语学习者的二语水平。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以汉语为母语的中高级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的几种负迁移现象,指出英汉间隐喻概念上的差异是导致这类负迁移的主要原因,进而证明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在英语学习中高级阶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和学生翻译能力普遍较低的现状,选取一些典型实例,从状语成分的误用、“it”结构的错用、短句的等值翻译、汉语句子的直译四个方面对句子结构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剖析,并提出四种避免母语负迁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二语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之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迁移是个普遍现象。一般认为,母语对二语学习会产生两种影响,即正迁移或负迁移作用。本文分析了外语学习各个层面上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提出了对待母语负迁移的认识,即负迁移可以作为学习和交际策略,并对外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曹雪梅 《科技信息》2009,(24):107-107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影响着学生的英语表达。母语的负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本文分析了汉语表达和英语表达的一些差异。总结了母语的负迁移在六个方面对学生的影响,并从中得到英语教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迁移”最初由行为主史心理学家提出,是指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自动的潜意识的利用过程。在外语学习中,迁移现象非常广泛。多年来,外语教师对母语对于外语学习的作用问题争论不己。其实无论在语言的形式上还是功能上,母语和外语之间有着许多有趣的相似和迥异之处,作为语言学习者或教育者,只有科学、全面地掌握这些特点,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才能有效地利用正迁移和减少负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