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测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定量测度和评价是加强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生态足迹法是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对生态足迹法的概念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作了简单述评 ,对生态足迹的指标体系与计算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最后分析了生态足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测度是由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指标体积组成的动态系统,其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各子系统的合理结构和发展模式以及子系统之间的发展协调程度.实验通过对空间测度建立指标体系,采用AHP方法结合可持续性的评价模型对三个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最后得出发展度和协调度的测度结果.由此推算出东北三省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为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改善措施提供了有力证据,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三省区的可持续性奠定了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应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对甘肃省2000—2008年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并利用曲线拟合对今后7年内的指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动态测算的9年间,甘肃省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均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经济社会的发展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呈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如果按照这种模式发展下去,可持续发展模式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减少生态压力,走经济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生态足迹法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方法是近年来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指标定量分析城市经济活动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可以为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确凿可信的依据。通过生态足迹指标,分析了传统线性经济的不足,阐明了循环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并以辽宁省铁岭市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法进行了分析,反映了该市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重点。对我国其它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测度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探讨--以生态足迹方法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的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 通过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模型、生态足迹模型中使用的生物生产面积类型,计算出了韶关市2002年的生态足迹. 另外,阐述了生态足迹指标自身分析的合理性、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可度量性,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该模型的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6.
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承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定量测度的指标,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度量和管理决策的依据,也是当前生态学、地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难点和理论前沿。由于区域系统的高度复杂性与不可实验性,如何定量评价区域生态承载力成为目前研究的难点。基于此,笔者在总结国内外区域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生态承载力诸多研究方法的实用性进行了探讨,指出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面临的挑战,为以后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是近来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定量方法.以平顶山统计年鉴为主要数据来源,运用该方法,对平顶山市2000~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分析了其组成特征和变化规律,针对平顶山市生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及其变化趋势,给出了改善平顶山生态环境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2007年江苏省旅游生态足迹和旅游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来测度江苏省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发现江苏省2007年旅游人均生态赤字达到0.0705hm2,江苏省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并对此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2004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前沿领域,其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介绍Wackernagel M等1996年以来提出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方法--生态足迹法,并运用此方法计算和分析湖北省2004年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湖北省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269 82 hm2.反映出目前湖北省的生产、生活强度已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云南省1992—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云南省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2)生态赤字存在,说明云南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3)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看,林地和水域表现为生态盈余,而能源用地、耕地、草地和建筑用地表现为生态赤字.综合分析结果,提出了未来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11.
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江苏省最大的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实地考察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其生态质量为生态质量较好级别,但面临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面积萎缩、生境恶化和管理混乱等问题,应积极采取相关保护和开发利用措施,实现洪泽湖湿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树林湿地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之一,为人类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以红树植物为主要植物群落,是中国惟一毗邻都市中心的红树林保护区.该研究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旅游费用法等多种生态经济学方法,评估该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该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年均总价值约为4.417 9×108元,水质净化、栖息地和气体调节的价值在总价值中所占比重最大,是该保护区的核心服务功能.在对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基础之上,探讨了该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福建省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水源涵养区、生态安全屏障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物安全岛屿,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进行科学评价,针对评价结果并结合保护区生态、社会、经济现状,提出植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郭剑丽  刘宁 《科技信息》2008,(12):202-202
为了更好地实现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设计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试论自然保护区中旅游开发的生态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自然保护区的涵义、功能的变化和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发展的意义,分析了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特殊性,以及旅游业对保护区的生态负作用;并对适合于保护区的旅游业新形式-生态旅游,从概念内涵和操作方法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度量方法,在评判生态可持续发展、地区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生态足迹分析方法通过对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的分析,构建人口容量的计算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金华市的人口容量分析中,以期为区域的社会、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新疆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26个,保护面积20.42万平方公里,约占新疆国土面积的12.3%。由于经费短缺等问题使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受到严重的影响[1]。同时,生态旅游业以其高利润,低开发度的特点顺应现代人“回归自然”的潮流,成为自然保护区迅速发展的一项新产业。文章以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例,提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8.
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郑允文等人提出的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湿地特征和资源现状,建立了一套针对性强、操作简便的湿地类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对其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得分80.2,生态质量尚属较好,但是保护区仍受到淮河过境客水和围网养殖的影响,建议加强保护区内各条河流关键断面的水质监测工作,逐步实施退耕还湖、还湿工程,为候鸟营造一个良好的停留、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近十年来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区域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基于熵理论分析该类保护区区域系统总熵变化与生态系统演化的关系,证实只有实时的对该类保护区引入负熵流才能确保该系统不发生崩溃演化,从而实现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从生态旅游的实质入手提出了开发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初步探讨了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的阶段,结合石人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