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12月英国《科学文摘》刊载了一组专题报道,简要地介绍了英国当今100位出众的青年科学家及其成就,他们按十个学科分类: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物理学、心理学和冶金学。他们的提名人都是美国乃至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其中包括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是其中一位。文章还介绍了这些青年天才的共同特征,如出生背景,家庭环境,教育年限以及智力启蒙年龄等。并围绕“今后廿年内的大问题”发表了科学家们各自的看法。另一篇《天才的思维特征》,记述了历史上一些杰出科学家在作出重大发现时的思维状况,并以此与当今科学家的体验相印证。由此感到该文作者独具慧眼,不仅看到科学未来发展的大势与概貌,也了解到天才形成的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文章分析有力、论证精确,旁征博引,读后有茅塞顿开之感。特选译部分以餐读者。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的颁奖典礼上,我们遇见了10位优秀的青年女科学家,她们向世人证明,科学家也可以很时尚很美丽!走近"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5年1月16日,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有10位优秀的青年女科学家从183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于2004年联合设立,是欧莱  相似文献   

3.
正为促进科技创新、城市与人之间更好的协同发展,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自2018年起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开展合作,推出"理想之城"系列报告,今年的《2021"理想之城"——全球青年科学家调查报告》是系列报告的第5期。本期报告聚焦20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对近年来全球青年科学家发表的25000篇学术论文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上千名一线青年科学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青年科学家的流动趋势、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科学家》杂志去年9月发表了一组题为"一个美好世界的蓝图"的文章。第一部分文章主要从宏观层面出发,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使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大设想,已于本刊今年第1期上发表。本期发表的第二部分,讨论了作为"地球村"的公民,我们个人在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重大问题上应该如何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使我们的地球变得更美好。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杰  刘兵  田松  苏贤贵 《自然杂志》2005,27(2):114-116
编者按:本栏摘登了由青年学者刘华杰博士主持的关于"敬畏自然"话题讨论的部分内容.这个话题,自从印度洋海啸发生之后引起了我国学术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并在某些报刊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里刊发的是四位青年学者从文化层面对"敬畏自然相关问题"发表的意见,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1979年11月,《纽约时报》登载了一篇报道,标题是:“苏联的一项发明震惊了数学界”。内容大意是:一位苏联青年数学家哈奇扬(Л.Γ.Хачиян)在1979年1月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一种可以用来解决一类  相似文献   

7.
正去年整整一年,我都在纠结将自己定义成科学家,哪种方式是最适合的。有时,我甚至怀疑将自己视为科学家是否恰当。事实上,我虽然有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已发表数篇科学文章,但我已经不在传统的科学环境中工作了。换句话说,就是不再像多数科学家那样,在学院或大学教授知识或从事研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最近发起的一项调查表明,大约有45%的  相似文献   

8.
游战洪  刘钝 《科学》2005,57(5):24-27
在现代科学与国际政治纠缠的历史上,1955年是一个很特殊的时间坐标。这一年有三个著名的科学家宣言相继发表。4月12日,18位联邦德国的原子物理学家和诺贝尔奖得主联名发表《哥廷根宣言》。7月9日,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B.Russell)在伦敦公布了由他亲自起草、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其他10位著名科学家联名签署的《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7月15日,52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德国博登湖畔联名发表《迈瑙宣言》。  相似文献   

9.
怎样提高我国科研工作的首创性?怎样防止优秀科研人才的流失?这里介绍两位国外人士就这些问题发表的见解,颇具参考价值。另外二篇是讲我国科学家中女性比例下降的问题的,也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0.
提起生命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人们就会想起克里克和沃森。然而至少还有一位科学家也应该永远被人记住,她就是弗兰克林,一位带有悲剧色彩的天才女科学家。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美国书商诺曼收藏的私人信件进一步证实,弗兰克林对这一发现居功甚伟。这位才华横溢、英年早逝的女科学家不应该被公众和历史遗忘。一、从源头说起关于DNA的结构可能要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阿斯特伯里,他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图认为,DNA分子是多聚核苷酸分子的长链排列。尽管阿斯特伯里的衍射图极不清楚,无法真实反映DNA的…  相似文献   

11.
奇云 《世界科学》2004,(5):13-14
关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机理研究,几百年来一直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最近,我国科学家率先独立完成了这一课题的核心问题研究,《自然》杂志以封面和评论文章的形式发表了该研究成果破解菠菜捕光复合物II的晶体结构2004年3月18日,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发表了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12.
编后记     
在《大自然探索》杂志创刊三周年之际,方毅同志为我刊题词:“追求科学真理,探索自然奥秘”,给予我们很大鞭策和鼓励。钱人元教授为我刊“科学家论坛”撰文《导电高聚物的一些问题》以及景遐斌,朱道本和曹镛等人的“聚合物导体研究”专栏文章,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导电性高聚物新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能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研究工作所取得的许多成就。本期继续发表钱学森同志向本刊推荐的谭暑生同志关于时空理论研究成组文章之二《标准时空论力学》。  相似文献   

13.
李伟 《世界科学》2004,(1):29-30
中国青年学者王磊因其在实验中成功地用人工方法扩充了生物体的遗传密码,获得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3年度“世界杰出青年科学家奖”。这一成果被学术界誉为“将来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的基础突破。同时被《科学》评出的5位区域奖荣得者中,中国学者陈清因其在感觉刺激和信号传导方面的新见解而获奖。 王磊是2003年度“世界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的惟一获得者,是继时松海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时松海因其在大脑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于2001年获此大奖)。本刊在介绍王磊及5位区域奖获得者的同时,将王磊发表在《科学》上的“扩展遗传密码”一文摘译给读者,便于对其研究领域及应用前景所了解。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学术出版界正处在令人为难的窘境当中,尽管其学术期刊的数量已达到5000份还多。然而,其发表的文章很多都未被关注.无人引用。这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这样的研究还有没有意义?同时,中国学术出版的有效性也遭受许多质疑——毕竞,学术出版的目的是为了向更多人传播详细的研究信息.以推进科学的发展.一位中国科学家指出,中国期刊发表的文章部分已经成为了“学术公害”。  相似文献   

15.
<正>淘宝购物、QQ聊天、百度搜索……当网络让我们过得更好,有些人却在研究怎么让网络改变得更好。日前,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软件定义的云数据中心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正式启动。为了解决云计算背景下的网络问题,来自清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5位3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聚在一起,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李丹副教授就是这一专题项目的负责人。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李丹向记者讲述了网络背后的云计算,讲述了当教师带给他的愉悦。面向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需求  相似文献   

16.
编后记     
《大自然探索》杂志创刊已两周年了,在过去的两年中,许多领导和同志们用各种方式对本刊表示了热诚的关怀和鼓励。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情发表了张爱萍同志给本刊的题词,决心在党的领导下、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关心和支持下,把刊物办得更好。在“科学家论坛”中,我们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钱伟长、朱洪元、贝时璋等三位著名科学家的文章。他们在长期的科学工作中,从科技人材的培养到治学方法以及新兴学科的开拓等方面,都有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霍金 ,英国著名的科学家。他是现代理论物理的天才和奇人。我要感谢霍金 ,不是因为他在理论物理领域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而是有感于他对基因工程创造超人的担心转变为支持者。这个转变 ,实际上是霍金的现实主义态度的真实反映。作为一位科学家 ,他不能不面对现代科学技术与伦理的大碰撞。要么采取视而不见 ,要么考虑自己的态度。霍金面对现实 ,他终于转变成一位基因工程的支持者。当初他曾对用基因工程和生殖技术使人类能够创造出在体能和智力上远远高于其他人的“超人”表示担心。基因工程和现代生殖技术有这等魅力 ?可能许多人还认为这是…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道路>汇集了63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撰写的文章,逼真地展现了科学家的精神风貌与走过的艰辛历程.630多篇各具特色的自述,从不同的侧面客观地、真实地展现中国科学界的风范,为中国思想史和科技发展史研究留下了珍贵的史料.笔者感触一二,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9.
虎口脱险记     
王飞 《科学之友》2006,(11):62-63
这是发生在俄罗斯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位科学家在遭遇猛虎时.凭着自己的才智巧妙地与虎周旋.“哄”住了老虎,最后成功脱险。[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正>3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600位年轻科学家聚会第64届林道大会——在6月底、7月初于德国南部城市林道召开的第64届林道大会上,3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600余名年轻科学家一起分享他们在包括癌症、艾滋病、人体免疫系统等方面研究的新认识,其中包括30名参会的中国博士生。本届林道大会也是历史上首次女性参加者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占52%,男性占48%。为使读者了解一批顶尖科学家在健康问题上的思考和见解,本刊辑选了这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