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当今世界,科学家们已经能对许多自然现象进行预测。比如,明天会不会下雨?明年小行星会不会撞击地球?某地的活火山会不会在下个月爆发?但是,科学家却很难预测一个人在下一分钟想什么,他会产生一个积极的想法,还是会冒出一个罪恶的念头?由此,科学家达成了一个共识:自然界中最复杂、最难研究的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人体内在的东西——人类的思维。科学家认为,如果能绘制出人脑活动图谱,就可以了解人脑的运行机理,监测人们的思维活动,也可以检测脑部疾病。  相似文献   

2.
何为思维?人们下过多个定义,且不断修正和完善。今天人们比较一致地认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对知识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有许多种分类方法,最基础的概念分为两类: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日本人正在研制能够加工知识的“第五代”计算机——学者们提出两个问题:智能计算机应遵循人脑运动状态呢,抑或数学逻辑?  相似文献   

4.
探索智力的奥秘──介绍科普新著《大脑如何思维》杨雄里,郑玉清人之所以被誉为“万物之灵”,是因为我们具有思维的能力,这是我们人脑所特有的功能。我们的智力缘何而来?我们如何进行思维?这是科学家和公众孜孜以求答案的大问题。随着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脑的...  相似文献   

5.
1997年,由IBM公司开发的国际象棋软件“深蓝”与当时世界男子第一高手卡斯帕罗夫之间的比赛,曾吸引了无数世人的眼球,电脑最终戏剧般地取胜。虽然人们对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已不再大惊小怪,但在有“人类智慧试金石”美誉的国际象棋赛场上,电脑打败世界冠军,这还是第一次。戏剧性的比赛结果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一时间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争论,而且争论的焦点早已超出了国际象棋本身。人们更关心的是,这一令人难堪的比赛结果说明了什么?难道由人类设计并操纵的电脑已经胜过人脑而天下无敌了吗?能自我思维的计算机“机器会思维吗?”这是一…  相似文献   

6.
长寿须葆脑年轻 现在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有的国家可达到80岁。人们常说:“现在的人可真长寿啊!”可是,人的寿命还应更长些,应该能活到125岁左右。这是生物的一般寿命,所以人只活到80岁,应该算是早死。 说人能活到125岁,有什么根据呢?这是根据人脑持续发育期算出来的。人脑的发育一般可到25岁。而人的寿命是脑发育期的5倍,所以25×5=125。脊椎动物的寿命全都可用这个算式来计算。 那么,人为什么会早死呢?原因是生活方式不正确。其中主要原因是膳食。过食、偏食,以及化学物质的影响都会缩短寿命。另外,熬夜、昼夜颠倒的生活会破坏人体生物节律,还有人们常说的运动不足,都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生物电子学     
结合生物工艺学与电子学的生物电子学,被称为时代的“明星”。它同神经科学与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领域有极大关系。但它是以什么为目标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正象人类对人脑的研究一样,生物电子学的研究肯定会有不小的起伏。  相似文献   

8.
究竟有没有外星人?这是一个人们常问的问题。然而要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就需要先回答另一个问题:究竟有没有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在太阳系以内肯定是没有的,那么,在太阳系以外呢?太阳系以外是那么遥远,怎么才能看清那里的的情形呢? 一群“猎星人”正孜孜不倦地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的“猎星比赛”,以期寻找到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今年1月,欧盟启动的一项耗资10亿欧元的人脑计划(HBP)称,欲在10年内重构人类大脑这一人体最复杂的器官。对此,支持者与批评者们各持己见。究竟谁才是正确的呢?多年以来,神经学家亨利·马克拉姆(Henry Markram)一直声称,十年之内他能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大脑。通过前期论证与调研,今年1月23日,欧盟委员会为此决定启动一项专门计划——人脑  相似文献   

10.
孙章 《科学》2013,65(3)
正恩格斯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有思维。动物的大脑中只有实物,只有在人类大脑中才有抽象的符号系统,并用以进行思考。思维是指人脑在感知和记忆的基础上,为寻找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或者为了解决某些问题而进行的思考过程。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因此思维通常表现为一种不出声的语言活动;当然也包括某些非语言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1.
大家知道,人为万物之灵,人类和别的动物比较,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头脑发达。既然如此,那么从结构角度来看,人脑优越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让我们来比一比脑子的大小吧!人脑的平均重量是1300克,这个数值比起许多动物来都要大得多,但却称不上"绝对冠军"。因为一些大  相似文献   

12.
贾万钧 《科学通报》1980,25(16):759-759
众所周知,抗原抗体反应最适比在血清反应的实际应用中是很重要的,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最适比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说它与抗原抗体的哪些分子参数有关?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时最适比与量最适比不一致呢?为什么当抗体量不变时量最适比偏于抗原过剩域呢?这些问题尚得不到解答.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结构特征和运动形式虽不象晶体那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已经能对许多自然现象进行预测。比如,明天会不会下雨,明年小行星会不会撞击地球.某地的活火山会不会在下个月爆发。但是,科学家却很难预测一个人在下一分钟想什么:他会产生一个积极的想法.还是会冒出一个罪恶的念头?科学家的共识是,自然界中最复杂、最难研究的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内在的东西,那就是人类的思维。科学家认为,如果能绘制出人脑活动图谱,就可以了解人脑的运行机理.从而可以监测人们的思维活动,也可以检测脑部疾病。  相似文献   

14.
能“移植”的电脑将人脑和电脑合二为一,一直是科学家所追求的梦想。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将芯片安装在人脑壳底部神经中枢之外,神经束通过芯片与人脑发生联系,人脑所产生的每一次思维,都会在大脑的500多亿个神经细胞中留下电子活动轨迹,而这些轨迹又都会在电脑芯片上反映出来,从而形成人的思维与物质世界之间信息交流的“通道”。可“穿戴”的电脑所谓可穿戴式电脑(WEC),通常包括一条特制的腰带或背心(电脑主要运算部件夹层)、无线语音处理器、供电系统和头盔式液晶显示器等,与人的身体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从功能上讲,它具有全语音操作和实时…  相似文献   

15.
大脑前额叶与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是人脑的重要功能.人类之所以具有高超的智慧,与人类大脑有着高度发达的思维功能是分不开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作出种种努力,希望揭开大脑思维功能之谜.自从十九世纪中期医学临床观察中发现大脑额叶损伤的病人出现言语功能障碍,进而在额叶皮层发现言语中枢(Broca 区)以后,逐渐形成了大脑功能定位的概念,即大脑的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生理功能.例如大脑枕叶与视觉功能有关,颞叶与听觉功能有关,顶叶与躯体感觉功能有关,额叶的后部与随意运动功能有关等等.那么,额叶前部有什么  相似文献   

16.
斯华龄  张立明 《科学》2004,56(1):20-2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一种能模仿脑功能的电子或机械系统.19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解决了人脑的逻辑思维问题,它的功能已经大大地超越了人类的逻辑思维.人脑还具有独特的形象思维和智能,当前的计算机不论发展得多先进,都很难代替人脑,尤其是在目标、物体和人的识别方面.  相似文献   

17.
人脑·计算机·模糊数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运动创造了人脑,人脑又创造物质与精神的文明。在物质与文化两类人造产物中最有特色的东西恐怕有两个,一个是电子计算机,一个就是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子计算机是数学的一种物化,它是人脑的廷伸。现在,计算机正从人脑的外向辅助工具转变为对人脑的内向模拟。提出了机器智能的问题。这个转变引起了数学上的变革,数学,在把客观世界清晰化,把人脑思维绝对化的前提下曾经谱写了何等美妙的乐章,今天却要求她重新摩写人脑智慧中最生动、最有特色的另一侧面——非清晰、非绝对化的一面。这似乎是与数学本身不相容的一种要求,然而,历史的辩证法却显出了一颗奇特的种子,这就是模糊数学。模糊数学,或者,非清晰性数学,是信息革命的重要工具,是软科学的语言。机器智能不可能等待人脑黑箱完全打开以后再搞,也不可能完全抛开这个黑箱去搞。人脑是思想的器官,就必有便于思想的结构,在其物质的结构之中,必然蕴藏着一定的数学形式结构和规律。思维科学—非清晰数学—计算机科学将形成机器智能发展的一个新的轴心。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的每种语言都是独一无二的,以独特的方式折射出人类历史的文化.语言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吗?人们对事件认识的差异与语言的差异有关吗?科学家们在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9.
宇宙的化学     
一、序言那夜空闪烁的繁星,自古以来,不仅把人们诱入到一个梦幻般的境界,而且,还给旅行者指引方向,给农民们指示播种期和收获期等,它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指针。人们何时才知道太阳、月亮也是那些繁星之一的呢?又从何时才开始奇异地想到太阳及星星发出的光是连续的,与我们在地球上使用的火是不一样的呢?  相似文献   

20.
正科学思维方式是科学认识及其成果在人脑中的积淀,概括了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认识特征。它不局限于方法论,也不能完全用本体论来取代,而是有着结构的规定性。科学思维方式形成于科学共同体的研究活动,是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