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思想教育的新思路应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以理想教育与信仰教育为本,德育工作者应从不太关注网络向建立网上德育工作阵地跨越,实现短期德育向终身德育创新跨越,实现从重视“共性”德育向突出“共性”与个性并存的德育创新跨越。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高校德育面临思想政治领域、化领域、伦理道德领域三个层面的严峻挑战,同时,也面临网络能够使现代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得到张扬;网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和民主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网络有助于改善人际交往,缓和人际冲突和矛盾的难得机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高校德育要处理和解决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注意提高学生网络道德素养,学会做人;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会学习;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革新高校德育的方式方法三大课题,整合好现有的德育资源,促进高校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重任,因此高师院校培养的应当是”高质量的合格”的师资.他们今后不仅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学生.还要以共产主义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才能保证教育出来的学生具备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道符情操.因此,高师院校这种培养‘人类灵魂工程师”特殊性质的学校更应当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理想是人生奋十的目标,是人生精神生活的支柱,是人奋发向上…  相似文献   

4.
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就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素质,献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和各种技能,而且要求使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品德修养,体魄意志和心理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树立自强自律,认真求实和“孜孜不倦”的学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德育与情感要把德育工作的目标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去,首先要了解学生,这在德育工作中尤为重要。在德育工作过程中,班主任应当了解本班的每个学生,注意对学生在感情、…  相似文献   

5.
张为为 《科技信息》2006,(12):111-1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德育内容、方法、途径、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校德育的教育模式,必须寻求新的突破与拓展,向现代经济道德拓展与延伸,要特别强调培养新的经济发展观、资源价值观和生态生产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必要的道德支撑体系和新型的经济道德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以德治国”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德育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高校实施“以德治国”必须重视德育建设,强化德育管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同时,认真贯彻“以德治国”思想,对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适应新形势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一是强化学生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思想教育;二是更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内容、方法、队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试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不仅要教给学生道德知识 ,更应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发展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诸多因素都对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提高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德育工作者应当从转变德育理念出发 ,尊重学生的道德选择 ,并通过不断提高其道德认识水平、道德决断与意志力来培养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9.
德育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个性的时代特征、忽视道德内化过程等 ,是导致中学德育工作“低效”甚至“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德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必须注意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闵建国 《开封大学学报》2002,16(4):49-52,60
高校秘书专业教育应注意优化学生的秘书职业心理,突出培养健康的秘书个性人格;注重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突出设置“能力实践型、创新扩展型”的课程;注重优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突出提高学生的秘书职业岗位能力,从而造就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秘书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将对高校德育产生巨大的影响,高校德育必须通过自身的改革去适应这一新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获得发展,这已是人们的共识。 问题在于如何认识这种适应。 在高校德育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问题上,目前有两种观点值得注意。一种是以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为着眼点,认为德育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就是去培育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体现的是“重应用、重技术、重技能、重现场”的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上以市场为主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宗旨;课程模式采用工学结合;建立学分制,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编写与课程模式相匹配的教材。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 ,全面培养学生的高尚思想道德情操 ,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较强的实验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 ,由此 ,我们不难看出德育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推动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 ,同时也不难看出强化德育工作能够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一、树立全面育人、德育为首的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导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就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 ,这决定着能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决定着能否真正搞好素质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必须使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德育工…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跨世纪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技文化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重大任务。因此各高校都在从优化专业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注意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来主动适应社会、适应市场。而高校体育也应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培养跨世纪人才服务.1认真贯彻学校体育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增强学生体质、学好科技知识服务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劳动者,包括体力和智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脑力劳动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正如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学生毕业后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重任。因此高师院校这种培养“人类灵魂工程师”特殊性质的学校更应当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在大学学习期间,逐步把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转化成为每个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和良好习惯,从而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人。什么是道德?道德乃是一种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以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为评价…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的深化,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为高校德育工作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同时也给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具体说要实现“七个”转变,才能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社会需要的高校德育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德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一个重要精神,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对此作了进一步强调,把两个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对外开放中,自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抵御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蚀,必然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高校体育的目标 ,是培养学生具有身心均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健壮体魄。高校体育教学必须深化改革 ,思路是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先导 ,体制改革是关键 ,教学改革是核心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增强民族体质是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高校德育工作也受到冲击和挑战,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出现不少严重问题,加强高校学生德育工作刻不容缓。为此,提出三点建设性思考:校,系各级领导首先必须加强对高校学生德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德育教师自身素质建设是搞好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关键;“政”,“教”,“管”通务协作,齐抓共管,才能真正搞好学生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引发了全社会各个方面的急剧变化,其中一个明显的方面是道德建设。以市场经济建立为轴心的我国当代社会的变革无疑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实现道德建设对市场经济的适应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