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创业最重要的,是选准一条‘朝阳’赛道。"梅卡曼德机器人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商务总监徐婷婷说,要看准市场痛点,打造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可落地和低成本化产品。梅卡曼德机器人公司不生产机器人,他们制造机器人的"眼睛"和"大脑",使机械臂能够对混杂摆放的物品实现精准抓取,一举破解机器人操作中的"圣杯难题"。  相似文献   

2.
<正>海洋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如果我们能够提取这些能量,就能为地球提供足够的能源和动力。爱丁堡并非是工业间谍活动肆虐的地区,但在一个凉爽而宁静的春夜里,在这个苏格兰城市里发生了一起高风险的盗窃案。老港区里,盗贼破坏围栏闯入"帕拉米斯(海蛇)波浪发电厂"的办公室,盗走了四台笔记本电脑。这件事发生在2011年3月,当时这家公司的工程师制造出了首台从波浪中提取能量的商业规模的机器,使得这家公司在海洋能  相似文献   

3.
新潮科技     
《科学之友》2008,(4):14-15
会潜水的汽车瑞典著名的超级跑车制造商"里恩斯匹德"公司日前宣布,他们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会潜水的汽车"斯库巴"。只要按动这款水陆两用车的一个  相似文献   

4.
肥皂的故事     
我们每天几乎都会用到肥皂,肥皂是我们的日常清洁用品。可是,你知道隐藏在小小肥皂背后的故事吗?谁发明了肥皂?现代肥皂是怎样制造出来的?"肥皂人"是什么?"人尸肥皂"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到了2029年,智能机器将超越人类。"——雷·库茨韦尔作为谷歌公司人工智能专家,库茨韦尔指出,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制造出更加智能化的机器人,过不了多久,智能机器人将会从体验中吸取教训,说笑话,甚至调情挑逗,并且有望于2029年超越人类的智力。库茨韦尔说:"我们希望未来的计算机能够阅读任何网页内容以及任何书籍,之后能够与人们进行智能对话,并回答一些问题。"据悉,一家谷歌收购的机器人公司近期已研制出能够与主人对话的机器人,它可以告诉主人家中哪儿有烟雾以及烟雾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工业4.0”: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们特邀请复旦大学芮明杰教授为我们本组"工业4.0"专稿给予了点评。——编者芮明杰教授2011年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开幕式致辞中,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负责人和执行总裁Wolfgang Wahlster教授首次提出"工业4.0"这一词,2年后,2013年,德国成立了"工业4.0"工作组,并于同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发布了最终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基于消费需求以及生产过程的两方面大数据信息流,必然通过互联网在智能制造设备这里交汇,由智能制造设备进行分析、判断、决策、调整、控制开展智能制造过程,确保生产出高品质个性化产品。这就决定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制造母机的融合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7.
《世界科学》2007,(9):5-6
江世亮:您的新著和报告所展示的"甲醇经济"既能提供能源需求,又能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前景令人激动,能不能再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什么是"甲醇经济"?奥拉:我们提出的这个概念不是在制造能源,这点首先要搞清楚。我们首先想把某种能源储存  相似文献   

8.
科技资讯     
地球上最大的汽车德国利勃海尔机器制造公司专门生产从起重机到挖掘机的各种技术装备,采矿自卸汽车是公司的拳头产品。通常,采矿自卸汽车是汽车家族里最大的汽车,而利勃海尔公司生产的采矿自卸汽车又是世界上最大的采矿自卸汽车,也就是地球上最大的汽车。近日,该公司制造的一辆  相似文献   

9.
新潮科技     
贝多芬钻石一颗以音乐大师贝多芬的头发粹取出的碳元素制成的蓝钻石日前诞生,在慈善拍卖中叫价50万英镑。据悉,专家用贝多芬的10束头发共提炼出130mg碳,最后制成3颗钻石。其中,一颗将在"电子港湾"网站上公开展示30天,接受世界各地买主竞标;一颗将放在生命宝石公司档案室展示;另外一颗则送回捐赠贝多芬头发的大学档案室。制造"贝多芬钻石"的生命宝石公司负责人说,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从名人或历史人物的身体内提炼碳元素制成宝石,极具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人脑那自傲、强大而又神秘无比的信息处理功能一直令人痴迷。就在最近半年里,"造脑行动"又有了新的进展:IBM和Qualcomm两大巨头先后发布了基于神经拟态技术的"脑芯片"。IBM的Sy NAPSE芯片号称模拟了一百万个神经元细胞和超过两亿个神经突触连接,初具人工大脑的规模。Qualcomm公司4月公布的Zeroth芯片也在硅片上高效地模拟了脑神经元,装载了该芯片的机器小车还能运用"受到人脑启发的算法"完成寻路、躲避障碍等任务。不过,仿真脑的时代真的要来临了吗?其实我们不止存在着技术上的巨大困难,连制造仿真脑的目标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罗兰·贝格咨询公司于今年3月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整个欧洲而不仅仅是德国应该向"工业4.0"进军,Thomas Rinn先生是该报告执笔人之一。不过在此次采访中Thomas Rinn先生为我们提供了对"工业4.0"的另一种看法。——编者世界科学:"工业4.0"概念的提出已经快1年多了,您认为其在德国的实际发展状况如何?Thomas Rinn:几个星期前,我们在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博览会——"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遇到了一些德国主要行业公司和协会的代表。会上我们彼此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工业4.0"应当是一种工业进化,而绝不是一场革命,当然这么说不仅仅是因为工业革命会使之前对现代化生产系统的投资付之东流。Thomas Rinn先生  相似文献   

12.
新潮科技     
可乱真的人像技术美国加州著名计算机图像公司ImageMetrics的研究员发明出新的图像技术,制造出几乎可乱真的计算机人像,应用在电影及视像游戏之中。新技术能够捕捉人类面部表情最细致的地方,重组成计算机图像。长久以来,计算机图像始终给人"假"的感觉,研究人员认为,这是首次有技术能够突破这一障碍。  相似文献   

13.
<正>李杰教授曾撰文说明"工业4.0"时代的新型制造模式,这里是我们对该文进行的全文编译。——编者在这篇文章里,李杰教授为我们阐述了制造业模式的演变,介绍了预测型制造的概念和原理,并解释了它是怎样通过打造新一代的生产资源及其附加系统从而增强制造业竞争力的。人们知道美国制造业现在正遭遇巨大的威胁和挑战,但问题是:到底应该发展什么样的技术来维持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领导地位?制造业依旧是美国经济的支柱之一,在保证国家安全方面也保持着重要地位。它在2012年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人类制造了工具,而工具也塑造了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特征。过去,人类学家曾经认为这是人类独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决定性特征。但在20世纪50年代,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生物学家在野外观察到黑猩猩用树枝取食蚂蚁,这表明人类并非唯一会使用工具的生物。1960年,著名人类学家路易斯·李奇在其著作中写道:"现在我们必须重新定义工具,重新定义人类,或者将黑猩猩视为人类。"  相似文献   

15.
3D(three-dimensional)打印是最近媒体对增材制造技术的"俗称".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技术是依据三维CAD设计数据,采用离散材料(液体、粉末、丝、片、板、块等)逐层累加原理制造实体零件的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材料去除(如切削等)技术,增材制造是一种"自下而上"材料累加的制造工艺.从20世纪80年代增材制造技术开始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大型化、平板化、高清晰化"将成为电视发展的四大趋势,其中"高清晰化"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一点,人们都期望在家里就能观看到电影院一样的画面效果和音响效果.随着数字电视传播模式和高清晰电视机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将让我们能够欣赏到越来越清晰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7.
夏至前夕,一篇微信文章悄然出现:"你觉得,马云、孙正义、郭台铭这三个富豪凑在一起,能搞出一个全球机器人产业新高地吗?"乙未之夏,"互联网+"热潮席卷,刷屏朋友圈,而《美国已进入"新硬件时代"》又把视线聚焦在"重视制造"上。就在马云、孙正义、郭台铭聚首之前,中国政府网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这份备受关注的重磅方略,"删减版"也超过了2万字,"部署了全面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互联网+"的盛夏,也是"制造强国"的盛夏。  相似文献   

18.
有个美国人,有晚饭后吃冰淇淋的习惯.每当他驾驶汽车去一家商店买"香子兰冰淇淋"时,都会在返回时出现汽车难以启动的情况;而同样是去这家商店,如果是买其他品种的冰淇淋,返回时汽车却很容易启动.他将这一情况向该汽车制造公司反映后,公司派了一位工程师来调查.究竟是什么原因而产生了这一现象呢?这位工程师为了能有根有据地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对车主每次驾车去买冰淇淋的各方面有关情况都作了记录.  相似文献   

19.
<正>生物技术的发展帮助人类实现了从发现生物到"制造"生物的转变。作为一门高度工程化的综合类学科,合成生物学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但在贾斯丁·帕哈拉博士和朱莉·勒高特两位"生物极客"的带领下,我国部分青少年却有幸近距离接触到了合成生物学。我们特地选取了参与活动的几所学校,让参与实验的学生们谈谈通过这次  相似文献   

20.
正生老病死,是从古到今被认为再正常不过的自然法则。但不仅有一些动物看来在挑战这一"法则",一些科学家也在尝试让我们——逆转脑死亡美国一家公司将进行这方面尝试什么叫死亡?在绝大多数国家,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或称"脑死亡"——是死亡的判定标准。但据国际媒体2016年4月22日报道,致力于所谓"修复"和"复生"技术的美国保健公司——生物夸克宣布,死亡或许并非"不可逆转"。该公司将挑战极限,测试死亡是否真的不可逆转。生物夸克的老板巴斯德指出,尽管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缺乏实质性再生能力,但许多非人类物种,例如两栖类、真涡虫和一些鱼,哪怕在经历严重威胁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