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受惩罚的是行为,而惩罚的是行为者”的观点,是对刑罚个别化的高度的概括,实现了以“行为为中心”到以“行为人为中心”刑罚理论的转换,体现了“防卫社会”的刑罚目的观,“人身危险性”成为实施刑罚的真正基础。在我国具体的司法语境下,刑罚个别化的司法实践活动离不开检察权重要作用的实现。检察权与刑罚个别化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也是实践刑罚个别化最便利、最适宜的方法;以“人身危险性”为重要参数,运用不同的司法方法和具体方法,检察权主导下的刑罚个别化司法实践活动,能够促进量刑建议、刑事和解、辩诉交易、非监禁化、刑罚解除等司法改革的发展;检察权通过介入对犯罪人的人格调查、数据分析、案件说理,为刑罚提供合理的依据,促使犯罪人回归社会,实现社会正义和秩序。  相似文献   

2.
刑罚因不同的关系会侧重体现出其不同的属性,同时具有不同的系统性定位。刑罚基于其自身存在的广阔空间,以及我们进行观察视角的转换,构成了认识刑罚的不同方式。对刑罚的多重意蕴应从法律规范维度、权力维度、社会生活维度等进行多层次理解。  相似文献   

3.
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成为推动刑法扩张的内在动因。与此相适应,我国刑法圈定的犯罪圈日趋扩大。然而,客观考量刑法规范的实际适用,大量的法定犯条文因与刑难适而被束之高阁成为摆设。究其缘由,在于立法基于盲目的刑罚迷信,无视刑罚的自身属性和局限而大量设置新罪。实际上,受刑罚道义非难性、痛苦报应性、不可转移性等诸多特性限制,刑罚的适用应被定位在与之相适应的范围之内,"泛刑化"趋势是目前我们应当给予高度警醒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两个刑罚适用原则:罪行均衡和刑罚个别化。罪行均衡主张刑罚应当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相均衡,刑罚个别化主张刑罚应当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均衡。两者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体现了对犯罪现象的不同认识水平,均具有一定的真理性。罪刑均衡与刑罚个别化是世界各国和我国共同的刑罚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5.
以系统论为理论指导,将刑罚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附属功能,并分析了各层次之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绘制了一幅崭新的刑罚功能理论图景。文章最后提出了对于刑罚功能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以及社会应多方面多途径引发刑罚的积极功能,从而最终有利刑罚功能最佳实现。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并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未成年人犯罪在当前刑事案件中占据一定的比例,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但是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有所不同,因此在刑事责任的认定和刑罚的适用上应该有着明显的区别。笔者对未成年人犯罪在刑法规定的不同年龄阶段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当"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罚的理念已经成为当今立法、司法、执法的主流的时候,刑罚的报应主义与单纯的惩罚主义已经成为历史,慎刑应该是作为21世纪刑罚价值取向的主要的内容和潮流,对我国的影响来说主要表现在我国刑事政策、刑罚种类和刑罚意识的转变,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根据不同的罪犯情节,依据法律的规定适用合适的刑罚。在当今的中国,刑罚的慎刑思想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刑罚的目的是报应还是预防,自18世纪以来在学者中引起纷争,折衷主义学说由此产生。折衷主义认为,刑罚的目的既在于报应犯罪,又在于预防侵害、保护社会。报应和预防是相互统一的,报应构成刑罚的基底,在此基础上刑罚也应当考虑一般预防和教育改造罪犯之目的。在刑事活动的不同阶段,报应和预防又多有不同的侧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刑罚体制存在的缺陷以及刑罚目的难以实现的问题日益突现,本文将从我国现存刑罚制度着手,分析我国现存刑罚制度的缺陷,并据些提出如何完善我国的刑罚制度。  相似文献   

10.
由经济犯罪的特征、刑罚的改革趋势决定,经济犯罪刑罚实现轻缓化应该以非监禁刑为主,确立经济犯罪非监禁化理念是实现非监禁化的前提。而完善现有的非监禁的刑罚种类、增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非监禁的刑罚种类则是实现经济犯罪非监禁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刑种的增设应取决于刑罚目的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现行刑罚体系监禁刑偏重,妨碍了刑罚功能的有效发挥,应在总结我国刑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增加非监禁刑刑罚种类,如:社会服务刑,劳动教养刑,并进一步丰富资格刑的种类.  相似文献   

12.
消减、限制乃至废除死刑,顺应人权保障的潮流,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立法的大趋势。死刑在我国必然也要废除,这是不可逆转的方向。然而死刑在我国的废除,绝非一蹴而就之事,目前我国应坚决有限制地保留死刑,这是由我国的历史传统、民族感情和现实国情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线性混合整数规划问题(LMIP)的罚函数及其连续化途径。通过构造一种罚函数化有约束的LMIP为无约束或简单约束的LMIP。进而给出一种连续化方法,把其化为一个连续的、易解的规划问题。提供了一种求解LMIP的较通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洋  邹晶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29(5):555-557,560
死刑的存废之争在法学界历来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俄罗斯的死刑制度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在1997年《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中有限度地保留了死刑,这是对该种刑罚制度作出的更为人道主义的选择。俄罗斯的死刑制度,对我们国家也是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死刑是剥夺人的生命的刑罚,它的适用必须受到严格地限制。限制死刑的路径多种多样,立法论者主张通过修改刑事立法来限制死刑,司法论者主张通过司法程序来限制死刑。在我国,限制死刑的最佳路径应数解释论,即通过司法解释来明确什么是罪行极其严重,什么是必须立即执行。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非线性规划中的内点惩罚函数法,编制了运用内点惩罚函数法进行连杆机构优化设计的计算机程序,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死刑缓期执行,是贯彻我国“少杀、慎杀”死刑政策的一项有效制度,对于限制死刑、减少死刑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死刑缓期执行有关适用方面的问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和一些认识误区,因而,有必要对死刑缓执行的若干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据此,笔者着重论述了死刑缓期执行的六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彭程 《泰山学院学报》2013,35(2):130-133
为了避免死刑制度的滥用,贯彻我国刑法的少杀、慎杀原则,我国设置了死刑复核程序.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于死刑复核程序作出了部分修改,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以新《刑事诉讼法》为前提,对当前死刑复核程序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理论分析,针对其不足并寻求完善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死刑案件审判的核心在于量刑而不是定罪,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酌定量刑情节在决定是否适用死刑上前所未有地发挥起关键性作用。我国传统以控制定罪为中心、定罪量刑一体化的审判模式及制度安排,已明显滞后于当前死刑案件审判的实践需要及形势发展,构建专门、独立的死刑量刑程序,通过正当程序实现量刑公正已成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0.
死刑替代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死刑替代措施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国死刑制度改革。国外死刑替代措施的立法例与构想有四种:以绝对的无期徒刑替代死刑;以相对的无期徒刑替代死刑;以有期徒刑替代死刑;以不定期刑替代死刑。在我国应当以特殊的无期徒刑替代死刑。以特殊的无期徒刑替代死刑时,我国刑法总则和分则的内容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