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综合岩石学特征、砂岩碎屑组分特征、重矿物组合特征和锆石U-Pb年代学特征, 探讨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沙一段的沉积特征和物源演化过程。结果表明, 车排子凸起存在南北双物源体系, 沙一段以粗碎屑沉积为主。在一砂组沉积阶段, 扎依尔山为北部物源区, 发育小规模扇三角洲沉积; 中天山及北天山造山带为南部物源区, 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二砂组沉积阶段, 中天山供给减弱, 北天山供给加强, 盆地水体加深, 南部辫状河三角洲前端分布小型滨浅湖滩坝。南部物源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影响, 天山在新生代中新世中期经历强烈的挤压和抬升过程, 造成北天山隆升, 为车排子凸起提供物源。  相似文献   

2.
川北地区千佛崖组物源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试分析等资料基础上,对川北地区千佛崖组进行了物源和岩相古地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在该时期存在东、西部两个物源区,西部物源主要来自龙门山造山带北段,东部物源主要来自米仓山及大巴山造山带北段;两个物源区控制了两大近南北向展布的三角洲体系。西部三角洲的砂体成熟度相对较高,以岩屑长石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特征,岩屑以变质岩岩屑和沉积岩岩屑为主,其重矿物为锆石、锐钛矿、白钛石组合;东部三角洲的砂体成熟度相对较低,以岩屑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为特征,岩屑以变质岩岩屑和沉积岩岩屑为主,见少量的火山岩岩屑,其重矿物为绿帘石、石榴石、白钛石组合。  相似文献   

3.
松潘-阿坝和西秦岭三叠系砂岩组分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采自松潘-阿坝和西秦岭地区的约180件三叠系砂岩样品的薄片观察和统计,利用Dickinson三角图解对其物源区背景进行了判别,在此基础上对三叠纪原型盆地性质进行了探讨.松潘-阿坝和西秦岭三叠系复理石砂岩以岩屑长石杂砂岩和长石岩屑杂砂岩为主,具有高杂基含量、低成分成熟度和低结构成熟度的特点,物源主要来自于碰撞造山带.若尔盖坳陷北部与洮河坳陷物源区相似,碎屑主要来自过渡再旋回、切割弧及二者的混合区,大洋物质多于大陆物质,显示源区具有成熟度和稳定度较差到中等构造背景.若尔盖坳陷南部和马尔康坳陷北部物源主要来自石英再旋回;但大洋物质少于大陆物质,源区具有成熟度和稳定度较高的构造背景.中三叠世拉丁晚期到晚三叠世卡尼期,松潘-阿坝地区为一残余海盆,向其提供物源的是北侧的东昆仑-秦岭造山带、东侧的大别造山带和东南侧的扬子古陆.  相似文献   

4.
对赣杭构造带西段永丰—崇仁盆地上白垩统河口组砂岩碎屑组分进行分析和统计,研究盆地沉积物源及其构造属性。研究结果表明永丰—崇仁盆地上白垩统河口组砂岩碎屑组分特征为:单晶石英颗粒数量占总量的29%~81%,多晶石英颗粒数量占总量的为2%~26%,长石颗粒数量占总量的6%~19%,岩屑颗粒数量占总量的11%~40%。河口组砂岩碎屑主要为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程度中等-差。总体来看,研究区河口组砂岩碎屑组分中岩屑含量相对较高,反映了砂岩成分成熟度偏低。河口组主要为冲积扇和河流沉积体系的产物,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两侧青白口系低级变质岩系地层和燕山期酸性火山-侵入杂岩。碎屑组分Dickinson投图表明,研究区上白垩统河口组砂岩主要来自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  相似文献   

5.
中生代木嘎岗日群作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标志性构造-地层单元,其形成环境与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的消亡过程密切相关;但由于后期遭受强烈的构造剪切,对其原始沉积环境和构造属性的认识分歧较大。本文针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地区的木嘎岗日群,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砂岩薄片分析和碎屑组分统计,对其基本组成和碎屑物质来源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形成环境。木嘎岗日群主要由基质和岩块两部分构成,其中基质为一套深海复理石沉积,岩块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岩块、大理岩化灰岩岩块以及由二者砾石构成的砾岩岩块。基质与岩块通常为构造接触,局部亦可见沉积接触关系。基质砂岩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类和岩屑长石砂岩类。岩屑石英砂岩类的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磨圆度中等或中等偏差,分选性差,杂基的体积分数为2%~15%,表明其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较低;岩屑长石砂岩类的碎屑组分以长石和岩浆岩碎屑为主,分选性中等,磨圆度差,杂基的体积分数约10%,表明其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较低。碎屑组分Dickinson三角图解显示岩屑石英砂岩类在Qm-F-Lt图中主要落入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在Qp-Lv-Lsm图中主要落入碰撞缝合线及褶皱-逆冲带物源区,少量位于混合造山带物源区;岩屑长石砂岩类在Qm-F-Lt图中主要落入过渡弧物源区,在Qp-Lv-Lsm图中主要落入火山弧造山带物源区,少量位于混合造山带物源区。砂岩成分、结构和物源区构造背景判别一致表明,研究区木嘎岗日群基质砂岩的碎屑物质具有双物源供给的特点:岩屑石英砂岩类主要来自羌塘地体,岩屑长石砂岩类主要来自洋岛。综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研究区木嘎岗日群是一套总体无序、局部有序且遭受强烈剪切变形的沉积混杂岩,形成于海沟外侧的大洋盆地。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敦煌盆地五墩凹陷中间沟组一段物源体系及展布,以岩矿与主量元素分析为基础,结合水动力条件、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和古地貌分析,研究砂体的发育程度、物源方向与搬运通道,探讨五墩凹陷侏罗系中间沟组不同井区的沉积物来源。研究结果表明:XC1与D2井具有同源性,岩屑类型以变质岩岩屑为主,D1井物源表现出一定差异性,岩屑类型以岩浆岩岩屑为主,主量元素分析结果与岩屑类型分析结果相一致;XC1、D2井主要为近源扇三角洲沉积,D1井主要为远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XC1和D2井区主要接受南部三危山隆起物源区的沉积物供给,D1井区主要接受北部北山物源区的沉积物供给。重新落实的物源体系展布对于研究区砂体展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吐哈盆地红台地区辫状河三角洲砂岩储层微观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从岩心观察和工区200余块样品的薄片分析入手,通过蔡斯图像分析系统(AxioVision4.0)对吐哈盆地红台地区辫状河三角洲砂岩微观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将目的层储层划分为A~E型5种孔隙结构类型,并对各类孔隙结构进行了逐一评价。结果表明:吐哈盆地红台地区辫状河三角洲砂岩储层的碎屑组分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低,填隙物主要为粘土杂基和碳酸盐矿物胶结物,属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砂岩;工区内发育多种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交代作用以及溶解、溶蚀作用等,塑性颗粒的变形、碳酸盐胶结以及石英次生加大、方解石交代碎屑组分、溶蚀现象等均比较普遍。对各种孔隙结构类型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三角洲平原河道砂岩储层性能优于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  相似文献   

8.
根据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测试资料以及砂岩厚度统计,分析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储层砂体发育及其岩石学特征。研究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滩砂3种储集砂体,受控于南、北两大物源体系。储集岩主要是岩屑砂岩类,岩屑含量高,陆源杂基多,成分与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但南、北物源砂体储集岩特征有明显差异。北物源主要是扇三角洲砂体,岩屑砂岩,储集性能差,属低-特低孔、低-特低渗型储集层;南物源主要是辫状河三角洲砂体,长石岩屑砂岩,储集性能较好,以低孔、低渗型储集层为主,部分中孔、中渗型储层。碎屑岩储层岩石学特征与储集性能关系密切,结合砂体发育对其研究,对寻找有利储集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伊犁盆地中下侏罗统是可地浸砂岩铀矿重要的赋矿层位,查明赋铀砂体的来源对后期寻找和评价有利砂岩型铀矿聚集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来自伊犁盆地南缘苏阿苏沟中下侏罗统剖面的岩石样品进行详细的碎屑组分分析,对该套碎屑岩的物源区母岩性质及其大地构造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碎屑岩主要为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杂砂岩等。岩屑主要以硅质岩、粉砂岩等沉积岩屑为主,少量中酸性火山岩屑,成分成熟度较低;石英颗粒以非波状消光的单晶石英为主,多晶石英颗粒之间呈平直线状接触,阴极发光主要呈蓝光或蓝紫光;长石主要以微斜长石为主,碎屑组分特征表明其来源于中酸性火山岩源区。Dickinson图解则显示该套碎屑岩主要形成于再旋回造山带环境。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石炭纪岛弧环境下形成的火山岩二次旋回沉积形成了该套碎屑岩。  相似文献   

10.
太原西山七里沟剖面为我国华北石炭-二叠系标准层型地层剖面。采用岩石学和重矿物学方法对太原西山七里沟剖面太原组砂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砂岩的母岩类型主要为富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的沉积岩,部分为岩浆岩和变质岩。Dickinson碎屑组分三角图解显示太原组砂岩的物源区为再旋回造山带。结合古水流特征,认为太原组砂岩的物源主要来自华北北缘的内蒙古隆起。物源区的风化剥蚀从寒武-奥陶系的富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的碳酸盐岩开始,向下逐渐剥蚀到新元古界震旦系的石英岩。  相似文献   

11.
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分析与传统沉积学等方法,探讨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规律与有利储集层发育特征,为高勘探程度区油气二次勘探部署提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歧口凹陷古近系斜坡作为古地貌单元的主体,为大面积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地质基础;除四大盆外隆起物源外,孔店、港西等盆内凸起也是碎屑沉积体系的重要物质来源,斜坡区既富泥也富砂;古近系相序完整,环湖规模性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远岸水下扇、湖泊碳酸盐岩等相类型;中深层储层具有原生、次生孔隙与微裂缝共存的特点,在异常高压、早期油气充注和次生溶解等作用下,中深层也发育优质储层,斜坡区的勘探下限可达5km;多类储集体与歧北挠曲斜坡、板桥斜坡、埕北断坡等匹配形成地层超覆、不整合遮挡、上倾尖灭等地层-岩性圈闭带.勘探结果发现了歧北斜坡、埕北断坡亿吨级储量区,板桥斜坡形成了千万吨级效益储量区.斜坡区作为断陷湖盆负向构造单元,是地层-岩性油气藏有利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塔北地区120口井的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和部分岩心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近2.5万km的二维地震剖面进行地震相分析,认为塔北地区侏罗系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滨浅湖和半深湖6种沉积相,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最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在英买力、东河塘、跃南、轮古西、哈得逊、草南和觉马1井南地区发育,扇三角洲主要在轮南和草湖地区发育,辫状河主要在马纳1井—马纳3井—英买3井—跃南1井—哈得5井区、英买6井区和塔北地区东南部发育,滨浅湖和半深湖主要在群克尔地区发育。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扇三角洲平原水上分流河道砂体、辫状河道砂体和塔北地区东部发育的浊积砂体是寻找岩性圈闭的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查明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9—长8油层组沉积体系的分布格局,利用砂岩岩石学特征,轻、重矿物组合特征,砂分散体系制图,沉积构造特征等对研究区物源方向、母岩类型及沉积微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体受到东北物源的影响,但长8段研究区西部小范围受到西北物源影响,2个方向的物源在王盘山以东地区发生了交汇.其母岩为盆地北部阴山、大青山的变质岩、花岗岩以及阿拉善古陆的变质岩.胡尖山地区长9—长8油层组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北部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南过渡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可以识别出北东-南西向安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北西向盐池-定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4.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油气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岩芯观测、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分析等方法,总结研究了吐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油气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储集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扇三角洲砂体和滨浅湖滩砂体三种类型,主体处于晚成岩A1亚期,储集岩主要属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粒间溶孔是油气主要储集空间,以细、微细喉道为主,部分地区或层段储层裂缝发育.总体上属中低孔、中低渗型储层,纵向上以三间房组物性最好、西山窑组次之、七克台组较差,平面上凹陷南部、西部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和西部的滨浅湖滩砂体是重要储层.影响储集性能的因素有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应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东北部山西组-上石盒子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山西组-上石盒子组砂岩的碎屑组分、岩屑类型、石英阴极发光、重矿物组合、古流向的研究结果显示,物源为盆地北面阴山古陆中元古界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的早期盖层,以及古元古界和太古字变质岩组成的结晶基底.砂岩组分的Dickinson三角图解表明,物源总体来自再旋回造山带,含有混合区(切割弧)和火山物质成分.这些结果揭示了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缝合过程的拉张-挤压旋回,由此形成具有明显旋回性的物源供给.在此过程中,每一演化阶段中所形成的超长期旋回的早期阶段,都对应着相对构造活跃时期和强物源供应期.  相似文献   

16.
The Xing-Meng Orogenic Belt is the eastern extensio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which mark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and Siberian blocks. Key information on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se two block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is orogenic belt at the end of the Paleozoic are preserved in the widely distributed Paleozoic sedimentary sequences. Petrographic studies of the clastic sedimentary rocks from the Ordovician to the Permian in this region have shown that the rocks are mainly greywackes and arkosic sandstones characterized by low maturity, poor sorting and a large number of lithic fragments. Provenances of Paleozoic sandstones are mainly newly accreted crustal materials. Nd model ages range from the Neoproterozoic to the Late Mesoproterozoic. These age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but the change of εNd(t) (from the initial εNd value) is similar to that of igneous rocks in the Xing-Meng Orogen.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provenances of these Paleozoic sedimentary rocks mainly arise from the Xing-Meng Orogen itself. These clastic sedimentary rocks mainly consist of inputs of juvenile accreted crustal materials and limited recycled old crusts. Their provenance is controlled by the following three end members: a felsic basement, a partially melted mafic, and a mafic end member. From the point view of lithology, these three end members must have mixed in a ratio of 53:41:5 to form the average composition of the clastic sedimentary rocks.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began to change from an arc to an orogen during the Permian, and therefore the collision was complete before the Triassic. This interpret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rgument that the final collision time was at the end of the Permian or beginning of the Triassic.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特征与储集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物源、沉积相及其微相特征综合分析,对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结构、物性特征研究,认为长9油层组总体属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长91局部出现浅湖沉积,储层类型以Ⅱa、Ⅱb型为主.长91为主力油层,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前缘相带,其中盐池地区物性最优,发育良好的储集空间,为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8.
通过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岩相古地理学的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碎屑岩物源区、层序地层格架和砂体展布规律进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石盒子组砂岩碎屑颗粒矿物学及石英阴极发光特征显示,其母岩主要为变质岩,这与盆地北部阴山古陆大量出露的太古代变质杂岩相一致;沉积学特征表明,研究区上、下石盒子组均为超长期旋回,下石盒子组包含5个长期旋回,而上石盒子组包含4个长期旋回,每个长期旋回包含2个中期旋回,表现为河流-三角洲沉积环境,新建立的古地理图与砂体的三维模型揭示了在盆地演化历史中,浅湖相带和三角洲相带的迁移过程。综合分析认为,二叠纪鄂尔多斯克拉通陆内坳陷盆地东北部主要接受北部相对较高的阴山古陆物源输入,研究区内分别发育东、西部的河流-三角洲系统,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具有北高南低、相对平坦的缓坡古地貌特征,为探讨该区域能源成藏特征及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