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牛魂节     
居住在桂西北山区的壮族人民,于每年阴历的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有过牛魂节的习俗. 相传这一天是牛王的诞辰,也有的就这时春耕已经结束,壮族人民非常感激耕牛在春耕大忙中的功劳,所以特意慰劳耕牛而形成的节日.在这一天,不仅让耕牛全部休息,而且还进行特别的精心护理.大清早,小孩们就放牛出栏,把它牵到绿草如茵的山岗或田边去放牧,绝不许叱骂鞭打耕牛,让其自由自在地吃草.成年人则修理牛舍,清除栏内粪便和撒上石灰,做到整洁干爽.有的则  相似文献   

2.
我院微生物研究所,在进行耕牛锥虫病诊断研究的同时,采用DEAE纤维素层析柱分离锥虫的新技术,从人工感染伊氏锥虫动物的血液内,获得了纯净的锥虫(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用纯净锥虫浸出液制造的间接血凝诊断抗原,效价很高,以四川生物制品所生产的标准锥虫阳性血清做试验,最高效价可达1:81,920—327,680;自然感染牛血清试验,最高效价可达1:20,480.三批阳性牛的检出率为94.0—96.57%.为解决耕牛现场查病需要,我室现在已少量试产耕牛锥虫病间接血凝诊断抗原(抗原与抗原对照液均为5毫升装),提供各地试用.此外,我们还将纯净锥虫速冻成冻干粉(20、50毫克安瓿装),每毫克冻干粉  相似文献   

3.
耕牛日本血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消灭耕牛血吸虫病是作为消灭血吸虫病的五条标准之一。开展耕牛血吸虫病的防治,不但能增强耕牛体质,提高耕作能力,同时可减少、消除血吸虫卵的大量排出与散播,对加速消灭血吸虫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在过去两年试验工作的基础上,1972年继续进行敌百虫治疗耕牛血吸虫病试验,还进行了锑—273、呋喃丙胺等药治疗试验。一年来通过24头牛(黄牛23、水牛1)安全试验,123头牛(黄牛99、水牛24)的临床治疗试验和两批(32头黄牛)人工感染血吸虫病牛治疗试验,得出了初步的看法。现小结于下:  相似文献   

4.
<正>片形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由片形科的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引起,主要寄生于哺乳动物的肝脏胆道内,也可寄生于人体胆道中。片形吸虫对家畜牛、羊、猪等危害很大。对有关片形吸虫病,在家畜体内寄生和流行情况,我省迄今未见报道。我们于1985年8月,在永顺县对山、新寨和杉木三个乡,调查了耕牛553头,其中黄牛329头,水牛224头。在调查中发现,耕牛片形吸虫感染,以肝片形吸虫为主,仅数头耕牛有大片形吸虫感染。现将553头耕牛肝片形吸虫感染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耕牛髌骨上方固定病,谷称僵筋腿,冷拖腿,弹筋腿等,多目繁多,因地而异,在我国南方各省农区耕牛均有发生,轻者严重影响耕牛劳役,重者完全夹失耕作能力,只好淘汰处理,给广大农户造成极大为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地这一病症,笔者从一九六六年起,系统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分析了该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有的关问题,在四川北部的阆中,苍溪,仪陇,南部,剑阁县一带,深入农村,同基层畜牧兽医人员一起,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耕牛误饮人尿发生中毒,若不及时治疗,常因窒息而死,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在我国科学文献资料中少见有关此病的报道,现将几年来防治该病的情况,整理于后供参考。一、病因:主要是由于耕牛体内缺乏含氮物质及矿物质盐类,异食,或因饮水缺乏误饮大量人尿所致。二、症状:误饮大量人尿后1—2小时,出现反刍停止,口流泡沫,瘤胃蠕动微弱或停止,发生急性瘤胃臌气,呼吸困难,鼻翼煽动。继而出汗发抖,心音增强,心跳加快,呻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以DEAE纤维素层析法从感染动物的血液内获得纯净的锥虫后,用来制备间接血凝抗原,先后试制18批,其效价均达1:2,560—327,680.抗原低温保存,有效期可达半年以上.现场对比试验表明,阳性率可达96.50%,阴性符合率为96.83%.1984年在江西、云南、湖南等省大面积试用,并用血纸代替血清做间凝试验,检查耕牛近30万头,使大批病斗得到确诊和及时治疗,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糙毛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carpum var.strigosum)是华南地区分布较广的一种野生豆科经济植物,但迄今尚未被人们利用.1980年首先在广东省郁南县发现,是耕牛极喜吃的野生牧草.在广州华南师大牧草试验地引种栽培几年,表明其营养生长期较长,草质柔软,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略耐干旱和耐贫瘠,根系发达,枝叶茂盛,匍匐生长,对保持水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历代政府对耕牛和马都给予了保护性的政策。两宋时期,耕牛和马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与运输工具,由于国营牧监的南移和饲养方式的变化,导致了疫病的频繁发生和流行,从而引起了宋代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宋代政府诏令为中心,探讨宋代牲畜疫病的流行情况及特点,牲畜疫病的病因及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战争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分析和疏理宋代通过政府诏令对不同时期发生的牲畜疫病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同时,还探讨北宋和南宋政府在牲畜疫病应对上的不同,以及这种不同与两宋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省某些山区和半山区,在每年的四月中旬至五月初这段时间内,耕牛普遍发生一种不明原因的“水肿病”,这就是采食了栎树(白栎、麻栎、槲栎、柞栎、大叶栎等)的嫩叶、花、芽枝所引起的栎树中毒症。  相似文献   

11.
奶牛采食霉玉米粉中毒,病牛表现为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病变。经用葡萄糖液、维生素 C、安钠加等药物治疗痊愈,预防以干燥保存饲料和禁饲霉饲料为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规范指导食物中毒预防和控制工作,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通过对2014年与2015年全国网络直报食物中毒季节、月份、原因、场所和学校等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比较。表明:食物中毒第三季度最多,集中在6月、8月、9月;微生物性食物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家庭是食物中毒最多场所,学校食堂是学校食物中毒主要所在。应加大对不同情况食物中毒原因管理,避免食物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13.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标准法,对济南地区65名健康成人血清游离氨基酸作了分析测定,得出其正常值和男、女两性的正常值。这些数据,将为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细集料棱角性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试验数据,考察了细集料棱角性(FFAA)对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体积性质、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等重要指标或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FFAA均未与上述指标或性能建立起显著的线性关系。FFAA不适合单独作为评价细集料品质的技术指标,同时也不适合单独采用FFAA来评价细集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在毒理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基于气相色谱的代谢组学技术,检测铅染毒大鼠内源性代谢物谱变化,并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模式识别方法对这一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正常组、低剂量染毒组、中剂量染毒组以及高剂量染毒组大鼠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说明随着染毒剂量的不同,各组大鼠的尿液代谢指纹图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各组大鼠的气相色谱图谱在保留时间为3.5 min和5.5 min时的差异对上述总体差异的贡献最大.表明不同剂量的铅染毒能导致大鼠的尿液代谢指纹图谱发生明显的改变,这种改变能用结合模式识别的气相色谱技术检测出来;气相色谱技术可作为核磁共振技术等其它平台的补充工具用于代谢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饥饿对大鲵血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初步探讨了大鲵(Ardrias davidianus(Blanchard))血液学及血浆游离氨基酸的特点,及其在饥饿状态下血液学指标和游离氨基酸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参考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所做货舱烟雾扩散实验,使用技术成熟且功能强大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建立了货舱烟雾扩散模型,对温度场和燃烧生成物包括CO,CO2,SMOKE(烟灰)进行数值模拟,具体表现为:使用三维软件建立了货舱几何模型并用前处理软件进行了网格划分;完成了数学模型;对火源编写了源项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加入FLUENT。确定了仿真与实验的对比指标,对相应云图进行了分析,并将模拟结果与FAA所做货舱烟雾扩散实验结果进行比对。比对通过后,得到了经过实验验证的CFD模型。为下一步对货舱烟雾探测系统进行数值模拟,进而协助烟雾探测系统适航审定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8.
紫花苜蓿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强,是各种家畜的上等饲草,但饲喂不当,可导致绵羊中毒。本文介绍了紫花苜蓿中毒的诊治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映山红有毒成分及其对小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映山红枝叶中分离出五种毒素(A、B、C、E、F)。试验表明,毒素 C、E、F 均可引起小鼠急性中毒和死亡,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肌肉麻痹和食欲废绝;其中以毒素 C的毒性最强,经薄层层析、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分析鉴定为木藜芦毒素 I。  相似文献   

20.
织纹螺是可食用的海产动物,但食用织纹螺常常引发中毒事故.不同种的织纹螺之间贝壳形态有许多微小差异,这些微小差异造成织纹螺分类混乱,时常出现同种异名或同物异名的报道,也导致织纹螺毒力研究的误差.通过近几年在福建沿海采集、市场购买和标本室参观获得26号织纹螺标本,鉴定了11种,其中2种是福建沿海以前未见记录的种类.比较了所获得织纹螺的贝壳形态,编制了福建织纹螺形态分类检索表.检索表的建立为织纹螺分子生物学和毒性的研究提供了形态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