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93年10月18日至22日,从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举行的世界天文学学术会议上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1994年7月18日到24日期间,至少有22块称为"休梅克——列维9"彗星的巨大碎块将与木星相撞,真乃千载难逢! 1993年3月,天文学家首次发现这颗破碎的彗星以来,一  相似文献   

2.
正"朱诺"号探测器即将面对强烈的辐射、极强的磁场,还有可能与陨石相撞离开地球五年并飞行18亿英里之后,2016年7月4日,"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到达了目的地。但现在,它将面临极为恶劣的环境。当"朱诺,欢迎来到木星!"的声音响起时,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诺"号(Juno)探测器已在太空遨游了五年之久,在飞行了  相似文献   

3.
彗星之谜     
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太阳系,从地球上发射了6个空间探测器进行考察;1994年7月17日到7月22日,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分裂成的22块碎片相继和木星相撞,全世界的天文台都把望远镜对准了木星,正在天空中的"伽利略"号探测器和"哈勃"太空望远镜也忙于收集彗木相撞的照片和磁场变化、射电流量变化等信息;1994年8月13日又发现一颗彗星"麦克豪尔2号",发现时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8月5日,"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点火升空,开始踏上远征木星之旅。经过近5年的飞行,"朱诺号"成功进入木星轨道,成为自2003年"伽利略号"结束木星探测任务以后,首颗围绕木星工作的探测器。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宇航局(NASA)在为各类探测器取名时,往往凝结着深厚的人文历史情怀。朱诺其实是罗马神话中天神朱庇特的妻子,传说朱庇特常常会施展法力,用云雾遮住自己的真容,让他人难以辨别。唯有朱诺能看透这些云雾,了解朱庇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7月4日,美国宇航局"朱诺号"太空探测器(以下简称"朱诺")进入环绕木星的轨道。这一事件引起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的高度关注。它为什么叫"朱诺"?美国宇航局解释说,"朱诺"之名源自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宙斯神朱庇特用云雾笼罩自己,目的是掩藏自己的不幸。但他的妻子朱诺能看穿云雾,识破朱庇特的本质。木星被非常稠密的大气层包裹,正如朱庇特。"朱诺"探测木星,以这个名字命名这项任务十分贴切。  相似文献   

6.
1994年7月16日至22日,Shoemaker-Levy9号簧星的21块碎片逐次撞击木星.在这次撞击过程中,我国境内可以见到D,E,K,N,巳和S6块碎片撞击木星事件.在1994年7月17日至21日,利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余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加200系列CCD照相机在B,V,I3个波段对木星和它的Galileo卫星进行了跟踪监测.我们共得到一千多幅清晰的图象和大量的观测数据.这些资料是国际上较为丰富的地面光学观测资料之一.特别是,我们得到了碎片民撞击期间木星和木卫一、木卫二的图象,这些图象和数据是国际上唯一得到的有关碎片PZ撞击木星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可以…  相似文献   

7.
浅话木星     
1994年7月,苏梅科彗星与木星发生了大碰撞,中国的科学家与天文爱好者已领略了21颗分裂的彗核历时5天半与木星的碰撞是何等蔚为壮观。 木星是太阳系大行星中最大的一个。它的体积、质量比其他八大行星的总和还要大。木星的自转周期只有9小时56分,因此又可称为是自转速度最快的一个。论卫星数目,木星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家族之一。它有16个卫星,其中最大的‘木  相似文献   

8.
正所有射线都照射在我身上,我的太阳能电池板现在正面向太阳,我是离地球最远的太阳能探测器——来自"朱诺"号。在飞行五年、18亿英里(约28亿千米)之后,担负木星探测任务的"朱诺"号(Juno)探测器成功进入木星轨道。"朱诺"号的任务是探测云层笼罩的木星大气,并从两极上方的独特有利位置探测木星核心。解答困扰人们已久的问题:木星上有多少水?是否存在固态核心?其南部和北部的光线为什么是太阳系中最明亮的?"‘朱诺’  相似文献   

9.
正7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朱诺"号探测器到达其五年旅途的终点,开始环绕木星飞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有一个惯例——将高风险控制操作安排在美国独立日。1997年7月4日中午时分,火星探路者计划将第一部火星探测车"索杰纳"号(Sojourner)成功降落在火星上。11年前的同一天,"深度撞击"号(Deep Impact)探测器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该成就被天文学家伊  相似文献   

10.
木星新卫星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一位学生在工作中发现了木星的又一颗卫星.这是已确认的木星第14颗卫星,它是在“旅行者”2号于1979年7月8日所拍摄的木星环的照片上被发现的,当时该飞行器离木星约为128万公里. 这颗木星新卫星绕木星运行的轨道正好处在木星环的外缘,离木星云层顶约57800公里,轨道面和木星环面重合,绕木星运行的周期为7小时8分钟,轨道运行的线速度达每秒30公里,为太阳系中已知卫星速度之冠. 初步估计它的直径约为20~40公里.由于它的反照率只有大约0.05,故它的表面不可能由冰构成.  相似文献   

11.
木星近照     
2007年2月28日,"新视野"飞船从木星近旁飞过,最接近木星时它距离木星仅为223万千米."新视野"是由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它肩负两项使命:一是借助木星的强大引力进行引力援助(见相关链接"引力援助")试验,以便对今后去冥王星的飞行轨道进行调整;二是通过对木星的试验性观测,检验和校正飞船上的仪器,为2015年探测冥王星及其卫星卡戎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2.
宇宙动态     
《科学之友》2006,(7):12-12
木星表面大小红斑7月近距离接触,太空发现巨型火球,发现号7月1日再返太空,地球生命可能起源澳洲,新型探测车寻找火星生命迹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北京时间2011年8月6日零时25分.美国航天局用宇宙神5号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起飞,发射了新型木星探测器朱诺号。火箭升空53分钟后,两者分离,探测器进入太空预定轨道.标志着发射成功。按照既定计划,朱诺号将于2016年进入环绕木星的轨道运行.对后者开展探测工作。科学家希望它能揭开木星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宇航局"朱诺号"探测器发回地球的最新数据表明,木星大气飓风起源于木星大气深层,持续时间比地球飓风长得多。木星南北两极巨型飓风是恒久性大气特征,在太阳系中很独特。科学家说,我们对木星的了解依然很少,需要新一代探测器从新视角更深入探测木星。木星上著名的条带发源于什么深度一直是谜。"朱诺号"在飞近木星过程中进行的引力测量如今终于提  相似文献   

15.
资讯     
木星表面大小红斑7月近距离接触木星上的2个最大风暴将在7月的夜空中交相辉映,天文爱好者利用业余天文望远镜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奇观。风暴一号是众所周知的大红斑,它的直径是地球的2倍,风速达到了560km/h。这个庞然大物已经在木星上吹动了几百年。风暴二号是新发现不久的卵斑BA,又称为“小红斑”,这个比较年轻的风暴只有6岁。与大红斑相比,小红斑只有大红斑的1/2,只能容纳1个地球,因此其吹动的狂风无论是在强度上还是在范围上都要逊色不少。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的结果,这2个风暴正在逐步靠拢,二者于7月4日靠得最近。最新研究发现,散…  相似文献   

16.
高原 《科学之友》2006,(7):36-37
2005年7月12日,美国航空和航天局宣布,“发现号”航天飞机将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13目下午3点51分(北京时间14日凌晨3点51分)发射升空。此次升空是美国航天飞机在经历了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航途中解体失事悲剧后,首次重返太空。当天,乘坐“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的7名宇航员业已提前抵达位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相似文献   

17.
木星往事     
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将他那架简陋原始的望远镜对准了木星,他看到木星旁边有三个亮点,两个在木星的一边,另一个在木星的另一边,这三个亮点总是在木星的周围运动,过了几天,伽利略发现了第四个亮点。  相似文献   

18.
再探木星     
木星大红斑究竟有多深?木星上到底有多少水?木星星核附近有着什么样的奇异质?……对于木星尤其是它的内部情况,迄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2011年8月5日发射的"朱诺号"木星探测器,目的就是要探寻上述奥秘的谜底。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初,人们发现了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事实上,小行星带早在18世纪就被德国人提丢斯预见到了. 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一片广阔的地带,其间沿一定轨道环绕太阳运行着大大小小的岩石,这就是著名的"小行星带",是在19世纪初被发现的.1801年1月1日,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在这一地带发现了小行星塞内斯(直径1003千米).1802年,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在这里发现了小行星帕拉斯(直径608千米).此后,在这一地带又相继发现了幽诺、维斯达等小行星.  相似文献   

20.
1994年7月16—22日,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分裂的20个碎块依次撞击木星,这是人类第一次事先给出预报的重大天文事件,举世瞩目。全世界的地面望远镜、机载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HST)、尤里西斯(Ulysses)飞船作了空前规模的观测。首批发布的信息资料达33亿字节,大量图象显示丰富的撞击现象,木星上留下的疤斑持有一个多月,分析研究工作尚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