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黄连药材,考察其有效成分溶出率的变化情况,并采用HPLC法,通过比对辐照前后黄连药材的指纹图谱,判断辐照对黄连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采取1Me V,0.67 k Gy/s剂量率,40 k Gy剂量电子束辐照黄连药材,其有效成分显著增加(P0.05),指纹图谱前后比对相似度在0.99以上,化学成分稳定,无辐照衍生物生成.因此,电子束辐照作为提取黄连药材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的辅助方法,是一种高效、便捷的工艺.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重庆道地产黄连、青蒿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与评价,为这两味药材的质量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所采集的重庆道地黄连、青蒿的铅、镉(原子吸收法)以及砷(原子荧光法)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黄连样品铅、镉、砷平均含量分别为0.208 1,0.072 1和0.951 6 mg/kg.青蒿样品铅、镉、砷平均含量分别为0.500 0,0.068 7和1.1980 mg/kg.结论:所测定黄连、青蒿药材的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绿色药用植物及制剂》相应标准.  相似文献   

3.
黄连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调查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大宗药材品种--黄连的生产现状,黄连附产物的资源着手,论述了进行综合利用的价值,介绍了开展黄连附产物综合利用的途径,分析加强黄连附产物综合利用的良好社会效益和显著经济效益,提出了开展黄连附产物综合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连解毒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解毒片是由“黄连解毒汤”改换剂型而来 .功效为泻火解毒 .用薄层层析法来鉴别黄芩、栀子两味药材在成药中的存在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成药栀子甙的含量 .方法简便、可靠 .可作为黄连解毒片的质量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5.
李广 《甘肃科技》2014,(3):135-136,30
对甘肃黄连种植地的环境质量进行检测评价。参照国家环保局《环境检测分析方法》布点采样,对黄连种植地的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和水资源质量进行分析检测。甘肃黄连种植地土壤环境质量达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灌溉水源质量达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标准;空气环境质量达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甘肃黄连种植地环境质量良好,适合黄连及其他中草药材的栽培种植,符合绿色药材栽培的环境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6.
黄连是中国特产的药用植物,向视为珍贵药材之一。通常以“雞爪黄连”为贵,何以形成雞爪的形状,是由于外侧芽不断发育的结果,形成直立的根状茎;若由内侧芽发育则成为商品所称的“毛毯黄连”,品质较次。所以当栽种时要选“当生”“当年”“原封”等形态的秧苗,始达其目的。并纠正过去对于“雞爪黄连”的错误认识甚至不明白其形态。追溯历史,明其来源。阐述形态,知其特性。选列病例,使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黄连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黄连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Agilent ZORBAX XDB-C_(18)(4.6×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 mL·min~(-1);柱温:28℃;进样量:10μL。对12批黄连进样检测,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12批的黄连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6个共有峰,各批次之间的相似度均大于0.982,说明不同批次之间的黄连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聚类分析,将12批黄连聚类为3大类,Ⅰ类包括S11、S12、S10、S4、S7、S5;Ⅱ类包括S6,S9,S8;Ⅲ类包括S1、S3、S2;主成分分析以共有峰对黄连进行综合评分,结果显示:S6,S9,S8为一类;S11,S12,S10,S4, S7,S5为一类;S1、S3、S2,为一类。结论所建立的黄连质量评价方法简单易行、稳定可靠、准确性高、稳定性及重复性较好,能够全面有效地评价黄连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应用医药用高浓度乙醇回流提取药材胡黄连的方法,以胡黄连酚苷得量和提取物中胡黄连酚苷含量为主要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优选胡黄连酚苷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由正交试验结果得出最佳提取方案为A1B3C3,即用药材量20倍的95%乙醇,分3次回流提取,共4.5 h,其中第一次加10倍量回流2 h,第二次6倍量回流1.5 h,第三次4倍量回流1 h。  相似文献   

9.
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选取不同的乙醇浓度、乙醇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地榆黄连灌肠剂的醇提工艺。最佳工艺为10倍药材量的7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1.5h。  相似文献   

10.
黄连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黄连是毛莨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是中国传统的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黄连对许多细菌、真菌以及病毒均有较好的拮抗作用.近几年来,随着老药新用的提出,黄连抗癌、降糖、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心血管功能、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药效不断被发现,其中降低血糖、调节心血管功能和抗癌作用是黄连药理研究的重点.随着对黄连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理机制不断地被发现,新配方和新制剂也将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