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野外露头、岩心描述、电测曲线研究分析为基础,结合二叠系盒8、山1段沉积结构、沉积构造特征,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山1-盒8段地层由下至上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其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以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等4种亚相类型;在对沉积相进行识别和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纵向上标准单井综合柱状图和南西-北东、西-东两个方向的沉积相连井剖面,可知从山1段到盒8段,由下至上表现出由曲流河三角洲转变成辫状河三角洲、水体由深变浅、物源向湖盆推进,整体呈现进积型三角洲沉积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府谷县天生桥实测剖面资料为基础,通过岩石学特征、碎屑结构、沉积构造等相标志分析,对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下段沉积相特征进行解剖,进而建立其沉积模式。盒8下段以灰白色粗粒岩屑砂岩及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中等-较低,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及楔状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垂向上具"二元结构"特征不明显的正粒序特征,为典型的辫状河沉积。其中可识别出河道与堤泛2种亚相及滞留沉积、心滩、废弃河道、河道充填、越岸沉积和泛滥平原等6种微相。结合沉积微相的垂向变化规律,建立了研究区多河道的缓坡型辫状河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野外剖面观察、岩心描述及测井、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的类型、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深入讨论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体系垂向上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河流三角洲、湖泊和湖泊浊积扇六大类沉积体系.长8期湖盆开始形成,主要发育神木-乌审旗、安塞和正宁-合水等三角洲沉积体系;长7期湖盆进一步扩展,三角洲规模萎缩;长6期湖水大面积退缩,三角洲前缘连片,面积最大,东北三角洲前缘已推进至吴旗-甘泉一线,西南缘推进至华池-庆阳一带;长4 5期以浅湖亚相为主;长3、长2期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长1期湖盆继续萎缩至消亡,局部出现沼泽环境.盆地沉积体系的演化,在纵向上构成了五套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台区晚侏罗世沉积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华北地区和阴山—燕山地区,面积较中侏罗世沉积明显缩小。上侏罗统以河流相沉积为主,碎屑岩,尤其是粗碎屑岩发育。早白垩世是晚三叠世以来沉积面积最大的时期,沉积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胶莱盆地和南华北地区,以大型陆相湖泊沉积为主要特征,砂泥岩较发育。从岩相古地理角度分析,胶莱盆地和南华北地区周口盆地中部的谭庄—沈丘凹陷以及黄口、成武盆地是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烃源岩形成的有利区,也应为油气形成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认识内蒙古东部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巴彦花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意义,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钻井测井等资料,将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巴彦花组划分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湖底扇等四种沉积类型。巴彦花组一段沉积时期,盆地周围普遍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湖盆面积小,以滨浅湖沉积为主;二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湖平面缓慢上升,湖泊面积扩大,沼泽相含煤沉积发育,煤层稳定;三段沉积时期,盆地东南部边界断裂活动加剧,湖盆快速沉陷,在盆地南缘发育了扇三角洲沉积,盆地北部则发育了大面积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盆地内部发育了湖底扇沉积;四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又相对稳定,盆地湖泊面积扩大,发育了较厚的湖相沉积。根据有机地化测试分析结果认为半深湖-深湖亚相和滨浅湖沼泽微相的暗色泥岩和炭质泥岩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是未来勘探的有利区域,这有可能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油气产量逐渐减少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6.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苏5区块下二叠统盒8段砂体特征,确定有利的勘探目标层位.通过岩芯观察,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对盒8段沉积相进行研究,确定盒8段下部主要发育缓坡型辫状河沉积,盒8段上部则主要为多河道低弯度曲流河沉积.根据测井曲线形态对盒8段小层砂体进行对比和追踪,确定盒8段砂体在研究区中部主要呈近南-北向展布,在研究区西部主要沿北西-南东向展布,而在研究区东部则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的特征.综合砂岩累计厚度对砂体平面展布及演化特征进行研究,认为物源区构造活动的减缓和河流作用的减弱导致砂体规模逐渐变小.根据砂、泥岩厚度及其组合方式的不同,将盒8段砂体划分为4种结构类型:连续叠置型、间隔叠置型、互层型和透镜型.砂体结构与储集物性存在密切联系,连续叠置型砂体孔隙度和渗透性最高,而透镜型砂体物性最差,盒8段下部砂体结构及储集性能明显优于盒8段上部,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层位.  相似文献   

7.
结合岩心相标志和测井相标志,对乌审旗地区苏75井区10余口探井取心段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现象、剖面结构的详细研究,认为苏75井区盒8段属辫状河沉积,发育河道和泛滥平原2个亚相。河道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河床底部滞留沉积和心滩2个微相。在微相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盒8段5个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图,揭示了河道心滩砂体呈南北向展布的规律。根据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结合工区沉积背景,建立了本区盒8段的沉积相模式。该成果为苏里格气田苏75井区盒8段气藏有效砂体的预测指出方向,也为水平井整体开发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年对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的研究成果,结合大量野外剖面实测、钻井资料分析,利用沉积相及古地理恢复技术,从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古地理演化等方面,对研究区白垩纪的古地理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研究后认为,研究区白垩纪发育的沉积体系有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及沙漠沉积体系.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宜君期仅在南缘的宜君—彬州一带发...  相似文献   

9.
苏里格气田苏36区块主产层为盒8—山1段,为了探究该区沉积微相类型及砂体展布规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通过岩心观察与描述、岩性分析、粒度分析、单井相解释及连井剖面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沉积微相类型及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研究,并模拟沉积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盒8上亚段和山1段发育曲流河沉积相,可识别出点坝、决口扇、泛滥平原等微相;盒8下亚段发育辫状河沉积相,可识别出心坝、侧坝、沙泥坪等微相。从山1段到盒8段,沉积体系由曲流河到辫状河,又过渡为曲流河;物源主要来自东北方向,近物源碎屑物快速堆积;砂体平行物源供给方向呈条带状展布,沿长轴方向砂体连续性较好。有利储集体集中在盒8下亚段,储集性能优于盒8上及山1段。  相似文献   

10.
在通过古水流、轻、重矿物特征等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主要物源方向的基础上,利用野外剖面资料、探井岩芯、测井资料,绘制地层厚度、砂层厚度及砂地比等单因素图,并结合沉积相单井相剖面和连井相对比剖面进行分析,认为山西期主要发育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和滨浅湖相;盒8期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相。石板沟一环县、平凉一镇原—庆阳、口镇—旬邑—正宁3个三角洲在山西组—盒8段继承性发育。研究区烃源岩及储、盖条件较好,根据生、储、盖特征及测井、试气成果,选出"镇原—庆城—环县"勘探有利区和"旬邑—淳化"勘探远景目标区。盆地西南部勘探程度虽然偏低,但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盒8砂岩储层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物源、沉积相、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的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盒8气层组的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及储层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辫状河沉积为主的盒8储集层主要为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具成分成熟度高而结构成熟度中等的岩石学特点。储层以次生溶孔和高岭石晶间孔最为发育,为典型的中低孔、特低渗储层。平面上储层物性受物源、沉积相带的控制,垂向上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酸性及碱性环境下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相分析等多种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东北地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大牛地气田东北地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主要沉积微相有辫状分流河道、天然堤、洪泛平原、平原沼泽和分流间滩等.在相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区内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认为区内山1期为近海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到山2期以后演化为内陆湖泊三角洲.建立了大牛地气田东北地区山西期-石盒子期的沉积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位于华北克拉通盆地的西南部,其形成演化和沉积过程与华北克拉通南侧秦岭造山带的活动有紧密的联系.晚古生代沉积的物源特征能够帮助提取关于秦岭造山带的演化信息.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澄城和韩城2条出露本溪组-石千峰组的剖面岩石学特征的详细研究,从岩石性质、碎屑特征、重矿物组合和碎屑组分的Dickinson三角图解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获得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晚古生代物源的详细信息,并揭示了秦岭造山带北部晚古生代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本溪组-太原组的物源为秦岭造山带中的华北板块南缘带;山西组-石千峰组的物源来自于北秦岭构造带,物源区有向南迁移的特征.晚泥盆-晚石炭世商丹带的点接触初始碰撞造成华北板块南缘发生抬升,早二叠世秦岭造山带进入面接触碰撞阶段,造成北秦岭弧后盆地和岛弧带依次发生隆升,成为鄂尔多斯南缘沉积区的主要物源供给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自东向西剪刀状的碰撞,造成鄂尔多斯南缘沉积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的古流向由南东-北西方向朝南西-北东方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7未开发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内重点钻井岩心观察,并结合测井资料分析,对盒1段沉积微相类型、特征及平面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大17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为辫状河沉积,并可进一步识别出高能心滩、低能心滩、泛滥平原微相。在上述基础上,开展了沉积微相横向对比及垂向演化研究;进而,在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图编制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不同时期河道及泛滥平原的展布特征。研究成果为未开发区进一步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长8油层组古盐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应用Adams公式与Couch公式,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期的湖盆水体古盐度进行定量计算。由于受到伊蒙混层转化的影响,利用Couch公式计算出的盐度可能偏低,而Adams公式计算结果更加符合长8沉积时期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湖水盐度的平面规律。研究表明:镇原地区长8油层组沉积期湖盆水体具半咸水—咸水的性质,盐度从北东和北西2个方向往湖盆中央及东南方逐渐升高。盐度值较高的区域为相对闭塞的湖湾和湖盆中心的半深湖区。平面上,古盐度顺河流入注湖盆的方向逐渐降低。根据古盐度变化恢复了古地理。较高盐度的水体在早成岩阶段有利于绿泥石环边胶结和浊沸石形成,前者有利于原生粒间孔隙保存,后者有利于溶蚀形成丰富的次生溶孔。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米兰科维奇旋回在延长组发育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高分辨率基准面旋回和测井曲线的频谱分析研究,认为在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湖相碎屑岩地层中,沉积旋回的周期变化可以反映米兰科维奇旋回.该旋回与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和陕北地区延长组中的米兰科维奇旋回相对比,存在着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同时期的米兰科维奇旋回沉积记录,可以在鄂尔多斯盆地相距很远的不同沉积区同时发育.由于受区域性乃至全球性气候的制约,该旋回同时发育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不同沉积地点及不同沉积相区,从而进一步支持米兰科维奇理论.  相似文献   

17.
苏里格气区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部,近年来的勘探开发表明该区盒8段储层有近1/3的探井不同程度地产水.盒8上亚段的产气、产水井主要分布在布拉格苏木—乌审旗一带,盒8下亚段则主要分布在毛脑海庙—雷龙湾的北部及东北部地区.剖面上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多个不同含气性的渗流单元相互叠置,气水分异作用不明显.分析认为:古今区域构造背景对盒8段储层内气水宏观分布具有较重要的控制作用,表现为东部相对富气、西部相对富水,而局部构造对气水分布的控制作用并不明显;K1末盒8段地层的构造面貌比较复杂,气、水多产出于构造平缓的斜坡带上.多因素的分析表明,气源条件、沉积特征、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气水分布的首要因素,在这一背景下,构造演化特征控制了气水分布的宏观格局.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天然气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内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其中,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为最主要的产气层,储集了该区70%以上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二叠系主要的含气层段为山西组的山1段、山2段和下石盒子盒8段,为一套陆相的河流-三角洲沉积,山2段发育曲流河、曲流三角洲沉积,山1段发育辫状河、曲流河、辫状三角洲和曲流三角洲沉积,盒8段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三角洲沉积.储层总体上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储集空间类型有粒间孔、粒内溶孔、高岭石晶间孔、微裂缝.对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沉积特征、岩石物性资料统计分析并对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沉积相是最主要的控制因素.根据对该区二叠系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和各气田物性统计分析,将该区储层划分为好(Ⅰ)、较好(Ⅱ)、一般(Ⅲ)3类,其中Ⅰ类和Ⅱ类储层区是气藏发育区,也是进一步勘探的首选区域.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张家滩油页岩资源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油页岩赋存特征,为该区乃至全盆地今后的资源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岩心录井、测井、野外露头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张家滩油页岩属于大型内陆湖盆的湖相油页岩,其发育受沉积相控制。油页岩形成于盆地发育的拗陷期,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繁盛,水生生物发育,有机质丰富,半深湖—深湖亚相是油页岩形成的有利沉积相带。结论张家滩油页岩分布广泛,厚度较大,品质较好,埋深较浅,具有较高的含油率,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可观的页岩油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