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活动、研究方法、知识体系是掌握科学的三个要素,这也是分析科学与社会的关联性的主要因素。然而,将这些因素统一起来而成为科学的,正是科学活动主体的科学家,即科学是科学家与研究者按照一定的方法创造新的价值的活动。所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科学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第一是科学家的研究活动;第二是由科学家所形成的科学共同体;第三是在科学家共有的价值观,使他们的行为方式合法化这一意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界的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活动中,科学家们遵守一套社会规范,维系着整个科学共同体的社会秩序。正是在这个安定的、竞争规则明确的环境中,科学家们不断地为科学知识的大厦添砖加瓦。在本文中,我们要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机制促使科学家遵守科学的社会规范?换言之,科学界的社会控制机制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3.
<正>返老还童,是我们人类长期以来就有的梦想。但遗憾的是,人类至今没有找到返老还童的方法。然而,科学家对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进行研究,发现可以人工调控这些细胞,让它们"返老还童"。用科学的术语来解释细胞的返老还童现象,就是让那些发育成熟的细胞重新回到胚胎时期的多能干细胞阶段,这个过程也称为"为细胞重新编程"。来自英国的科学家约翰·戈登和来自日本的科学家山中伸弥采用不同的办法,达到了相同的效果,因此共同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  相似文献   

4.
改革与科研     
促进科学发展的力量是时紧时松的。本文作者以英国为例,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科学研究的选择性和多样性所蒙受的影响。世界科学发展的史实说明,除了某一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之外,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总是把较大力量用在军事科学研究方面,这样就使基础科学的研究受其影响;当代科学已经有意识地并直接地被引向具体的领域,而且对这些领域的选择,已经愈来愈多地不操在科学家的手里;就是科学发展的倾向,也要求科学家服从他们社会中上层阶层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并要求科学家同他们的观点相一致。这一切都影响了科学研究的选择性和多样性。文章认为,从方法论出发,对未来预测的探讨和进行科学的分析,作出新的改革,是切中时弊,并足以消除潜在后患的途径。“他山之石,可以攻错”,全文迻译,大概可以作为我们在从具体情况出发的前提下的参考吧。  相似文献   

5.
严立 《科学之友》2002,(1):17-18
就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诺贝尔奖百年盛典的2001年12月10日,在中国,100名科学家发表了致公众的公开信,信中说:“……当初杨振宁、李政道是以中国科学家的身份走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的,结束了中国人无缘诺贝尔科学奖的历史。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至今,还没有在中国本土诞生的科学成果获得诺贝尔奖,这实在是中国科学界的一件憾事。”科学家们呼吁青少年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尽早结束这一局面。这里,科学家们所说的“至今,还没有在中国本土诞生的科学成果获得诺贝尔奖”,就是所谓中国本土的“零诺贝尔奖”现象;而科学家们向青少年的呼吁所表达的  相似文献   

6.
在通常常见的科普图书类型中,或者是介绍科学知识,或者是介绍科学家,或者是介绍科学思想,或者是介绍科学与文化、社会等的关系。但是,即使在专门介绍科学家的传记类著作中,除了科学家一般的生平、经历和科学工作之外,如果涉及他(她)们的个人生活的话,有关爱情的部分也不会很长。因此,如果把一本科学家的情书集作为某种科普书推荐给读者,也许会显得有些不合常规。然而,任何事情都可以有例外,也总可以找到一些理由。科学总是由人来完成的,科学家的生活也会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很难说哪个方面与其科学工作就没有关系。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的是…  相似文献   

7.
必要的敬畏     
正在敬畏中,我们坚守自然的奇异性,向未知敞开心扉。无怪乎它是科学想象力的核心所在。当科学范式被打破时,科学家不得不进入未知领域。这就是科学革命来临之际,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所认定的。科学家的世界图景变得站不住脚,学科中公认的真理遭到彻底的怀疑。  相似文献   

8.
<正>科学学位应该要求学生评估他们生产知识的过程。在科学家之中,有个奇怪的矛盾之处:按理说,科学的重点就是提出各种问题,但是有关科学家以及科学如何研究的问题是个例外。几十年来,关于科学的哲学、历史、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已经以正儿八经的形式进行,研究结果却很少被融入科学教育和科学实践中;即使有,也是寥寥无几。科学家也许不会明白社会学或者人类学的课题要怎样应用到他们的研究上,但科学并不是发生在与社会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未来     
本年度《新科学家》杂志主办的青年科学家论文比赛获奖者论述,尽管科学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们的机构仍基本上处于早期阶段,但如果我们能估计什么是需要做的和能做的话,就把它做好,我们就能满怀希望地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0.
活动科学即是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家所做的通常被称为“科学研究”。这种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个人的方面和社会的方面。1.个人的方面:“科学是某些人作为个人所从事的一种活动、一种实践。”在这种意义上说,科学仅仅存在于个人之中。科学,就其持续存在而言,依赖于从个人到个人的传递。“只有理解科学家本身,考察其言论,看其实际上怎样进行观察、怎样形成假设、怎样用人为控制的实验来检验假设、怎样突然达到对事物的洞察,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科学。”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丰盛的晚餐或一次开怀痛饮以后 ,科学家们可能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打开记忆的闸门 ,于是那些曾经激励他们选择了科学生涯的往事又历历在目了。他们可能就关于成为一个科学家和从事科学这一点意味着什么向我们进行说明。这样的思考构成了迈克尔·阿普特的新的记录影片《我和牛顿》的核心内容 ,该影片描绘了七位科学家的传略 ,他们都是很杰出的信息传递者。七位科学家来自广泛的研究领域 ,有着不同的研究生涯 ;其中包括从玛加·玛塔利克———一个在南加州大学工作的年轻的机器人研究人员到格特鲁特·埃利恩———虽然未完成她的哲学博士学…  相似文献   

12.
改造人类     
<正>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气候危机,科学家设想过各种解决方案。最近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标新立异的想法:利用生物科学,改变人类的某些生物特性,减少人类对环境的危害。时至今日,气候环境恶化无疑成为人类面临的巨大威胁之一。地球就像是一面镜子,不断向人类反馈之前我们对它的所作所为。我们不敢确定,现在的地球是不是正处于46亿年里最困难的时刻。但我们可以确定,200万年以来,人们从未像现在这般珍视地球。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物理学家或其他领域的科学家竟然花大量时间、精力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呢?这里所说的不仅是向《科学美国人》写文章(它是供科学爱好者和其他领域科学家阅读的),也不仅是教本科生入门课程,而是真正尽力通过报纸、电视、杂志和对一般公众的讲演,来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科学研究的资助主要来自公共基金。由此容易得出片面的原因:科学家要向纳税人解释自己所做的工作。若仅以此来看,便会吃惊地发现更多的科学家并不从事科学普及工作。从大的方面来说,存在着大量的重大社会问题,从温室效应和臭氧层洞到核竞赛和艾滋病,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科学。科学的结果导致其中一些问题的产生和恶化,同时很显然,没有深入的科学研究,不可能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我们的真正危险在于构造了一个基本上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的社会,而几乎没有人懂科学和技术。这就是“治病”的“良方”(例如,在国会535名议员中,大科学家出身的人屈指可数)。但这里我想要讨论的是普及科学的其他原因,这种科学普及工作是科学家职业日程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科学史,只写某人取得成功……这是不公平的。——爱因斯坦科学史家在描述科学发展的历史或撰写科学家传记时,往往抱着一种善良的愿望,即为了维护科学家的光辉形象,只提及其成就,不涉及其失败。这样就给人造成一种假象,似乎科学家的成功是一帆风顺的,科学的发展是一条通往胜利的康庄大道,而科学史就是科学成就的博物馆。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当然也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教益。其实,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成功和失败都是获取真理所必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失败的教训比成功更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为什么氩和钾、铂和镍、(?)和碘这三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不符合原子量递增的顺序?在  相似文献   

15.
正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正在见证几乎每个科学领域的巨大进步,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然而,民众对科学的不信任散播开来,公职人员忽视科学,许多团体常常拒绝科学思考,这些情况似乎令人怀疑起科学进步光明灿烂的前景。这种不一致的情况表明,对于科学是什么,科学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存在着普遍的误解。科学家得要对此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6.
科学是人类实现梦想的翅膀,是人类到达理想彼岸的航帆。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成就令人目不接的今天,科学带来的一场巨大的革命,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社会公众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用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武装自己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为此,我们开辟了”科学家平台栏目,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科学家走近公众.让公众走进科学。这里选载的都是我国著名的专家、学者面向公众所作的专题演讲。这些演讲从不同的角度,以通俗而精妙的话语.向公众讲述了科学知识,传达了科学精神.可让我们读者同科学…  相似文献   

17.
<正>戈登·摩尔(Gordon Moore,上图)有一个新的信念,他认为大数据终将造就大科学。戈登-贝蒂·摩尔基金会计划对15位科学家给予150万美元的津贴(每年20万美元至30万美元分期发放)。基金会对这15位科学家的期望是有能力对新算法、机器学习的方法,以及其他数据密集型科学技巧进行跨学科的开发和使用,能把巨大数据量变成惊人的科学发现。根据基金会的说法,这"可能是对那些推动数据驱动以及  相似文献   

18.
未来强烈地吸引着每一个人,但有谁能比那些造就了未来的年轻科学家更好地预测未来呢?《科学文摘》询问它的100位优秀年轻科学家,“你认为今后20年科学所必须解决的最重要问题是什么?”他们的答复证明,他们并不是多数人历来所想象的科学家那样,不是象牙塔里的书呆子。事实上,他们所关心的是我们大家都在关心的广泛的社会和环境  相似文献   

19.
科学传播需要科学家的参与.但是总体上来说,我国目前缺乏对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强制性或鼓励性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学家参与科普的激情.本文对2016年开展的科学家群体问卷调查进行了分析和梳理,提出促进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应该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20.
当科学受到来自多方的攻击之时,我们必须明白科学本身是正确无误的,而研究科学的人类易犯错误。我们知道,在艺术、法律和宗教领域里取得的巨大成功,能够经久不衰、世代相传。然而没有哪个领域能象科学那样,给我们提供进一步了解自然的机会。为了说服公众支持科学家的努力探索,以取得关于我们自身和我们周围世界的更加合理、有效的解释,我们必须清楚地区分科学本来的独特性和作为其研究者的人类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