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桃粉蚜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桃粉蚜一年发生20~25代,以卵在桃树枝条的芽腋或树皮裂缝处越冬。越冬卵3月下旬~4月上旬孵化,5月下旬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夏寄主上繁殖,秋季从夏寄主迁回桃树上,11月产卵在桃树上越冬。桃粉蚜的适温范围为15~28℃。测定5种药剂的药效,以氧化乐果、辟蚜雾、甲甲磷为好,应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2.
斯密二鬃蓟马寄主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启荣  王波 《贵州科学》2012,30(3):38-41
本文通过田间调查、室内饲养,研究了斯密二鬃蓟马的发生规律、寄主范围。结果表明,斯密二鬃蓟马在金花石蒜上1年发生约22代,10~17代为主害代。以成虫、若虫、卵在金花石蒜叶片近地面5~10cm处越冬。翌年4~5月为越冬代成虫取食、交配、产卵繁殖时期;8~9月为发生高峰期,发生量大,花卉受害重。在贵阳乌当百宜,共发现斯密二鬃蓟马的寄主植物为23种,分属于10个科,其中石蒜科、豆科、葫芦科、茄科为其适宜寄主。  相似文献   

3.
夫暗蜂Stelis franconica Bluthgen是西鄂尔多斯荒漠地区重要传粉昆虫火红拟孔蜂Hoplitispyrrhosome的初级盗寄生性天敌.本文报道了夫暗蜂除成虫外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幼虫的发育过程及成虫的寄生习性等生物学特性.夫暗蜂的危害主要发生在火红拟孔蜂的筑巢期,趁寄主蜂离巢采集之时,伺机潜入即将封口的寄主巢室将卵产下,幼虫孵化后杀死寄主幼虫、取食蜂粮直至完成发育.该蜂在西鄂尔多斯地区1年发生1代,以滞育的老熟幼虫茧在寄主巢内越冬.  相似文献   

4.
棉蚜多以孤雌胎生蚜在室内花卉寄主上越冬,冬季窖藏石榴上的棉蚜卵能正常孵化,1月搭起的蔬菜大棚棉蚜末见发生;秋季至冬前,次生寄主棉田棉杆上的有翅孤雌蚜始终保持一定比例,棉田翻田耕后棉杆上棉蚜越冬卵未见存活,而立于地面棉杆上的越冬卵可孵化。下雪丧,原生寄主黄金树上有翅弧雌蚜基本消失,春季原生寄主与次生寄主上棉蚜卵的饱满率及其孵化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5.
对杨叶锈病在上海的发生状况、病原菌冬孢子、夏孢子的形态及其越冬后的萌发和侵染能力进行研究。研究中未发现病菌的转主寄主,且冬孢子作用不明;在病叶上越冬的夏孢子能够萌发,用越冬夏孢子接种杨树可以导致发病。初步研究表明杨叶锈病在上海无转主寄主,初侵染源为病叶上越冬的夏孢子堆。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调查,观察记录食叶害虫绢粉蝶Aporia crataegi(Linnaeus)的生长发育过程和行为习性,明确绢粉蝶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绢粉蝶在宁夏银川地区1 a发生1代,以2~3龄幼虫聚集在叶囊内越冬;3月下旬,越冬代幼虫开始出蛰活动;4月中下旬幼虫进入老熟期,在寄主枝干上或者杂草堆里化蛹,蛹期近14 d; 5月初开始羽化,成虫5月中旬开始产卵,下旬出现第一代幼虫,7月中旬后进入越夏.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了我们实验室近三年四次引进野生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越冬代老熟幼虫时,所观察到的玉米螟幼虫寄生性天敌的种类,寄主昆虫与寄生性天敌的部分习性,以及寄生率的统计。  相似文献   

8.
<正>松毛虫脊茧蜂是马尾松毛虫幼虫常见的寄生性天敌,国内分布广泛。在苏皖地区对松毛虫幼虫的平均寄生率为1.8~20.1%。该蜂在苏皖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越冬代3~4龄松毛虫幼虫体内越冬。翌年2~3月寄主幼虫虫体缩小,两端微尖,中间隆起呈纺锤形,固定在树皮下或小枝、针叶等部位。越冬代及第1代成虫发生期长,幼虫有滞育现象,因此生活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蛹期19~24天。成虫在白天羽化、交尾、产卵,平均寿命7.7~24.7天,补充营养可延长寿命。成虫有较强趋光性,脊茧蜂的诱虫量与松毛虫发生数量密切相关。茧蛹期有5种重寄生天敌,全年平均重寄生率18.6%,其中以窄柄姬蜂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对危害毛竹杆部的重要竹蚧——拟白须盾蚧孤雌生殖型的形态、分布、寄主、危害、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等作了较全面的研究。该虫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一年发生两代,以雌成虫越冬。第一与第二代雌成虫出现时间分别为7月初和9月中旬。两代产卵和孵化盛期基本一致,分别在6月中旬和8月上、中旬。卵量7~94粒。每代卵的平均孵化率,分别是92%和87.7%。11月下旬开始越冬。主要天敌有跳小蜂、红点唇瓢虫、和寡节瓢虫。药剂防治用50%马拉硫磷和25%亚胺硫磷乳剂1:1000倍液喷雾,有85%以上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松梢螟天敌—长距茧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长距茧蜂(Macrocontrus resinellae Lin.)在南京每年发生4代,以卵在寄主体内越冬,次年5月上、中旬成虫出现,寿命5~7天,每头雌虫产卵30粒左右,卵期6天,幼虫期15天左右,蛹期20~30天。本文还报道了各虫期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保护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柿广翅蜡蝉越冬卵刻痕的分布与危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柿广翅蜡蝉在江苏省的危害.在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调查发现柿广翅蜡蝉越冬产卵寄主96种,其中74种为寄主新记录.根据刻痕长度和刻痕内卵量,初步列出了柿广翅蜡蝉寄主抗虫性序列.产卵是该虫的重要危害方式,受害林木新梢长度平均抑制率达26.9%.越冬卵刻痕呈聚集分布,以南面和东面分布较多.枝条含水率与刻痕长度和卵孵化率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黑尾叶蝉是水稻的重要害虫。防治病虫为害是夺取农业丰收的重要环节。用化学农药是防病治虫的重要措施。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使黑尾叶蝉等许多害虫产生了抗性,同时也污染了环境。因此,寻求更为合理的防治方法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头蝇为黑尾叶蝉若虫的寄生天敌之一。为此,我们观察研究了头蝇。此虫一年发生4~5代,以幼虫在黑尾叶蝉若虫体内越冬,越冬幼虫4月中下旬离开寄主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为成  相似文献   

13.
烟蚜作为烟蚜茧蜂人工大量繁殖的寄主,目前还以烟草为主要的寄主植物,但烟株的培育颇为费时,直接影响到繁蜂效率和成本。为了探明在生产上能替代烟草的繁蚜植物,以油菜、萝卜、白菜、烟草和茄子为寄主连续饲养3代烟蚜,分析和比较了烟蚜在不同寄主上各代种群数量的变化及产蚜量差异。结果表明,各代烟蚜的存活率以油菜饲养的最低,萝卜和白菜饲养的烟蚜的产蚜量多于烟草饲养的。因此,白菜和萝卜可以作为繁殖烟蚜的合适寄主,在较短时间内可繁殖出较多的烟蚜。  相似文献   

14.
板薯雅角叶蜂主要为害大薯(又名板薯)和薯蓣(又名淮山药)两种植物。在南宁市郊区一年发生不完全五代(含越冬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成虫羽化。成虫羽化后即交尾产卵,一雌蜂产卵36—178粒。幼虫期平均15.3天,成虫期4.3天,卵期6.5天,蛹期(含茧中的幼虫)21.7天。幼虫有群居习性,在饲料不足的情况下,便取食寄主物的老叶和嫩茎表皮。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表明,喷2.5%溴氰菊酯10000倍,敌敌畏1000倍,乐果1000倍液,对大龄幼虫防治效果均达100%。  相似文献   

15.
枇杷舟蛾是批杷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莆田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第一代成虫在8月出现,世代历期平均62.6天;第二代成虫出现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世代历期平均65.1天;越冬代成虫翌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世代历期平均209.8天.卵期1~3天;幼虫5龄,历期22~45天;越冬代蛹期141~170天;每雌可产卵105~287粒;成虫寿命3~15天.  相似文献   

16.
枸杞木虱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枸杞木虱在西宁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土缝及附近杂草枝杈处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虫开始活动,4月下旬在新发嫩叶上产卵.若虫孵化后营固定生活,取食芽梢汁液,导致新叶畸形,提早干枯落叶.在越冬代成虫发生期及第一代、第二代2~3龄若虫发生盛期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可有效地降低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稻水蝇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年发生 4代 ,世代重叠 ,发育历期世代间存有极显著的差异 ,虫态间发育历期除幼虫与蛹外亦呈极显著差异 .成虫越冬 .4月下旬越冬成虫大量出现 .4月下旬见一代卵 ,5月 10日为一代幼虫盛发期 ,化蛹在 5月 2 5日始盛 ,一代成虫于 5月下旬可见 .第二代 5月下旬见卵 ,6月上旬至 7月上旬幼虫发生 ,6月中旬至 7月上旬化蛹 ,6月下旬至 7月中旬为二代成虫可见期 .第三、四代幼虫分别发生于 7月上旬及下旬 ,第四代成虫于 8月中旬羽化 ,8月下旬达到羽化高峰并越冬 .第 2代危害严重 ,发生数量极显著多于其它各代  相似文献   

18.
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1月采用棋盘式抽样方法,调查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越冬代幼虫虫口密度,采用分布型指数及回归模型法探讨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型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马尾松毛虫越冬实际累积虫数为1190条,低于拒绝限下界(1347),说明不需要进行松林全面防治。  相似文献   

19.
探索桂东南松树针叶四种害虫越冬规律,建议在越冬代采取合理防治措施,降低越冬虫口,有效减少翌年害虫发生基数.降低对林木的危害程度和防治压力.  相似文献   

20.
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 1年发生3代,以卵和初孵幼虫越冬,越冬幼虫翌年3月开始活动,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孵化盛期,8月下旬为第2代幼虫孵化盛期,11月出现第3代幼虫。气温是影响刚竹毒蛾危害的重要因素,在防治上要抓住幼虫3龄期前和成虫期进行防治,使用2.5%溴氰菊酯、80%敌敌畏和柴油按1:0.5:50制成的油烟剂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