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航天员的DNA会发生永久突变、女航天员返地后会被禁止生育、太空中没有重力……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歇,和太空旅行有关的谣言也随之而来,以下这些太空谣言你信了吗?谣言一:航天员从太空返回后8.7%的基因发生永久突变此前,"航天员DNA发生永久突变"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有媒体报道,在2015—2016年,美国宇航员斯科  相似文献   

2.
水熊虫的惊险太空之旅 2007年9月,一批水熊虫搭载欧洲航天局发射的"光子-M3"无人飞船进入太空,接受严峻的生存考验."光子-H3"飞船在距离地球表面258 km的高空绕地运行,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搭载一些生物进行太空实验.研究人员希望用一些容易生存的物种,来测定太空中严酷环境下的生物反应.在能够立即让人类和其他绝大多数生命体丧命的太空环境中,水熊虫虽然停止了一切生物活动,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些水熊虫居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4月12日是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完成人类首次太空之旅52周年的纪念日。当日普京与宇航员们进行了视频连线,表示将借助东方发射场追赶其他主要国家在航天领域的步伐。普京称,东方航  相似文献   

4.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顺利升空,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9月27日中国航天员成功实现首次太空行走,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为了确保"神舟七号"飞船的发射、运行、航天员出舱及伴星飞行试验的空间环境安全,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进行了全程的空间环境预报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空天飞机既可载人,也可运货,前者可满足太空旅游、运送航天员等需求,后者可用于卫星发射、空间站货物补给、太空应急救援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院长张红文据悉,目前中国正在研制新一代天地往返飞行器,该飞行器是一种可执行航天发射任务并多次重复使用的"空天飞机",项目名为"腾云工程"。  相似文献   

6.
航天员的健康含义是什么 就航天器载人轨道飞行而言,航天员虽处在失重和微重力环境中,但与人们的想象相反,他们在工作中消耗的体力是巨大的,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这一点与人在地面上的健康含义是相同的.但是,航天员的健康又不仅仅是就太空工作而言的,而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航天员返回地球以后而言的.  相似文献   

7.
物理课堂进"神十" 在神舟十号执行的各项任务中,有一项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安排了航天员开展太空授课的环节.女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讲,聂海胜担任助教,张晓光负责摄像.在距离地球表面340千米左右的近地轨道上,王亚平作为中国首位太空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全国8万所学校的6000余万师生与设在北京人大附中"地面课堂"中的学生一起见证了这节神奇的物理课.  相似文献   

8.
鲜花、掌声、闪光灯.如同5个月前迎接"神九"航天员出舱一般,2012年12月1日,我国首次受控生态生命保障集成试验参试乘员唐永康、米涛顺利出舱,受到人们的热情迎接,他们圆满完成了在密闭试验舱内为期30天的科学试验.这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太空农场"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未来,将有越来越来越多的航天员在太空舱中享受"田园风光",在辛勤耕种之后可以享用到新鲜的蔬菜和肉食.  相似文献   

9.
快乐太空游     
摆脱轮椅,体验无拘无束的零重力飘浮——2007年4月26日,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终于迈开了他太空之旅的第一步·在飞行结束后,霍金用他标志性电子合成嗓音说:“感觉太奇妙了……我可以一直这样飞下去。”当然,霍金的目标不会止于零重力飞行,他的目标是挺进太空。“霍金也要游太空”——令人不可思议的新闻,引发了“太空旅游”这一话题的再度升温。  相似文献   

10.
太空环境危机四伏,那里的超高真空,强辐射、极端温度和微流星体,个个都如凶神恶煞一般杀人不见血。如何保障人在太空中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是载人航天技术的一大难关,为此,从20世纪40年代起,科学家们就对太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多次将动物和其他各种生物送进太空,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目前,保障航天员在太空中生命安全的生命保障系统虽还有待完善,但已能确保生命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11.
2008年9月25日21时09分",神七"飞船在全世界目光的关注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把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在距地343千米的轨道上,在飞船每秒7千米速度的运动中,克服真空杀手、宇宙射线等阻碍,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这是航天员翟志刚的一小步,却是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2.
太空旅行或攀登珠穆朗玛峰能否有助于医生维持重症护理病人的生命,或者改善病弱老人的命运呢?凯文·冯(Kevin Fong)的回答是肯定的。他正在研究人体对外伤和疾病的反应,以及在险恶环境之间的奇妙联系。他渴望亲自体验这些环境,包括进入太空。这也许就是《君子》杂志在最近采访他时称他为“太空医生”的原因。以下是詹姆斯·兰德森(Jarnes Randerson)与凯文·冯之间的访谈内容。  相似文献   

13.
动态点击     
<正>6名志愿者体验"火星之旅"为了准备人类登陆火星计划,美国宇航局于近日启动了历时最长的"隔绝实验":6名志愿者目前已前往夏威夷冒纳罗亚火山的北坡,他们将在那里一个与世隔绝的圆顶屋里生活整整一年。这个团队的成员由太空生物学家、物理学家、飞行员、建筑师、医生兼记者,以及土壤学家共同组成。这个封闭的小屋装有用于供电的太阳能板,其周围的环境与火星极其类似。志愿者平时只能在穿戴全套太空服的情况下来到户外,与外界的联络仅限于电子邮件,为了模拟太空通信情况,还将受到人为延迟20分钟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资讯     
中国航天员有望漫步太空“中国航天员将于2008年实现首次太空漫步的梦想”,全国政协委员、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日前透露。按计划“,神舟七号”飞船将于2008年发射,届时将搭载3名航天员升空,并将进行走出太空舱的太空漫步活动。  相似文献   

15.
载人飞船又叫宇宙飞船,英语名为Space Ship,是一种运送航天员、货物到达太空并安全返回的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它能基本保证航天员在太空短期生活并进行一定的工作.它的运行时间一般是几天到半个月,可乘坐2~3名航天员.  相似文献   

16.
我国计划在2008年10月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届时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这是举世瞩目的大事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又竖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除了太空行走,宇航员在太空中还有哪些活动呢?  相似文献   

17.
正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在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给全国的中小学生讲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太空授课?那次太空授课,王亚平等三名航天员进行了在轨讲解和实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使广大中小学生加深了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2018年4月29日中科馆大讲堂《知识就是力量》专场讲座,我们邀  相似文献   

18.
2013年2月28日,世界首位太空旅客、美国富豪丹尼斯·蒂托和位于亚利桑那州普拉根的太空发展公司首席执行官泰伯·麦克卡勒姆,在华盛顿的美国新闻俱乐部宣布的灵感火星计划称,他们正筹划着在2018年火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时候开展一次由私人资助的火星之旅,届时将会通过航天器送两名航天员绕火星飞行一圈,随即踏上返回归途,整个旅程长达501天.这一消息被媒体报道后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太空的高真空、高洁净、强辐射等自然条件对人体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环境,人一旦暴露在太空中,就将面临失压、缺氧、低温和辐射损伤四大危险,所以,人要离开航天器进入开放的太空,必须使用复杂的出舱活动系统硬件和软件来克服空间环境的影响。出舱活动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气闸舱、舱外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统、固定航天员身体的设备以及安全带、载人机动装置、出舱活动用的特制工具等;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6月17日,时隔5年,中国航天员重返太空,第一次进入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工作生活,在轨驻留3个月。从领命出征,到进入空间站,再到开启太空生活,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始终神情自若,呈现出良好的状态。事实上,"云淡风轻"的背后,他们早已经历了从体质到心理的千锤百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