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直销20年,有太多的直销企业不断涌现。这些直销企业成为后起之秀。尽管他们在开业或起盘后表现出不同的发展之路,有的随着中国直销回暖的趋势走向正轨,有的却由于各方原因停滞不前,甚至逐步离开直销人的视线。在它们中,有的原本就是直销企业,也有的是从传统转型而来的新兴企业;它们中有外资,也有内资直销企业。无论走向如何,这些企业融入中国直销界,都为中国直销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国直销添了新丁。在2009年,随着中国直销行业的整体回暖,新开业和新开盘的直销公司越来越多,这些公司为中国直销注入了新血液,让更多的人开始期盼他们的下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风云焦点:打造太阳神特色直销朱厚丞所带领太阳神直销,在众多传统保健品企业转型直销的案例中,显得尤为珍贵。曾经以黑马之姿亮相厦门会议,因提出小康直销、剩者为王而备受争议,因创造珍珠店模式而让行业耳目一新的太阳神,厚积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传统保健品市场。的滑坡和直销市场异军突起,为了突破瓶颈,传统保健品企业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直销的转型之路,从大连珍奥、珠海天年、东盛制药到巨能集团等,先后做了直销转型的规划。但这些企业的市场反应却不尽人意,不但市场口碑不佳,有些企业甚至开盘数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加上和传统渠道冲突等矛盾,都让传统保健品企业的转型之路倍感艰辛。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执着是直销的好风景这是我一个曾经的直销战友写给我的一段话,虽然他现在已经离开了直销行业,但仍然还关注着以往的朋友们,让我感触颇深,很想与大家分享:经历过传统事业——做直销——回到传统,回想起来我就像在直销行业里看了一圈风景,但很想说,风景这边独好。做直销的人都很执着,不管是最后成功了,失败了'坚持了,放弃了,还是离开了,都在做直销的过程中,拿出了自己最大的热  相似文献   

5.
2006,是中国直销行业关键的一年,众多直销企业在国家政策的风云变幻中,实现着变革、转型并力图冲出重围。这一年里,不断地有传统名企踌躇满志地加入到直销阵营中来,誓言要在直销行业立稳脚跟,将直销这块饼做强做大;也有在直销领域搏杀数年的企业,因不堪重负陆续转投别途;而直销人鳄如安利、如新等老牌直销军团们,为了适应新的政策环境,痛下决心整顿经销商队伍、调整奖金制度,以配合中国政府对行业的高标准、严要求。  相似文献   

6.
他们曾经风生水起.在行业中堪称旗帜;头顶“元老”、“大佬”等称谓荣耀一时,而如今却徒留谈资。这些在直销20年岁月中曾名留青史的企业今何在?有人进,就有人出,在后浪滔天的直销长江中,前浪早已奔赴沙滩,或留得一汪清泉,或了无痕迹。  相似文献   

7.
日晖归来     
《当代地方科技》2004,(10):70-71
由于国内直销行业政策日趋明朗,曾经因为转型失败而一度陷八低调的美商日晖将再次登陆中国。  相似文献   

8.
单层次、8000万注册资本,2000万保证金.透明的报备披露制度……这一个个带有中国特色的直销规则、让许多习惯了多层直销的外资直销企业.内资直销企业和传统保健品企业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直销管理条例》实施后的半个多月中.除了欧瑞莲明确向媒体爆出首递直销牌照申牌的消息外.更多的消息是某些企业准备转型做特许经营、某些企业准备退出直销行业……  相似文献   

9.
《当代地方科技》2006,(12):14-16
为什么是黄埔 2006年中国直销的任务就是顺利过渡,直销公司的任务就是争取牌照,而中国直销人的任务就是稳定队伍。因此,2006年的中国直销在发展方面充满了疑惑与仿徨,急躁与动摇,低调是直销人的准则,低潮是行业的特写。但是,在行业表面的波澜不惊下面,实则暗潮涌动。当这些波动都毫不犹豫地指向行业的反面的时候,我们惊喜地看到了如新公司黄埔系统的坚持与执著,理性与睿智。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在中国直销行业的第一次诚信大调查中,有66%的人认为“不诚信是直销行业的普遍现象”,身边直销人的诚信平均得分仅仅60.08分。部分直销人的急功近利、见利忘义令人心忧,挑战诚信、漠视道德已成为他们心照不宣的生存之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你是从事什么直销公司。”在直销人俱乐部上万的会员中,有95%的人都是直销人。记者这样问朱军生,也合情合理。“我不是一个直销人,只是一个传统行业里的技术工作者。”他的声音里夹杂着一种对个人能力的强烈自信,而这种自信在瞬间也感化了记者。  相似文献   

12.
2005年9月1日,《直销管理条例》正式出台,它一方面确立了直销在中国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又为这个行业构筑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也就是说,在中国市场上活跃着的千百万直销人当中,有一部分人终于迎来了阳光春天,而另外的人则面临如下三个选择:一,退出这个行业;二,跟随原来的企业转型;三,重新选择能够拿钱的直销企业。  相似文献   

13.
自从直销诞生的那一刻起,培训就是直销的几大关键词之一,而在中国直销届也相继诞生了无数优秀的培训师,他们不但为直销商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技巧,更为直销事业的复制工作和推动行业传播、发展提供了基础动力。但是,在直销这个人人都是培训师的行业,至今活跃在中国直销界且培训师的光芒还没有被其他身份所掩盖的人已属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4.
如新(中国)继提出“蓝海战略”应对市场竞争之后,又推出了“健康直销”概念来引导发展思路,在敏感而混沌的中国直销行业刮起了一股清新的经营运作之风。 而直销作为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每个人的自主性将决定他们对公司具体政策的不同理解、执行和最终结果。笔者有幸分享到如新 (中国)三届寰宇领袖彭 放、张爱梅夫妇对此的见解,他们用精辟的观点阐明了直销人在“健康直销”实践过程中的责无旁贷,并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总结了直销人贯彻“健康直销”的几条可能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直销法规的高门槛和严格限制下,内资直销企业的经营成本与法规风险也大幅增加,一些企业因为“吃不消”而放弃直销转型传统;也有一些企业很看重直销的经营模式,对直销行业始终不离不弃,坚守国内阵地;另外一些企业面对国内直销政策难以获得重大突破的情况,它们最终选择了出兵海外。  相似文献   

16.
直销企业是中国直销行业的主体,他们的酸甜苦辣是这个行业在中国发展近20年的最核心部分。"2009中国直销企业责任与发展峰会"的最大收获之一,就是能够让众多的政府领导、专家、业界人士和媒体听到直销企业发自肺腑的声音。"责任与发展"是本次峰会的主题,而峰会中企业领导、经销商们,对责任和发展的理解程度,甚至超过了主题的预期。他们心中的责任,不仅仅是对社会的公益,更多是对企业经营、对行业规范、对个人行为的深刻反省和解读。他们意识到,中国直销业的发展,离不开直销企业、直销人这些核心力量对自身行为的完善。他们认为,没有责任感的行业、企业和个人,不会有真正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金融海啸像一块试金石,在试出了传统制造型企业积重的沉疴的同时,也凸显出直销行业的先进性和对社会的贡献值;放弃偏见,学会接纳与学习,是每一个身处直销行业的人对政府与传统行业的呼吁;而加快行业的开放力度,让直销行业更多地为中国经济建设发挥自己的社会责任,则是众多企业和企业家们的呼声。  相似文献   

18.
其实类似仙妮蕾德这种现象早期在中国台湾,甚至在其它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发生过,这也是直销或多层次直销在很多地方受人诟病的原因。在仙妮蕾德公司这些案例中存在两个议题,值得直销业的朋友好好思考、反省。  相似文献   

19.
瓜拿纳、万基、富饶,这些曾经万丈雄心的企业在中国的直销市场上演绎着一幕幕内资资本进军直销的悲壮奋斗史。而现在,海王似乎也正在步他们的后尘。 这是我们在内的众多希望民族直销企业崛起的人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多少渴望庞大的中国直销市场在壮大外资企业的同时,也能衍生出中国自己的直销企业群。我们多么渴望像海王这样的民族直销企业,能早日脱困! 但仅仅有旁观者的祝愿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企业要能找到困境的症结与脱困的措施。如果我们的这组文章能对海王直销的发展有所启发,则目的已达。[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直销,说到底是一门生意,做生意就不可避免地要担风险,但直销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生意。直销这个行业离不开直销新人,只有不断有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才能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从而令行业健康发展。但很多新进入直销行业的朋友,尤其是由传统行业进入直销领域的朋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