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阅读《迷航》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01:太空奥德赛》的故事梗概: 300万年以前,地球上还处于一片茫茫黑暗之中。人类远古的祖先在干旱、荒凉和死亡的边缘上苦苦地挣扎。就在今天非洲大陆的某个角落里,一个由“望月人”领导的猿人部落在与自然和同类的竞争中顽强地生存着。  相似文献   

2.
晓喻 《科学之友》2005,(4):22-22
在美国电影《星际迷航》《Star Trek》里,遥距传送突破时空地将航天员从一个星球传送到另一个星球上。现实中,科学家已经可以在实验室内做到,但被传送的并不是航天员,而是光子。光子是光的基本单位,有时像光的微粒,有时像光波。1998年此项研究被誉为世界第十大科技突破。据《纽  相似文献   

3.
正在宇宙空间制造人造物体,一直是科幻小说的重要情节之一。相信《星际迷航》(Star Trek)的影迷们对于这一桥段一定不会陌生——飞船上的3D打印机直接打印出了一杯香浓的摩卡咖啡。如今,在美国宇航局(NASA)的主导下,在宇宙空间运用3D打印技术终于成为了现实。太空3D打印梦想成真2014年11月17日,NASA在国际  相似文献   

4.
宇宙动态     
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家公司在圣诞节期间推出一项特殊服务:为你的亲人购买太空墓。总部位于休斯顿的这家太空服务有限公司自1997年开始提供将骨灰送入太空轨道的服务。该公司准备在2006年3月进行第6次骨灰发射。首次发射是在1997年,当时有24名男性的骨灰被送入太空。其中包括电视剧《星际迷航记》的作者金·罗登贝里,20世纪60年代反传统文化偶像蒂莫西·利里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家吉拉德·奥尼尔。即将进行发射的太空器携带的是在《星际迷航记》中扮演太空船工程师的詹姆斯·杜翰的骨灰。骨灰葬太空每克花费995美元古代全球变暖导致洋流改变…  相似文献   

5.
动态     
《科学24小时》2013,(11):20-21
在《星际迷航》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台词:斯科蒂,将我传输过去I影片中传输人体的时间似乎只在刹那间,那么在现实中,如果借助量子传输理论,实现点对点量子传输需要多久呢?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星际迷航8:第一类接触/战斗巡航》电影情节中,人类将在2063年4月5日与外星智慧生物发生第一次接触.由于人类建造的“凤凰号”飞船进行曲速航行的痕迹被宇宙中的另一种智慧生物——瓦肯星人的飞船探测到,于是改变航向,飞临地球.  相似文献   

7.
<正>或许3D打印机这个奇怪的机器你见所未见,也从未了解过3D打印技术的概念,但你可能会记得一些电影中的场景:在《星际迷航》中,主人公对一台机器发出"水"的口令,一杯水就出现了;《云图》中,丰富的食物被机器"打印"出来;《第五元素》中,由一台机器"打印"出女主角的骨骼、肌肉和皮肤。3D打印机就这样披着魔法世界中  相似文献   

8.
《星际迷航》说的是某星球发现有外来不明物体在星际航行中一路杀将过来,在阻击过程中他们发现,此物体乃X年前失踪的联盟号飞船,因在外面飘荡期间不断吸收新的能量,而变得威力无比。但它有个情结,就是要找到当年创造它的母体,就像那些被遗弃的孩子成长后总想知道自己亲生父母是谁一样。了解了原委后,飞船上的人很快找到了当年的联盟号资料,圆满地解除了这次威胁。  相似文献   

9.
或许3D打印机这个奇怪的机器你见所未见,也从未了解过3D打印技术的概念,但你可能会记得一些电影中的场景:在《星际迷航》中,主人公对一台机器发出“水”的口令,一杯水就出现了;《云图》中,丰富的食物被机器“打印”出来;《第五元素》中,由一台机器“打印”出女主角的骨骼、肌肉和皮肤。3D打印机就这样披着魔法世界中的神器形象走向公众视野。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控制     
作为《自然》杂志的通讯员,该书作者在首都华盛顿生活了四年,在此基础上,他对美国最近的科学政策进行了透彻的剖析。他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这段时间划分为三个时期,而最后的一个时期,他称之为“科学的新政治”时期。第一时期从大战结束一直到肯尼迪总统任期末,此间,V·布什(Vannevar Bush)的理论占着统治地位,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题为《无穷的疆域》一文,阐述了他的观点。他建议联邦政府积极支持基础研究,同时让科学界有最大的自主权,以便其自行决定研究的优先领域和进行研究的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11.
3年前,潘建伟(Jian-Wei Pan)给中国长城加入了一丁点的《星际迷航》.在北京以北的丛山上靠近长城底部的一个位置,他和他的物理学团队把一个探测器上的一束激光瞄准到16公里远的高处.潘建伟和他的团队来自于中国科技大学.随后,他们通过激光光子的量子特性在所经过的空间中"传送"信息.当时,这是世界上最长距离的量子态隐形通讯记录,该实验是迈向他们终极目标的一大步——其终级目标是在空间进行量子卫星通迅.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底《雨果》一片的上映,让人们回想起了一位尘封的电影人,他就是被称为“世界电影第一人”、“科幻电影之父”的乔治·梅里哀。《雨果》以一种极为伤感的笔调。描述了乔治·梅里哀的晚年生活,并给出一个不同于现实的美丽结局。  相似文献   

13.
正在著名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的开场,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桥段:人类的先祖以动物的骨骼作为武器,击杀猎物,并在同类竞争中取胜;而后,他兴奋地将这根兽骨抛向天空,它随即幻化成了在宇宙中遨游的星舰。这个桥段包含了深刻的哲理,也就是说,零星经验和原始技术始终伴随着人类进化一路走来,而迄今已形成的科学知识体系则加速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数百万年以前,由于气候变化和地质变迁,原始森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为了生存,  相似文献   

14.
丹·布朗热卖一时的小说《达·芬奇的密码》让无数人热衷在达·芬奇流传了几百年的《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中寻找暗号.但很多人所不知的是,达·芬奇确实在他的身后留下了密码,这些密码存在于他长达800多页的手稿中.当达·芬奇的手稿在1800年出版发行时,人们发现其中很多设想超越了时代,许多设计到现在还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宇宙!人类最后的边疆。"—这句标志性的台词来自著名的太空科幻影视剧《星际迷航》(Star Trek),也反映了人类曾经对征服星辰大海所抱有的勃勃野心。事实上,对于熟悉现代文明史的人来说,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自大航海时代以来,人类文明的扩张都来自于对新疆界的开拓。  相似文献   

16.
美国《鸟的艺术》在北京 美国鸟类学家Allen Brooks(爱伦·布鲁克斯)30~40年代在美国《全国地理》杂志上曾发表过许多系列的鸟类文章和彩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最使我惊讶和赞美并难以忘却的是1987年秋末冬初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的美国的《鸟的艺术》原画展。 《鸟的艺术》展览由美国威斯康星州,沃索·莱·约·伍德逊艺术博物馆(L.Y.Woodson Art Museum)主办,经我国鸟类学家、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许维枢与美国有关单位协作并由美国西北航空公司资助才得以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最新的《侏罗纪公园》电影系列走上荧屏,喜爱恐龙的读者大概会冒出这样一个想法:我们能否让那些生活在侏罗纪时代的庞然大物——恐龙死而复生呢?1.如何复活灭绝动物?几十年来,受到热捧的恐龙一直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并激发了关于恐龙的许多想象,最异想天开、最具挑战力的想法就是让恐龙复活。《侏罗纪公园》的创作者迈克尔·克赖顿提议,我们可以从琥珀里保存完好的吸血昆虫体内获得恐龙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14,(3):5-5
正看过电影《星际迷航》的人,或许会想象人脑也能像电脑一样相互连接,彼此控制。不久前,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间实验室里,美国科学家拉奥头戴一顶电极帽,电极与记录大脑电活动的脑电图仪相连,脑电图仪则把记录到的信号通过互联网传给斯多克戴在头上的经颅磁刺激线圈。斯多克是拉奥的同事,  相似文献   

19.
死亡体验,最初记录临死体验的人是瑞士地质学家,登山家阿尔贝特·海姆。1892年,他在登山俱乐部《年报》上发表了一篇纪实文章,文章记载了他的登山同伴遇险,死而复生30例。  相似文献   

20.
蔡立英 《世界科学》2013,(10):42-43
●收到上千封邮件后,治愈人类的色盲症现在成了杰伊·奈茨(Jay Neitz)的人生目标。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杰伊·奈茨(Jay Neitz)想用基因疗法治愈色盲症患者,而且有一天,这项技术将让我们所有人都能够看到比100倍更多的颜色。《新科学家》杂志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问:为什么理解色觉如此重要?答:某种层面而言,这是一个智力问题,当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