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特阿拉伯可谓沙漠之国,鲁卜哈利沙漠和内夫得沙漠覆盖了国土的大部分。气候属热带荒漠型,终年干燥少雨。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使沙特的农业长期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1938年发现石油后,一直靠石油美元换取粮食。“面包篮子”然而近一二十年来,依旧是在这荒凉的沙漠中,沙特农业  相似文献   

2.
正经过半个多世纪,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要归功于开国元勋萨乌德·阿齐兹国王制定的"寻找石油、开发油田"的决策。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结束在伊拉克的任职之后,我来到阿拉伯半岛上最大的国家一沙特阿拉伯。沙特是伊斯兰教圣地,又有沙漠大国和石油大国之称。这片过去鲜为人知的土地,如同沙特妇女蒙着面纱一样,给人以神秘的感觉。沙漠绿洲上的现代化都市从北京到沙特首都利雅得赴任,取道阿联酋迪拜。一到迪拜,立刻领略到阿拉伯半岛的气候,又热又潮的海风迎面扑来。飞机到了利雅得上空,已是夜幕低沉。从机舱下望,这  相似文献   

3.
利比亚是北非的一个阿拉伯国家,面积一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而人口却只有一百二十多万。这个国家90%以上的国土是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不宜于农作。但是,在这广阔的沙漠下面却埋藏着丰富的石油,据估计,全部蕴藏量的有八十亿吨。利比亚的石油约在1953年开始勘探;1959年发现了泽尔登大油田;1961年开始出口石油;1963年年底,超过阿尔及利亚成为非洲最大的石油出口国;1964年上半年,它的产量占非洲原油总产量的52.2%。但是,利比亚的石油资源,都被美国以及英、法、意、荷、西德等外国石油垄断公司所控制。到1964年初,已有二十三个外国石油公司(半数以上是美国的)在利比亚勘探和开采石油,  相似文献   

4.
真正改变阿拉伯世界面貌的是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大发现。上世纪30年代初,现代沙特阿拉伯的创始人阿卜杜·阿齐兹在经过20多年的征战之后,终于统一了阿拉伯半岛约90%的土地,建立了沙特阿拉伯王国。当时的沙特阿拉伯,严格说来仍是个游牧式的部落社会,王国初创,国库空虚,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一年一度的朝觐。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每桶油价从34美元降为29美元,日产量从1,850万桶降为1,750万桶。这样大幅度的降价、减产将使该组织成员一年内减少收入320亿美元。在石油输出国组织14个成员国中,有一半以上是阿拉伯国家,即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利比亚、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在这种严峻的  相似文献   

6.
世界拾零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盛产石油的国家之一,但是,这个王国对利用太阳能却特别重视。一个完全利用太阳能来实现电气化的新型城市正在建设中。这座城市建在首都利雅得附近。为了实现这个计划,科学家曾进行了多年的科学研究工作,认为在沙特阿拉伯有着充分利用太阳能的优越条件。因为,这个国家有着面积为两万平方公里的大沙漠,这里长年气候干燥,天空总是晴朗无云。研究结果还表明,沙特阿拉伯全国领土每天从太阳接受的热能相当于一百六十万吨石油产生的热,而  相似文献   

7.
沙特阿拉伯     
自然和历史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封建王国。沙特阿拉伯王国包括汉志、内志、哈萨等六个省。全国总面积二百四十万零九百三十平方公里,约一半以上的地区是沙漠和半沙漠。最大的沙漠有鲁卜·哈利和内夫德。沿红海海岸是赫贾兹山脉,最高山峰达三千多米。国内没有河流,只有一些干谷,气候干燥炎热。全国人口约七百万,绝大部分是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属于瓦哈比派;此外还有少数犹太人、波斯人、印度人和非洲人。居民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和沙漠的绿洲中,绝大部分过着游牧生活,称为贝都因人。阿拉伯半岛有悠久的文化和历史,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就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因此,每年都有大批穆斯林前来这里朝圣。1963年,朝圣者约有二十万人。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的穆斯林,把朝圣一事看作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事件。伊斯兰  相似文献   

8.
海湾战争使沙特阿拉伯这个昔日的世界主要资金供应国目前正面临着近30年来最严重的资金短缺现象。根据西方金融界人士的估算,沙特与海湾战争有关的直接或间接支出达640亿美元。一些沙特人甚至认为,1990年8月到1991年8月的一年间,沙特的花费可能将达700-800亿美元。去年8月初海湾危机爆发伊始,沙特便紧急向西方国家购置了13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此后,沙特  相似文献   

9.
按照沙特阿拉伯和美国合作的计划,世界上第一个完全依靠太阳能的村庄将座落在离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五十公里的地方。这个花费几百万美元的工程将在1981年底完  相似文献   

10.
致命的误解 直到不久以前,中国还在阿拉伯世界广受欢迎:在大多数阿拉伯普通民众看来,这个国家是个忠诚可靠的朋友和令人艳羡的榜样,还经常以同情阿拉伯人民的姿态出现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的现代化奇迹也赋予了落后的阿拉伯国家以脱贫致富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于一九六○年九月。在此以前,西方主要的石油公司一再单方面降低油价,严重损害了石油输出国的利益。于是,伊拉克邀请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和委内瑞拉四国到巴格达举行石油生产国会议,商讨对策。会议决定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这五个国家就成为这个组织的创始国,并欢迎其他产油国参加。这个组织的宗旨是:协调成员国的石油政策,采取集体的行动,同外国垄断资本进行谈判,维护他们的石油权益。后来先后加入这个组织的有八个国家: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  相似文献   

12.
利比亚自从五十年代发现石油以后,很快成为世界大产油国和石油输出国之一。它的石油含硫低,质量好,开采方便,产地靠近海岸,运输也很方便。这些有利条件给利比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1958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仅135美元,1980年人均国民收入已高达1万美元。这个北非沙漠之国由穷国一跃而为富国。  相似文献   

13.
许多人大概想不到,在海湾西南岸有一个面积仅为1.1万平方公里的半岛国家竟是世界第二富国,它就是卡塔尔。这个结论是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卡塔尔在1985年的人均国民(全国37万人)生产总值为2.1万美元而得出的。更会令有些人感到意外的是,卡塔尔几乎是一个不毛之地,国土多为岩石和沙漠所覆盖,而且全境干旱少雨,年平均降雨量仅125毫米。但是在它贫瘠的土地下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为此人们又把卡塔尔称为漂浮在石油和天然气海洋上的国家。世袭埃米尔说起来,卡塔尔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1世纪时,卡塔尔人曾在巴林湾内居统治地位。7世纪中叶,它隶属于阿拉伯帝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23日,沙特阿拉伯国王沙特宣布把制订国家内政、外交、财政政策和监督这些政策执行的全权,授予现任首相兼外交大臣埃米尔·费萨尔·沙特。这是沙特阿拉伯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费萨尔1905年出生在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得。他是沙特阿拉伯王国创始人、已故国王伊本·沙特的次子,现国王沙特的弟弟,是沙特阿拉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沙特阿拉伯的领土分为汉志和内志两个部分,伊本·沙特是内志的酋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英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5.
富饒的石油資源伊朗是个有四、五千年历史的古国,位于亚洲西南部,面积一百六十四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約二千二百多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伊朗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中,十叶派占百分之九十以上。伊斯兰教在伊朗国家、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伊朗的石油蘊藏极为丰富。蘊藏量达五十多亿吨,在資本主义世界占第三位,仅次于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一九六四年产量达八干多万吨。但这些“黑色的金子”却完全为英、美等帝国主义所囊括,伊朗只得到了少許石油稅收。在伊朗,开采一吨石油的成本費,仅需一点二美元,而将其运往欧洲市場出售吋,每吨价格可达二十六美元。伊朗蕴藏的石油虽然丰富到經常形成石油噴泉的程度,但是,广大的劳苦大众,却点不起煤油灯!由于西方  相似文献   

16.
沙特阿拉伯是一个靠石油暴发起来的国家。在我们访问沙特期间,人们却经常对我们说,“我们不光有石油。”在我们访问了朱拜勒等地之后便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朱拜勒市可以说是沙特凭借石油财力推行工业化计划的成果。朱拜勒市原是沙特东海岸的一个小渔村,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建有11家大型石化厂和许多辅助工厂,年产石化产品800多万吨。这里的工厂规模大,有世界上最大的乙烯厂和甲醇厂,生产工艺和技术堪称世界一流,产品大部出口国外,经营管理非常出色。沙特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单纯依靠右油的经济将是脆弱的和短浅的,它于70年代提出了经济多样化的目标。从1976年实施第二个五年发展计划开始,政府便着手认真地抓基本建设、基础工业和石油  相似文献   

17.
唐志超 《世界知识》2008,(14):40-42
海湾六国(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阿曼、卡塔尔和巴林)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油库。根据统计,六国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球的45%(其中沙特占约20%),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占全球的1/4,日产原油近1650万桶。近几年,国际原油价格一路攀升。已由2001年的20美确跃升至今年6月的140美刀桶。海湾国家的石油收入也随之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8.
水竟然变成了商品,德国、美国分别从瑞士和加拿大买水。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水比石油还要珍贵,在沙特阿拉伯曾经有用20吨汽油换取1吨淡水的奇闻。人类用水量不断增加,如果对水资源不能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话,那么到本世纪,地球上将会出现严重的淡水危机。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供水不足。  相似文献   

19.
怀畅 《世界博览》2008,(13):28-29
中国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几乎是在第一时间,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就决定向中方捐赠5000万美元现金和1000万美元物资。随后沙特又向中国追加了包括帐篷和食品在内的紧急援助,并派专机送往成都地震灾区。为此,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沙特阿拉伯王国驻华大使叶海亚先生。在充满穆斯林风格的沙特驻华使馆中,叶海亚先生热情地请记者品尝来自沙特的红茶和蜜枣。红茶的香醇和蜜枣的甜美正如中沙友谊一样,让人难忘。"沙特"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幸福"。对于真正的朋友来说,也许对方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正如大使先生在采访中所言"患难之中见真情"。  相似文献   

20.
腊斯塔努腊港是沙特阿拉伯的一个重要港口,离伊拉克仅400多公里。沙特阿拉伯的大多数原油就是从这个港出口的;腊斯塔努腊有大型炼油厂,地面布满大型石油管道和冷却水道,还有许多由巨大储油罐组成的油罐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