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农业机械化投资行为的一般理论,探讨了影响农业机械化投资行为的内外部环境因素,研究了农业机械化投资行为的形成机制及其演变过程,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农业机械化投资行为不平衡性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影响农业机械化投资效益的因素,揭示了评价农业机械化投资效益的特点及其原则,并提出了适合我国农机化现状的投资效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是农业机械化,农机服务产业化是加速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农机服务产业化的专业化经营,系统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四个特征出发,得出当前在我国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功能与作用主要体现在:避免农机重复投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经营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系统仿真的方法对农业机械化投资行为和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5.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耕地总面积、棉花总产量、农牧团场人口、农场职工平均工资等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的观点,并根据灰色关联分析原理,以《新疆生产建设新疆兵团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为依据,对这七个重要因素与每公顷耕地农机总动力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要素,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喀左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喀左农业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快喀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影响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对1994-2008年影响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子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计算各因子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及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结果表明:农民文化程度、农业劳动力转移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是影响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导因子,耕地经营规模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直接作用较小,但通过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文化程度的间接影响比较大,这对于制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提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四十年来垦区农业机械化是伴随着垦区农业共同发展起来的.农业生产中犁地、整地、播种、中耕、喷药等机械化程度已达90%以上,然而农时紧、强度大、费工多的玉米、甜菜、棉花收获机械化程度仍很低.其现状是玉米收获机械化有待完善提高,甜菜收获机械化在引进试验,棉花收获机械化还要重新起步.加之定苗、灌水等作业也大多手工操作,因而垦区机械化农业也只称为初级阶段.我们设想经过努力“九五”前半期完善解决玉米收获机械化,后半期基本实现甜菜收获机械化.同时经过九五期间的准备和试点“十五计划”末期基本实现棉花收获机械化是可行的.届时垦区农业已完全成为机械化农业,伴随农业高科技的引入和发展,垦区农业将率先进入现代农业阶段.  相似文献   

9.
一、国外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速度和水平由于各国的土地资源、工业基础、人口和农业生产等特点的不同,因而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速度也不同。国外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一般经历了20~30年不等的时间。美国实现农业机械化最早,从1910年开始成批生产拖拉机,到194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用了30年的时间。苏联于1927年开始实现农业集体化,在此基础上,于1929年开始对农业进行技术改造,1953年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用了24年的时间。英国1931年开始搞机械化,1933年生产拖拉机花了17年,到1948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并探讨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度农业生态效率,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1)2011-2019年,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出“N”型趋势,且地区间差异较大;(2)2019年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四川和云南的生产要素投入和碳排放产出均存在不同程度冗余;(3)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U”型趋势,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4)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受到规模化水平、机械化水平、受灾率、农民收入水平、环境规制水平与技术投资水平等多方面影响。结论 需从农业要素节约、高效投入,严格控制农业碳排放和加大农业技术投资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3方面对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提高和改进。  相似文献   

11.
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机械化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的指标,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的基础,农业机械化不仅改善了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也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劳动强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是目前主要的方向,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加强农业机械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自2004年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10年来,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013年底,耕收种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48%;农机结构不断优化;三大主粮作物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为:小麦93.7%、水稻73.1%、玉米79.8%;农机服务组织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机化水平,必须抓住薄弱环节,着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3.
测算出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份额,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运用生产函数法定量计算农业机械化投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率,采用Visual Basic(VB)编程对统计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再进行回归分析;以湖南省为实例,计算得到农业机械化贡献率的数学模型,并结合模型分析了各生产要素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存在的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以科学的发展观提出了拓展农业机械化的重点领域、促进推广体系和服务组织的创新、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提高农机人员素质等推动农业机械化健康、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农机化规模经营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影响程度,对于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近年来河南省农业机械化统计数据为基础,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原理与方法,将影响农机化规模经营的主要因素归纳为3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农机化规模经营影响强弱的次序为耕地面积、农机装备水平及农业投入.  相似文献   

16.
山区农业持续发展土地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地是影响山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以贵州山区为例 ,从土地质量、土地结构、土地制度、土地利用与保护等多个方面分析土地对山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认为山区土地破碎 ,土层浅薄 ,不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经营 ,对持续发展不利。而土地类型多样 ,人类影响较小 ,污染轻 ,开发程度低 ,则为山区农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乡村政府强制农民种植 ,摊派种植指标 ,土地税种多、税率高 ,在土地流转中农民不能自主等 ,也严重制约了农业的持续发展。为此 ,文章提出了针对山区特点进行土地利用 ,建立健全适合山区的土地制度 ,充分利用山区特点 ,发展天然农业、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 ,确保山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双对数计量模型对农业机械化有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耕地规模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之间具有相关关系;规模经营可能会增加对大型农业机械的需求,耕地细碎化会产生对小型机械的需求。指出,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和加强农村金融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都有利于建立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借助TOPSIS模型、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系统分析河北省县域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空间特征、关联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支撑。结果表明:1)2013年河北省县域农业机械化水平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方向性和地形分布差异:中南部偏东平原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北部偏西地区次之,西部丘陵区发展滞后;2)县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特性,区域趋同性比较明显,河北南部以高高集聚(HH)类型居多,北部以低低集聚(LL)类型居多;3)与OLS模型相比,GWR模型在揭示农业机械化水平空间非平稳性方面具有优势。在研究所选的自变量中,地形因子对县域农业机械化的影响较大且均为正向,耕地经营规模和种植结构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有正有负,但整体上为正。建议在高原县域采取适度增加耕地经营规模,调整作物种植比例等措施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在平原县域通过改变其他经济因素来提高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