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方法将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丽珠得乐、氯波比利等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甲硝唑进行根除HP治疗。结果实验组总好转率为80%,对照组为56.6%;实验组HP阴转率为86.7%,对照组为14.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类合并HP感染后,根除HP可提高治愈和好转率。  相似文献   

2.
自1982年Warren和Marshll从患者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膜组织中发现幽门螺杆菌(HP)至今已十余年。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提示,HP与诸多慢性胃病有相关性。本组对,内镜检出的204例胃隆起性病变者(GPL)同时做活俭找HP,以探讨HP与胃隆起病变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对象420例病人,有上腹部不适的胃镜检查者。男性176例,女性评例,男女之比2.75:1,年龄18-76岁,平均48岁。其中经病理证实为胃癌92例,息肉样腺癌40例,炎性息肉48例,疣状胃炎70例。胃外压迫的胃隆起性病变来统计在内。全部病例在2周内均未使用过抗HP药物。1…  相似文献   

3.
结合内镜检查,从粘液池抽取清晨空腹胃液进行pH、游离酸、蛋白酶、粘液、胆汁酸及DNA的同步测定,运用微机处理数据。结果证示:pH值以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组最低;胃癌组最高;浅表、浅表萎缩及萎缩性胃炎依次递升,后者稍低于胃癌组;胆汁返流组居第三位。游离酸含量的分布情况与pH恰好对应相反。蛋白酶含量的分布情况与游离酸相仿,但在浅表性胃炎组即有明显的减少。所有胃病组的粘液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而以胆汁返流组最低,其次是胃癌,萎缩性胃炎组的粘液含量与胃溃疡组相似。胃液胆汁酸以胆汁返流组最高,其次为胃癌,三种胃炎与二种溃疡病组间未见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正常。DNA含量以胃癌组最突出,其次是胆汁返流组,其余情况与胆汁酸的分布特点相同。上述研究为临床进行胃功能检查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胡彩平 《科技资讯》2010,(21):246-246
目的: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下及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分析了56例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和临床资料。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27例,其中糜烂出血性胃炎7例、十二指肠球炎5例,出血性十二指球炎2例,消化性溃疡17例,十二指肠溃疡16例,消化性溃疡出血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炎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2例,呕血、黑便18例,非甾体抗药诱发出血6例。消化性溃疡在10岁前后儿童中为10.3%(3/29)和38.9%(14/16)(P〈0.001)。结论:儿童消化性溃疡多发于10岁后且常不典型。糜烂出血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是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非甾体抗炎药诱发出血是重要诱因,内镜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观察四磨汤联合铝碳酸镁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将内镜下证实的8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铝碳酸镁片,每片500 mg,每次1片,每日3次,嚼服。四磨汤口服液10m L,每日3次,治疗6周: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片,每片500 mg,每次1片,每日3次,治疗6周。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胆汁反流及黏膜炎症表现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胃镜检查查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2%)明显优于对照组(77.5%)(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四磨汤联合铝碳酸镁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比单用铝碳酸镁片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对1452例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中,诊断为慢性胃炎者1026例,其中胆汁反流性胃炎149例,占胃炎总数的14.5%。现将临床表现,内镜与病理表现加以分析,并对其病因、诊断和治疗问题加以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49例患者中男性97例,女性52例;年龄在18~69岁之间,平均年龄43.2岁,以25~45岁者为最多。1.2临床表现 主要为上腹部胀痛、烧灼痛或隐痛,餐后加重,常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服用制酸剂不能缓解。本组149例中上腹癌141例,腹胀137例,嗳气104例,恶心72例,呕吐…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糜烂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289例,占同期糜烂性胃炎884例的32.7%.其中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11例(23.9%).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90%.提示胃酸过高又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糜烂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共同的发病因素.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最重要手段.采用抗酸、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粘膜保护剂以及微波凝固等综合疗法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近年来我们用中药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中,治愈23例(63.8%),有效11例(30.5%),无效2例(5.5%),总有效率达94.4%.结论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近年来我们用中药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中,治愈23例(63.8%),有效11例(30.5%),无效2例(5.5%),总有效率达94.4%.结论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内镜下表现,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及病理特点。对207例疣状胃炎患者的临床,内镜诊断,幽门螺杆茵及病理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疣状胃炎的临床缺乏特异性。男性多于女性。胃镜下特点为病变多为多发,少数为单发,胃黏膜呈圆形或类圆形的脐状隆起,直径为2~8mm,少数为不规则形,隆起中央有脐样凹陷糜烂,有的覆盖少许血痂及黄色分泌物,主要发生部位在胃窦部94.2%,其次是胃体胃窦部4.6%,胃体1.2%。病理检查患者以轻中度慢性炎性居多,共174例(84.1%),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肠上皮化生33例(15.9%)。幽门螺杆茵阳性率为82.7%。疣状胃炎应作为一种癌前疾病,胃镜检查是诊断疣状胃炎的最佳手段,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疣状胃炎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采用超细电子胃镜检查的安全性、依从性和镜下疾病谱。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1011例患儿的临床和胃镜资料。结果101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临床表现以反复呕吐或间断性脐周无规律疼痛为主。镜下表现慢性浅表性胃窦炎770例(76.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0例(5.9%),过敏性紫癜胃肠表现25例(2.5%),上消化道异物20例(2.O%),急性出血性胃炎12例(1.2%),食管炎5例(0.5%),食管裂孔疝5例(0.5%),胆汁反流性胃炎4例(0.4%),幽门梗阻2例(0.2%),食管单发性息肉1例(0.1%)。结论超细电子胃镜对儿童检查其安全性和依从性好,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镜下以慢性浅表性胃窦炎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居多。  相似文献   

12.
结合内镜检查,从粘液池抽取清晨、空腹胃液,以其pH、游离酸、蛋白酶、粘液、胆汁酸及DNA值绘制直方图,对比胃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胆汁(碱性)返流性胃炎各自的图型特征,并用微机进行多元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胃液成分呈游离酸、蛋白酶、粘液含量降低,而胆汁酸含量升高,尤其是DNA含量居各组之首,与pH值之升高程度相齐,从而呈拱门状图型;胆汁返流组的胆汁酸含量最高,与DNA柱相平,亦与pH值的柱高相平,故呈三个高柱柱高相齐的特征性图型。消化性胃溃疡组的胃液成分图型与正常组基本相似,但胆汁酸与DNA柱有明显增高;而十二指肠溃疡组的突出表现为游离酸柱居各种胃病组之冠,蛋白酶和粘液含量亦相应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科尔沁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 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流行因素.方法:运用χ2检验和χ2趋势性检验初筛出11个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蒙古族、家庭成员胃病史和接触牲畜3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结果:所调查的608例胃炎、胃溃疡病人HP感染流行因素结果显示,HP阳性率为53.94%(328/608).结论:蒙古族、家庭成员胃病史和接触牲畜这3个因素可能是本地区HP感染的主要因素,并可认为HP感染可能是人畜共患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大理地区白族、汉族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白族与汉族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差异性,为防治白族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填补国内空白.方法:对1025例大理地区白族、汉族人群,经电子胃镜检查取胃窦粘膜3~5块,溃疡、癌肿者在不同部位取2~3块粘膜作病理检测及HP(幽门螺杆菌检测).关于HP检测,取经检组织作HPUT(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检测)试验,同时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P-IgG,两项检测HP均阳性为HP感染.结果:1025例中,HP阳性631例,阳性率为61.5%.白族感染率为62.3%,汉族感染率57.8%,)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本研究认为大理地区白族、汉族HP感染与民族和饮食习惯,年龄的关系与国内外报道相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诊断十二指肠炎简易方法。方法通过选用盲法超声检查,对高度怀疑的110例十二指肠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检查前禁水、禁食8 h以上。仰卧位晨超行肝胆常规检查时,于右肋弓下或锁骨中线内侧处使探头与肋弓呈70°C左右的夹角,进行扫查。结果浅表性十二指肠炎合并浅表性胃炎60例,间质性十二指肠炎合并萎缩性胃炎35例。符合率86.36%,其余5例为浅表性胃炎,10例萎缩性胃炎并部分肠化。结论设计盲法试验,旨在判断单一的超声影象检查,在无特殊准备的条件下,对十二指肠炎疾病的检出水平及其价值。超声作为胃十二指肠疾病普查、筛选的有效手段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对于HP阳性的慢性胃炎是否需要抗HP治疗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探讨德诺三联疗法抗HP治疗对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组织学改善的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的疗效;观察本疗法抗HP治疗后HP是否从胃窦向胃体转移;观察HP根除率。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收集1997年9月~1998年2月间消化门诊患者,有上腹痛、饱胀、嗳气等症状者,胃镜检查和胃粘膜HP检测两种方法证实为HP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胃炎。病程4周以上。年龄18~75岁,性别不限。检查前两周末服用抗生素或铋剂。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损害及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对试验用药无过敏反应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方案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2009年在兰州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该院)住院的早产儿胃食管反流45例,分为甲、乙、丙3组,每组各15例。甲组采用口服吗叮啉混悬液治疗,乙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丙组采用十二指肠管管饲+吗叮啉治疗。比较3种方案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结果丙组的疗效最好,甲组与乙组的疗效相似。结论:十二指肠管管饲+吗叮啉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PU)疾病之间的关系日渐明确,但HP与PU之间是否有直接关系未见明确报道。本文对胃镜确诊为PU的256例(男180例、女76例),平均年龄42.6岁的患者进行溃疡处和胃窦部粘膜各取2块组织,每处2块组织分别做1分钟尿素酶试验和PCR HP的DNA测定,发现溃疡处均为阳性220例(85.9%)、阴性36例(14.1%),胃窦部粘膜均为阳性212例(82.8%)、阴性44例(17.2%)。其中各种溃疡处HP阳性率分别为:十二指肠溃疡84.4%,胃溃疡78.6%,幽门管溃疡100%,复合性溃疡100%,吻合口溃癌100%。PU患者总阳性率高,而且溃疡处阳性率高于胃寞部,提示HP可能为PU形成的直接致病因素有关,其机制可能与HP菌体和鞭毛特殊结果以及菌体的酶、细胞毒素对胃粘膜屏障的直接损害或加上胃酸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方法:分别对61例DU和25例正常人(HI)进行了24h食管pH值监测,DU组为再分为有反流症状组16例和无反流症状组45例。结果:DU组18例酸瓣流计分大于DeMeester正常标准,占29.5%,显著高于HI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有反流症状组16例全部酸反流计分大于DeMeester正常标准,占10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中纤维内镜在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剖腹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不明原因急性消化道大出血须急诊剖腹探查的患者进行术中内镜检查,总结和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19例患者通过术中内镜检查明确了出血部位及原因,其阳性检出率达95%.其中十二指肠降部单发腺瘤2例,十二指肠水平部Dieulafoy病1例,十二指肠淋巴瘤1例,空肠间质瘤2例,回肠淋巴瘤2例,小肠海绵状血管瘤5例,小肠动静脉畸形5例,胃空肠吻合口出血1例.检查用时15-20min.患者经术中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后行相关手术治疗,术后无1例出现消化道再出血.结论:不明原因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剖腹探查时,术中内镜的应用大大提高病变检出率,及时明确出血部位而采取相应治疗,且定性准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