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核心,也是经济发展的重心,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是城市与区域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以宁波县际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方法计量2002~2013年人居环境、经济发展的得分,并运用模糊数学法测度二者协调度。研究得出:(1)2002~2013年宁波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状态总体由双系统低水平的高度协调向双系统提质的高度协调演进,其中奉化、宁海协调程度向高水平趋近,宁波中心城区、象山协调程度呈波动状的逆向演进,余姚、慈溪的协调程度无显著变化;(2)2002~2013年宁波市县级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空间分异显著,即西北部趋稳,西南部正向演进,东部逆向演进;(3)宁波县际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状态在2005、2007、2009、2011、2013年呈现显著的下降态势,且西北、西南、东部县际发展度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是区域科技发展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根据科技与经济协调性的内涵,通过构建指标体系,以我国大陆的31个省份为例,对其科技与经济的协调性进行实证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各省份之间的科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不高。根据科技进步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的排名,同时考虑到各省区科技、经济发展的历史基础、未来趋势,可以把大陆31个省份划分为五大类型:发达协调型、发展协调型、落后协调型、科技领先型、经济领先型。作者分别阐述了这五大类型的基本特点、未来发展趋势和工作定位。  相似文献   

3.
构建我国31个省(市、区)2007~2013年物流产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提出组合DEA方法分析全国及区域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的动态变化特征、投入产出要素对物流产业的影响程度及要素利用效率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产业TFP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率,较低的纯技术效率成为现阶段阻碍TFP提高的瓶颈;各经济区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现象,东部、中部经济区重复建设度较高,投入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西部经济区TFP增长最为显著,其中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贡献度较高。物流从业人员是目前影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最显著的因素,各地区从业人员利用效率差异巨大。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中国沿海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相互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借鉴脱钩理论,运用熵值法和基于IPAT方程的脱钩指数模型,选取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三个指标,实证研究17个沿海城市2007~2013年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2个子系统的脱钩关系。研究表明:(1)由于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实施的效果以及产业结构的高级化,2007~2013年沿海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经历了绝对脱钩-相对脱钩-未脱钩-相对脱钩-绝对脱钩的过渡过程,未来将继续保持绝对脱钩的态势。(2)脱钩效应存在时间和空间差异,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影响,脱钩状况出现了局部波动变化;整体而言,沿海城市的中北部城市脱钩状况较好,南部沿海城市的脱钩程度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遴选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评价指标构建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运用功效系数法分层计量宁波市2002~2013年土地利用效益,并与其他五个同类城市对比。结果表明:12002~2013年宁波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逐年递增趋势,但与同类城市相比仍较低,土地利用水平有较大提升潜力;2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城市发展程度、产业结构及布局有一定关系,宁波第三产业有待进一步挖潜;3宁波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变化与经济、社会、生态的发展变化呈现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SPSS19.0、ArcGIS等工具分析宁波市2002~2013年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统计数据,验证宁波市及辖区经济发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分析县域环境污染的空间相关性,检视其经济发展在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①市域工业"三废"的排放水平基本符合EKC的倒"U"模型,部分县的个别指标拟合结果为正"N"型或倒"N"型。②宁波市及各县环境质量水平均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EKC拟合曲线拐点比EKC模型理论拐点的来临晚4~5年。③宁波市县域环境污染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正自相关关系,表现出相似值之间的空间集聚,在研究县域污染问题时的环境空间效应亦不容忽视。最后提出通过发挥技术和结构效应、完善市场和政府调控机制、变革环境规制,促使经济与环境协同演化。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大省,也是碳排放大省。在分析江苏省碳排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2002~2013年江苏省碳排放量为样本,采用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预测2014~2020年江苏省中短期的碳排放量。结果显示,2020年江苏省碳排放量将达到33471.45万吨,预计年均增长6.94%。为此,提出了江苏省应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等战略性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2011~2013年深交所的A股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将公司治理作为调节变量,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来研究技术创新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技术创新与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技术创新与公司绩效存在负向调节作用,且与公司绩效并不显著相关;董事薪酬水平和独立董事比例对技术创新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没有调节作用,但董事薪酬水平与公司绩效有直接的显著正相关关系;管理层持股比例对技术创新与公司绩效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阵列存在互耦误差时,由于理想导向矢量与实际导向矢量之间存在偏差,使得高分辨空间谱估计方法性能恶化.本文针对圆台共形阵列,充分利用其结构分布特性,以互耦矩阵呈复共轭对称分布为前提推导出了圆台共形阵列的互耦矩阵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两种模式对互耦矩阵进行分解,由此建立了两种基于圆台共形阵列的互耦误差自校正模型.两种模型均可以实现存在互耦误差时的圆台共形阵列DOA估计,且校正后的导向矢量与实际导向矢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另外,本文所提的互耦自校正方法具有较低的信噪比门限.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证实了本文两种模型的有效性,可以为共形阵列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江西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及其指标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能值(emergy)作为价值的一种测度方法,被用于评价维持包括人类经济活动在内的生物圈的能量与资源的流动。本文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对江西省1995~2000年的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荷率、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结果为(1)1995~2000年江西的净能值产出率变化曲线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大小在2·63~2·93之间,表明江西是一个资源输出型的生态经济区域;(2)可持续发展指数变化曲线与净能值产出率变化曲线的趋势一致,也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大小在1·05~1·21之间,表明江西经济有较大的发展潜力;(3)环境负荷率的变化曲线呈上升趋势,这与江西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和进口资源及劳务能值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自1999年实施以来,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本文从国民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贸易五个方面纵向分析西部的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并横向对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区域经济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了西部进一步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西部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不同技术创新方式对经济集约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故将技术创新进一步分解为原始创新、改进创新以及模仿创新,分别测度三者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情况,并用该结果衡量三种不同技术创新方式对经济集约化发展水平的影响。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法对我国1995~2014年各省(市、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原始创新与经济集约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改进创新以及模仿创新与经济集约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显著正相关。因此,要协调推进原始创新、改进创新以及模仿创新,处理好技术创新长期和短期的关系,有利于促进经济集约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将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系统划分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五大子系统。针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特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改进熵值法对指标赋权。引入协调发展度模型,综合测度长株潭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程度以及可持续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依据测算结果绘制可持续综合协调发展曲线,并将2003~2013年长株潭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测度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不同时期的MSS\TM\ETM 为主要信息源,对上海城市中心建成区从1975~2004年的扩展过程及其扩展过程中对周边土地类型的占用进行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上海城市建成区范围在29年间持续增长,但各时期增长速度不均衡,2001~2004年增长速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不同时期,上海城市扩展的主导方向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浦西地区沿主要交通干道向外发展,而浦东地区则向功能区核心发展。上海城市扩展过程中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占用大量耕地为主,对农村居民点和其它建设用地的占用次之,对林地、水域等土地类型的占用则较为微弱。  相似文献   

15.
十余年来,鲁西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建设用地明显增加,城市扩张速度明显加快。本文以聊城市东昌府区为例,以2000年、2007年ETM影像,2013年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决策树分类法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建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3年来,东昌府区的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69.43 km2,新增的建设用地主要来自于对林地和农田的占用;城市建设用地由2000~2007年的向东部扩张转变为2007~2013年的向东部和南部扩张;与发达地区不同,工业化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是影响东昌府区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6.
采用湖北省郧西、老河口、麻城、恩施、宜昌、武汉6个气象台站1963~2012年降水的观测资料,运用距平统计、5年滑动平均、线性拟合等方法,分析了湖北省近50年各季节及全年降水状况,运用马尔科夫预测法对各台站2013~2017年年降水量进行了预测并用反距离权重(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IDW)空间插值方法将预测扩展到其他未知区域。研究表明,湖北省近50年年降水量没有明显增减,但春、秋季降水量有减少趋势,夏、冬季呈增加趋势,夏季增雨中心在鄂东北,冬季增雨中心在鄂东南,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量波动性增强,稳定性减弱;预测2013~2017年年降水量鄂西北将略有增加,其他地区将不同程度减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各地区应对降水情况变化的对策建议,为湖北省乃至我国中部地区气候变化研究、湖北省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应用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判1981~2013年浙江省沿海区域经济增长分异的时空格局,发现:(1)浙江沿海县际差异最大,市际和带际差异较小;(2)浙江沿海县域经济增长分异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马太效应初现;(3)杭嘉湖绍地区、甬舟地区的县(市/区)多是浙江沿海经济增长的热点区,而温台地区的县(市/区)则多为浙江沿海经济增长的冷点区。总体而言,30多年来浙江沿海县域经济增长总体趋势仍未突破以杭州、宁波为中心的城镇密集区主导的增长轨迹。  相似文献   

18.
以来自全国各大铁路局和铁路集团公司的630名高铁司机为研究对象,分析高铁司机的工作-家庭冲突、工作经验、安全行为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工作经验在工作-家庭冲突和安全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工作-家庭冲突与安全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工作经验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但工作经验并没有在高铁司机工作-家庭冲突与安全行为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水利水电类上市公司2007~201 3年的财务数据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其融资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水利水电类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债务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仅在较低的债务水平才明显;与通常理论相反,在水利水电行业与国家投资行为关系密切的现状下,水利水电类公司的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短期债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新区经济发展效益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我国高新区1991~2000年10年间的单位企业出口额、工业总产值、技工贸收入和企业利润4个指标,利用MATLAB工具进行函数模拟,利用函数积分研究东、中、西部地区高新区经济发展的效益差异。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差异最大的是单位企业出口创汇的效益,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的对应指标比例关系为1:9.96:3.85。中部地区在单位企业工业增加值、技工贸收入、利润这三个效益指标中,均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除单位企业利润指标东部地区略逊色于中、西部外,其余两项指标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还存在差距。文章从历史、地理、政策、技术对接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区域差异原因剖析。并从高新技术主导产业、新型高科技企业、西部地区能力建设和成本节省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