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燃煤锅炉的主要污染物包括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本文对太原第一热电厂通过改造锅炉喷燃器,改善燃烧条件以降低烟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的过程进行介绍.主要从设备简介、改造原理、具体方案等方面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某起锅炉过热嚣爆管事故的实例,分析了爆管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对不合理的安装进行有效的改造,使锅炉不断得到完善,有效减少了爆管事故,进而使锅炉能满足其正常、安全使用的要求,为以后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锅炉的高温腐蚀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危害极大,文章对产生锅炉高温腐蚀的几种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一些防止锅炉高温腐蚀的措施,以求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锅炉的高温腐蚀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危害极大,文章对产生锅炉高温腐蚀的几种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一些防止锅炉高温腐蚀的措施,以求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卫星遥感观测中国1996~2010年氮氧化物排放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卫星遥感观测的NO2浓度作为化石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示踪,基于GOME和SCIAMACHY的NO2对流层柱浓度数据对1996~2010年间中国氮氧化物排放的时空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氮氧化物排放的区域性特征日益显著,呈明显的空间扩张态势,原有排放高值区的范围不断扩大,新的高值区不断出现,受人为源排放影响的范围在从东部向中西部扩张.1996~2010年间,华东、华北地区的人为源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了133%,而同期卫星观测到NO2浓度增长了184%.最近几年特大城市的氮氧化物排放增速在减缓,而中型城市的排放增速在加快,显示我国亟需对燃煤氮氧化物排放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在介绍了锅炉应用可编程控制器( PLC)结构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以及通过PLC实现了锅炉的各种控制调节功能,以实现锅炉运行的远程检测.  相似文献   

7.
锅炉四管泄漏已成为发电厂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问题,由于对炉膛泄漏没有有效的监控手段,常常在泄漏严重时才能发现,从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电厂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安装锅炉泄漏监测系统能及时发现锅炉承压受热面的轻微泄漏,从而有效防止锅炉大面积泄漏。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六期300 MW机组再热器出口气温低的原因,通过对原锅炉设计煤种及再热器的系统指标分析,结合该炉的原始运行资料及运行参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南方锅炉厂生产的DHL10-13-130/80-A型锅炉为例,指出了锅炉防焦箱前侧炉墙存在破裂变形现象,分析了锅炉防焦箱前侧炉墙破裂变形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锅炉“四管”泄漏已成为发电厂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问题,由于对炉膛泄漏没有有效的监控手段,常常在泄漏严重时才能发现,从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电厂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安装锅炉泄漏监测系统能及时发现锅炉承压受热面的轻微泄漏,从而有效防止锅炉大面积泄漏.  相似文献   

11.
初始地球的氮素循环是由大气反应和缓慢的地质过程来控制的。在大约27亿年前,微生物代谢逐渐进化成为控制地球氮素转化的最核心驱动力,使得地球上的氮循环逐渐进化成为现在的模式。不同的微生物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氮稳定同位素分馏,这种分馏的信号会储存于古生物介质中,因此通过分析古生物介质中氮的稳定同位素值,可以重构古海洋的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2.
模板的制备和选择在纳米压印技术中非常重要. 采用廉价的光盘为模板, 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浇铸到光盘表面, 分离后复制得到光盘的负形结构. 采用纳米压印技术, 以PDMS 软模板作为印章对氧化锌纳米溶胶进行直接压印, 实现了氧化锌薄膜的表面图案化, 经煅烧后得到晶态氧化锌薄膜.  相似文献   

13.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在水环境中测定水中总氮,具有简单、快速、便于自动化等优点,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文章采用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对水中总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Porous anodic aluminium oxide ( AAO ) and anodic titanium oxide ( ATO ) attracted an increased attention in the recent years due to their high potentials of application in nanotechnology.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brief review of some important developments of these smart materials including anodization methods,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he pores, self-ordering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Anodiza tion of other metals are also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15.
林晓芬  陈爱政  王士斌 《科学通报》2011,56(26):2223-2228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是其应用于临床研究的前提之一. 生物相容性一般是指材料与宿主之间的相容性, 包括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目前认为, 对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与评价应从整体、细胞和分子这3 个水平全方位进行. 本文主要将近期通过细胞、分子和整体水平相关试验进行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生物相容性评价工作的进展及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侯马冶炼厂空分车间对4 500m3/h空分设备中的污氮预换热器进行改造,在空气和污氮气进出口处增加了伸缩节,延长了污氮预换热器使用寿命,并且使分子筛吸附器加热器和冷冻机的能耗下降。  相似文献   

17.
汪峰  ZHOU JiZhong  孙波 《科学通报》2014,59(4-5):387-396
农田土壤-植物系统的氮素循环影响了生产力和环境, 但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氮素循环的影响机制仍不清楚, 同时这种相互作用如何响应种植作物等管理方式也不明确. 本研究在中国东部3个气候带, 选择3种典型的地带性土壤类型(寒温带黑土、暖温带潮土和中亚热带红壤)设置不种植(裸地, non-cropping)和种植玉米(cropping)的田间试验, 基于高通量基因芯片测定不同土壤共有的氮转化基因(核心氮转化基因), 利用随机矩阵方法建立土壤核心氮转化基因的分子生态网络, 揭示种植玉米对土壤核心氮转化基因网络结构的影响. 研究表明种植玉米增加了土壤中大部分核心氮转化基因的丰度, 显著提高了核心氮转化基因网络的复杂程度. 网络拓扑结构的模块数由裸地处理的8个增加到种植玉米的28个. 裸地土壤核心氮转化基因网络有2个模块枢纽, 其关键基因为固氮基因(nifH); 种植玉米后网络有9个模块枢纽, 其关键基因包含固氮(nifH)和反硝化基因(narG和nosZ). 土壤核心氮转化基因的功能分子生态网络结构与植物、气候、土壤等因素显著相关, 说明农田管理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微生物的分子生态网络结构, 影响其驱动农田养分循环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大豆结瘤和固氮的现代遗传学与生物技术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豆(Glycine max)是一种重要的供给粮食和动物饲料的主要农作物。作为豆科植物的一员,大豆与一种被称之为根瘤菌的土壤细菌形成了复杂的共生关系,结果导致新的根器官--根瘤的形成。在这个吸引人的新器官中,被植物所囚禁的根瘤菌能把空气中的氮气转换为可利用的氮肥。在巴西,有助于增加种子收成的细菌菌株借助微生物学手段已经被分离出来。目前,现代遗传学、生物技术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基因组学使得分离根瘤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基因成为现实。 综合这些研究发现了诱导,并随后控制细胞分裂的一种新的分子机制。笔者所在的研究小组已经在大豆中克隆到了根瘤菌结瘤因子信号的关键受体,以及一些在复杂的根-茎-根信号传递途径中的分子组分,这些组分涉及到肽类激素,受体激酶和小的信号代谢产物。上述发现表明提高大豆产量和抗逆性的大豆改良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焦化厂原有的废水处理工艺对废水中的氨氮基本无去除能力,已不能满足环保要求。因此,我厂对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20.
磁控溅射法制备氧化铜纳米线阵列薄膜及其气敏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磁控溅射法在掺氟二氧化锡导电玻璃(FTO)衬底上溅射金属铜薄膜,所制备的Cu薄膜在管式炉中退火氧化生长得到CuO纳米线阵列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这种通过磁控溅射得到的CuO纳米线阵列薄膜对CO和H2S的气敏性质.研究结果表明,CuO纳米线阵列薄膜在250℃时对CO气体具有最强的气敏响应,并且当CO浓度增大时其气敏响应明显增强.而对于H2S气体,在常温下CuO纳米线阵列薄膜能够对低浓度的H2S气体响应,说明这种CuO纳米线阵列薄膜可以在常温、低浓度下探测H2S气体;而当测试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值在H2S气体氛围中迅速减小.我们对这种异常的电阻变化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