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分子场理分析分析了稀土化合物R2Fe17-xMx和R2Fe17N3(R=Ce,Pr,Nd:M=Al;x=0,2)的温度磁化曲线,计算出分子场 数nRR,nRF,nFF。由分子场系数,计算了Fe-Fe、R-R、R-Fe的相互作用对Tc的贡献TFF、TRR、TRF。  相似文献   

2.
用两格点分子场理论分析了Ce2Fe17,Nd2Fe17,Ce2Fe17Ne,Nd2Fe17N3的饱和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依靠计算机,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得到了场系数nFF,nFR和nRR,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一致.计算结果表明,氮元素增大了化合物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增大了交换场HR使居里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3.
用两格点分子场理论分析了合金Er2Fe17-xSix(x=0,1,2)的饱和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得到了分子场系数nEE,nEF,nFF,计算机了居里温度,给出了分子场强度HEr(T),HFe(T)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当x增加时,分子场系数nFF明显增大,分子场强度HFe(T)亦随之增大,而HEr(T)在较低温区减小,在较高温区增大,并且nFF的增大是居里温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将二亚点阵分子场理论用于化合物RCo4B,分析磁性与温度的关系,计算出了居里温度Tc,从理论上给出磁矩M(T)与温度的关系曲线,计算结果与实验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用两格点分子场理论分析了NdFe10V2,NdFe10V2N0.5,NdFe10Mo2,NdFe10Mo2N0.5的饱和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得到了分子场系数nFF,nFR和nRR。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一致,计算结果表明,氮元素增大了交换场HR。  相似文献   

6.
以活性化合物15为例,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模拟了化合物与HIV-1逆转录酶的作用,从而探讨了系列6-萘甲基取代S-DABO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并基于分子对接后的活性构象,应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因子分析(CoMSIA)法对该类化合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有较好预测能力3D-QSAR模型,为该类化合物进一步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无机分子中几个经验规则的分子轨道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分子轨道理论及配位场理论为基础,对八隅律、18-16电子规则及“有效原子序数规则”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多种遵守或不遵守上述经验规则的化合物或配合物的分子轨道能级发布、成键与反键轨道的数目比较以及电子填充,情况等等的讨论,得出这些规则用分子轨道理论是可以解释的,它们在理论上是合理的。并且用讨论所得结果,解释了有关的实验现象,对这些经验规则的推广应用及提高升华,本文也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用DSC、CD和UV光谱研究了单链手性化合物C_(12)-L-Val-Azo-CmN~ (Ⅰ)和C_S~FC_2-L-Val-Azo-Cm N~ (Ⅱ)(1,m=6;2,m=10)双层分子膜的相转移过程。实验表明:它们形成的双层分子膜相转移过程包含复杂的亚相相互作用;膜构型转移临界点(Tc’)与主相转移临界点(Tc)有较大差别:化合物Ⅰ-1,Tc’>Tc;Ⅰ-2和Ⅱ-1,Tc’相似文献   

9.
根据两格点分子场理论,在考虑重稀土与钴的磁矩偏离反平行倾角的基础上,分析了钴基化合物RCo5(R=Y,Pr,Nd,Gd,Tb,Dy)的磁化与温度的关系,采用数值拟合的方法得到了描述3种磁作用的分子场系数n(CoCo),n(RCo)和n(RR),计算出了Tc,结果表明,RCo5中的磁作用主要由钴3d电子问的交换所决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二维网状结构化合物[{Fe(Salen))3{Fe(CN)6)(MeOH)2]n·3nH2O,通过场冷和零场冷磁化强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图、ueff-T图我们知道该化合物为铁磁性分子基磁体,居里温度在7K附近,与另外两种相似的二维网状结构分子磁体比较,得出层间距离对该类化合物的磁特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由Tc、Pc、Vc3个基本临界参数按Zc=PcVc/(RTc) ( 1 )式定义导出的临界压缩因子广泛用于粘度、导热系数等物性的估算 ,是最重要的物理化学参数之一[1,2 ] .Zc 不能直接测定 ,由实测的Tc、Pc、Vc 按上述定义计算所得的Zc 值为实验值 .由于很多化合物的临界条件非常荷刻以及部分化合物的不稳定性 ,使目前Tc、Pc、Vc 的实测数据仍然缺乏 ,要先进行Tc、Pc、Vc 的估算 ,这样按 ( 1 )式计算的Zc 值则视为估算值 ,这样的估算方法亦称为间接估算方法 .Zc 也可直接估算 ,Lydersen、Edmister…  相似文献   

12.
以电性拓扑指数(Ei)、改造的电性拓扑指数(EEi)及电性距离矢量(Mk)表征30种取代酚类和取代苯甲酸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其中EEi= Ei+0.5Qj,Qj=3x-1.5y,x为化合物j中-OH的数目;y为化合物j中-COOH的数目.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30种取代酚类和取代苯甲酸类化合物的生物需氧量(BOD)与3个参数(EE43,E28,M28)的数学方程:BOD% = 66.121-3.594EE43+57.028E28-15.049M28,其相关系数(R)为0.900,它们的计算值与其实验值基本吻合.经Jackknife的逐一剔除法检验,方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与预测能力.该方程揭示了影响取代苯类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本质因素.  相似文献   

13.
烃基黄药捕收剂的生物降解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表面活性剂等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性评价体系,采用BOD5/CODCr法、静置烧瓶试验法和OECD-301B(ISO 9439)标准对烃基黄药的生物降解性进行评价,考察分子结构对生物降解度的影响,探讨烃基黄药的生物降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乙基、正丁基、正戊基、异丙基、异丁基黄药的BOD5与CODCr质量浓度之比即ρ(BOD5)/ρ(CODCr)均小于0.25,第28 d生物降解度分别为39.54%,36.88%,34.09%,29.17%和26.79%,生物降解指数分别为101.020 0,99.019 9,88.717 5,79.125 6和71.897 5,上述几种黄药对微生物的抑制时间分别为12,13,15,17和18 d.这3种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即上述几种黄药基本上是难生物降解的,其生物降解能力由大至小依次为:乙基黄药、正丁基黄药、正戊基黄药、异丙基黄药和异丁基黄药;相对于碳链长度,分支度对黄药的生物降解性的影响更加显著,CS2,ROCSSH和单硫代碳酸盐是黄药生物降解的主要产物,同时,有少量油状液滴双黄药生成.  相似文献   

14.
用X射线和磁性测量研究了Mn替代Fe对TbFe10.5-xMnxMo1.5型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表明:TbFe10.5-xMnxMo1.5(x=1.5,2.0,3.0,4.0,5.0)化合物均为TnMn12型四方结构,晶格常数和单胞体积均随Mn含量增加而增大。磁性测量表明:TbFe10.5-xMnxMo1.5(x=1.5,2.0,3.0,4.0,5.0)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和过渡金属次晶格磁矩随Mn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x=3.0化合物的热磁曲线上出现一个非零磁矩的类似补偿点;在4.5K温度下,化合物的饱和磁矩随Mn含量的增加而缓慢减小;x=3.0时达到最小值,然后又随Mn含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15.
依据药物分子设计原理,设计合成了以 2′, 4′-二氟代联苯基为分子骨架的新型1, 2, 4-三氮唑化合物.目标化合物分子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碳谱(13C NMR)、高分辨质谱(HRMS-ESI)进行确证.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5d, 5e, 6a, 6b, 7c的抗真菌活性较好, 化合物5d, 6a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和酮康唑、氟康唑的抑菌活性相当,化合物5d, 5e, 6a, 7c对红色毛癣菌的抑菌活性接近酮康唑,优于氟康唑.  相似文献   

16.
继分子拓扑图的距离矩阵、邻接矩阵之后,创建了分子的结构矩阵。借助于分子的结构矩阵建立了预测化合物性质的数学模型,并预测了醇类化合物、手性有机酸的色谱保留指数以及氯代苯的辛醇/水分配系数。研究表明,分子结构矩阵既适合于链状化合物性质的预测,也适合于某些母体为单环和手性化合物性质的预测,与分子的距离矩阵和邻接矩阵相比具有较高的结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稀土Fe基3:29和1:12型磁性合金化合物显示硬磁性特征,具有发展成为新型永磁材料的可能性.研究其磁性机理有助于理解其磁性的本质.本文发展了传统的磁价模型,并将其适用性由强磁合金拓展到亚铁磁性的弱磁性合金.利用发展的磁价模型系统研究RFe12xMx,R3Fe29xMx和R2Fe17xMx(R=稀土元素,M=第三掺杂金属元素)稀土合金化合物及其渗碳和吸氮化合物的磁性.理论与实验相符.研究表明:稀土Fe基3:29和1:12型合金化合物的磁性与稀土磁矩相关.合金的弱磁性源于合金内部存在的亚铁磁性.渗碳或吸氮处理,导致合金内部亚铁性-铁磁性转变.导带中的sp电子对于磁性的贡献与重稀土的极化、碳和氮原子的俘获密切相关.发展的磁价模型甚至可以根据稀土化合物的结构式对其磁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用脉冲强磁场测量法和奇点探测法 (SPD) ,研究了电弧炉熔炼方法制备的 1∶12型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Y(Fe1 -xCox) 1 1 .3Nb0 .7(x =0 .0 0 ,0 .0 5,0 .10 ,0 .15,0 .2 0 )多晶样品的室温磁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 ,Y(Fe1 -xCox) 1 1 .3Nb0 .7系列化合物的室温 (30 0K)各向异性场Ba 和饱和磁化强度Ms,随Co含量的增加 ,都先增加后降低 .  相似文献   

19.
亚稳态六方三氧化钨化合物(h-W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