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马鸡巢址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04-06和2004-04-06在四川省稻城县著杰寺地区对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巢址进行了调查.野外共发现白马鸡巢13个,11巢位于高山栎灌丛根基部(84.62%),1巢位于石壁下(7.69%),1巢位于倒木下(7.69%).其中12巢为满窝卵,平均窝卵数为(7.33±0.54)枚(n=12,5~11枚).从8个巢的准确出雏时间推测,研究区内白马鸡产卵期为04-27 05-21.著杰寺附近发现的12巢,1巢在杂木林中,其他11巢皆在高山栎灌丛中.x2检验表明,著杰寺研究区的白马鸡巢址偏爱高山栎灌丛环境(x2=8.333,v=1,P<0.05).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白马鸡巢址偏爱距地表0.5,1,2 m盖度(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P<0.05)和灌丛直径较大的环境(Mann Whitney U-test,P<0.05);白马鸡对植被盖度、灌木高度(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P<0.05)和灌木盖度(Mann Whitney U-test,P<0.05)等因子的选择是在相对较小的区间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对内蒙古土默特平原(40~41°N,109~112°E)由于生境变化引起的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frontalis)种群特征的变化作了研究.在植被盖度<10%的沙地生境,草原沙蜥密度较高,当沙地种植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7~8年后,植被盖度变为>40%且食物较以前丰富充足,其密度下降,低年龄组死亡率增高是种群衰退的主要原因.营养生态位宽度指数增大,但沙蜥对鞘翅类昆虫的取食频次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3.
人工灌丛生境草原沙蜥和丽斑麻蜥生态位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柠条灌丛生境,丽斑麻蜥(Eremiasargus)主要栖息于灌丛之中,而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frontalis)则主要栖息于灌丛之间的空地.二者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较低,而营养生态位食物种类维重叠指数较高.以Nelson相似性系数衡量两种蜥蜴对资源的相互竞争能力,在空间生态位,草原沙蜥的竞争力大于丽斑麻蜥,而在营养生态位食物种类一维则相反.以各种因素衡量,丽斑麻蜥对灌从生境的适应能力强于草原沙蜥.  相似文献   

4.
青海沙蜥雌性生殖对策及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沙蜥是分布于青藏高原的卵胎生蜥蜴 ,雌性性成熟的最小 SVL是 5 0 .0 mm.窝卵数 1~ 5枚 ,平均 2 .74± 0 .86枚 (n=2 3) ,常见窝卵数 2~ 3枚 ,窝卵数随 SVL的增加而明显增加 (r=0 .70 30 ,P<0 .0 0 2 ) .单卵干重 0 .10~ 0 .2 0 g,平均 0 .14± 0 .0 0 5 g,随窝卵数的增加而显著变轻 (r=- 0 .70 77,P<0 .0 0 2 ) .窝卵干重 0 .2 0~ 0 .5 5 g,平均 0 .38± 0 .0 0 7g,随窝卵数和 SVL的增加而增加 (r=0 .8730 ,P<0 .0 0 1;r=0 .8776,P<0 .0 0 1) .与其卵生的近缘种相比 ,青海沙蜥雌性发育缓慢 ,性成熟较晚 ,年产单窝和较多窝卵数 .其生殖对策及进化是高寒环境选择的结果 .  相似文献   

5.
三种沙蜥消化道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种沙蜥消化道的组织学研究郭砺,包孟彩,栾雅文(内蒙古大学生物学系,010021,呼和浩特)关键词草原沙蜥荒漠沙蜥变色沙蜥消化道组织学中图资料分类号Q959.62Q954.581材料与方法材料于1997年5月采自内蒙古西部,均为体长大于50mm的成...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研究证明变色沙蜥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的繁殖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雄晰性成熟时最小吻-肛长为45mm,吻-肛长大的雄晰在一年中成熟精子出现早且维持时间长。雌蜥性成熟时的最小吻-肛长为41mm,产卵期为5月末至7月末,每只雌性成蜥每年产卵一次,吻-肛长大的雌蜥产卵多而大且比吻-肛长小的雌晰产卵早。  相似文献   

7.
荒漠沙蜥血清蛋白含量的年周期变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荒漠沙蜥(Phrynocphalus przewalskii)血清蛋白仿及血清蛋白组分的周期变化进行了测定,测定时间为4-10月的每月中旬及1月中旬(进行人工冬眠的蜥蜴),血清总蛋白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蛋白组合组分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然后用双波长色谱扫描仪扫描,计算相对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荒漠沙蜥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在深冬眠期的1月最高,为81.45g/L,4月出 一进入繁殖季节,其含量开始下降,夏季(6-8月)降为43.81g/L,其中7月最低,为38.07g/L,秋季的含量略低于春季的含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冬 眠前(10月下旬)及冬眠期(1月中旬),雌性的含量高于雄性,且差异显著(P<0.05),在出眠后的繁殖季节雄性的含量高于雌性,在冬眠季节清蛋白的比例相对增加,而球蛋白的比例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8.
变色沙蜥于2004年7月采自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沙漠地区,成体在夏季有较强的耐饥能力,在提供饮水条件下的耐饥能力为45~52d,平均为48.5d,在不提供饮水条件下的耐饥能力为17-24d左右,平均20.3d。以胃内容物分析法研究其食性,结果显示在夏季的食物主要是蚂蚁,占食物总量的84%,其次是步行虫,占11%。  相似文献   

9.
丽斑麻蜥和草原沙蜥静止代谢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1990年4-5月对丽斑麻蜥和草原沙蜥静止代谢率的研究,两种蜥蜴的静止代谢率均与环境温度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89;与体重呈负指数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和0.63,驯化试验表明在禁食条件下两种蜥蜴的体重减轻率也与环境温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91。  相似文献   

10.
物种生活史策略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而植物生殖对策,生活史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章对最近十年来国内外研究对物种生活史策略的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青海沙蜥的巢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提供了2001~2002两年间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vlangalii)的标志重捕资料,并讨论了在种内水平上可能影响青海沙蜥巢域面积的因素,如性别、年龄、体重、种群密度以及扩散行为等.若尔盖辖曼乡青海沙蜥的种群密度偏高,为(238.92±16.88)只/1000m2,而巢域偏小,幼体、成体雄性及成体雌性的平均巢域分别是(26.11±10.67)m2、(63.71±31.43)m2和(8.31±5.44)m2.性别仍然是影响青海沙蜥巢域的最明显的因素,雄性与雌性巢域的比例达到了7.6∶1.另外体重也是影响巢域的因素之一.雌雄性均与多只异性发生巢域重叠,最高的雌性可与6只雄性有巢域的重叠.雄 雄的平均巢穴重叠达到了24.17%,而雌性间没有重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