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心理契约的理论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把心理契约引入导游员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导游员心理契约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导游员心理契约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契约的含义入手,分析了心理契约在图书馆中的意义和作用,阐述了构建心理契约的途径,并指出了良好的心理契约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契约的内涵及特性入手,阐述了心理契约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了心理契约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从心理契约角度提高工作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心理契约的理论和意义,并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分析了员工心理契约与企业员工培训的关系,并对如何结合员工心理契约提高员工培训的有效性,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探讨了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心理契约的内涵、心理契约建构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力争创建"双一流"高水平大学的形势下高校组织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心理契约失衡问题,并提出了建立良好、动态平衡的心理契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图书馆心理契约的概念,阐述了心理契约在军校图书馆文职人员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基于心理契约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心理契约的概念,探讨了心理契约在知识型馆员管理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在知识型馆员管理中构建心理契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心理契约是实验技术队伍与学校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首先,从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心理契约的内容出发,分析当前实验技术队伍心理契约破坏的3个方面,包括激励责任期望破坏、发展责任期望破坏和人际责任期望破坏。其次,提出了重塑实验技术队伍的心理契约,促进其心理契约平衡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无形的心理契约不仅释放着有形契约关系的影响力,也存在其衍生价值——心理契约信用。在经济全球化重塑的非传统雇佣关系中,隐藏着普遍的心理契约信用危机。如果心理契约存在的主体回归至广义古典学派界定的政府、企业和员工,则集合了有形契约信用和无形契约信用双重内涵的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其信用品质的交互影响、辐射影响,无疑构成为分析政府、企业和员工三方心理契约信用互动规律的简约路径。  相似文献   

10.
探讨心理契约对行政人格的影响机制,认为心理契约的形成发展过程是行政人格塑造的原动力;心理契约的结构类型制导着行政人格层次升华;心理契约的违背导致行政人格丧失。提出重塑行政人格的基础和根本途径分别是保持心理契约的平衡发展和通过引入激励式管理来重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11.
将组织心理契约违背与雇员之间的关系置换为营销情景下服务企业心理契约违背与顾客的关系,通过对263位经常接受银行服务的顾客进行定量研究和结构方程验证,得出如下研究结论:服务企业交易型心理契约违背导致顾客退出、抱怨行为增加和顾客忠诚降低、沉默行为减少;服务企业的关系型心理契约违背导致顾客忠诚降低、抱怨行为和沉默行为增加,对顾客退出行为影响不显著.交易型心理契约是顾客更加关注的心理契约形式,顾客对关系型心理契约的关注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2.
将心理契约理论应用到学生社团过程中,构建心理契约模式解决当前学生社团发展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介绍了社团组织和成员之间如何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模式,通过具体实践活动阐述了心理契约对增强社团成员的归属感,扩大社团文化活动的影响力,推动社团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等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以此来表明心理契约模式符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适合社团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梅开二度"这一成语尽管形成时间不长(清初),但在当代的使用中却出现在了不少不当的语境里。通过语料统计,本文基本找出了"梅开二度"出现的种种误用情况。但由于语言的约定俗成性,"梅开二度"的用法很可能会出现如下的扩展:从运用于"美好的事物再现"到运用于"中性的事物再现"甚至到"丑恶的事物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