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贝尔奖精神: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于一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真善美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仅是诺贝尔毕生追求的理想和信念,而且是其所躬行的现实目标,并通过遗嘱使之得到确定;诺贝尔奖则使这两类精神,在奖项设置及其运作,奖励获得者及其成果,以及诺贝尔奖得主受教学校的教育理念等方面得到了继承,发扬和相互强化;弘扬诺贝尔奖精神,对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民族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发展,甚至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红外多重数码防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多重数码防伪技术"由湘潭大学会同北京友邦联合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历经16年研制,是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重点项目--"新型高效能量上转换稀土发光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之成果,也是国家"863"计划中独自的防伪技术项目.2004年3月,经国家科技权威部门项目查新,该综合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防伪力度达到国家A级.2005年9月,国家完成对本技术的验收,并被评为优秀项目.  相似文献   

4.
5.
1.惟一性数码防伪认证系统所有商品的编码是惟一的,所以造假者无法生产与制造相同的防伪数码。2.消费者便于识别与查询消费者购买到商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查询商品的真伪,有电话查询、网上查询、短消息查询等,非常方便。3.打假及时性每一个数码在每一次进行系统认证时,均会被系统记录下来认证的相关信息,包括:时间、认证的方式、认证的电话号码或IP等。根据某件商品防伪数码被查询的次数,及查询号码来源,就可以判断商品的真假,可以判断假冒商品所处的地区,可以及时提供准确线索通知执法部门,准确、及时的打击造假者。数码电话认证防伪查询方…  相似文献   

6.
正罗伯特·杨被判罚1亿美元,让"酸碱体质理论"丢了脸,能否唤醒受害者还未可知。至少在中国,2007年就开始有媒体质疑酸碱理论,媒体这些年没少报道;但"调节酸碱度"保健品照样大卖,"酸碱体质科普文"照样转发。一个没根据的理论长盛不衰,"酸碱体质理论"并非首例。表面尊崇科学实际缺乏科学精神的社会里,伪科学往往比科学更得人心。酸碱体质理论是挺像科学的。100多年前,还是科学家提出这个  相似文献   

7.
8.
<正>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艺术与科学专业委员会是为发展我国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跨学科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全国从事艺术与科学研究的跨学科工作者和热心艺术与科学事业的自然科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一直是人们讨论和争论的话题,到底是科学多一点还是艺术多一点,也是一直悬而未果的。时下,在神州大地上的企业培训课中更多的是:“沟通十法”、“合作十一种”、“如何讨好上司”、“怎样控制下属”、“恭维的艺术”、“企业生存厚黑”、“管理兵法”……书店里摆在堆头上或者是显要位置的几乎都是这一类书籍占多;机场里候机厅中的电视也是二十四小时播放着这一类节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争论的焦点问题,并就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进行了阶段性的历史考察,指出了在远古时代、近代和当代科学与艺术相互联系的不同特征。文章还对分析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That Maxwell' s electrodynamics the way in which it is usually understood leads to asymmetries that do not appear in the phenomena is well known. Albert Einstein The painter' s studio should be a laboratory. There one does not make art in the manner of a monkey, one invents. Painting is a play of the mind.  相似文献   

12.
13.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科学奠定了深厚的人文艺术背景.被艺术界强化的复古与创新的氛围,为近代科学的学术传统奠定了基础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艺术界的人文主义思想与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珠联璧合,为人们积极主动认识世界设立了目标并做出了良好的示范.这种现实与理想的诉求,进一步促使观察实验和数学方法完美结合.艺术界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相得益彰,在开启心灵之门的同时,也打开了近代科学之门.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的强盛,就没有近代科学所根植的丰厚的土壤.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学传播并不是一种单纯知识性的传播活动,而是一个通过传播主体对科学内容传播的解读与延伸,复合思想理念、艺术价值、娱乐效果等文化属性的传播过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展示方式的不断变革,能够带来"沉浸式"体验的新媒体艺术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科学传播之中。作为科学传播展示手段之一的新媒体艺术,只是科学传播的一种媒介,其创作与设计需以科学启蒙和科学内容传播为最终目的,以尊重科学传播主体、受众两个群体和他们的创造精神为基本要求,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以及"人"的思考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9):118-123
为了提高科学工作者创造性的科学素质和文化修养,需要讨论历史上科学创造性的野性思维艺术并展现跨学科文化诠释的样例。为此,选取并揭示科学发现在早期依赖的数学与图形载体相结合的野性思维艺术、古希腊自然哲学家若干命题中的野性思维的科学逻辑,科学与艺术联姻的跨学科文化诠释的野性思维,进而提出创造性的科学素质和文化修养的基本功训练,应遵循"功夫不在功夫之内,而在功夫之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前,人们的共识是:科学在人类文化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从而也主导着技术,其哲学基础是科学实在论。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建构论的出现,技术逐渐取代科学,占据主导地位。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这种主导权之争实际上是基于不会有答案的实在论与建构论之争。从科学实践的角度,基于辩证的新本体论的技科学,则会消解这种无果之争。  相似文献   

17.
艺术与科学虽然分属于人类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但是二者就其本质来说是同根同源的。本文在分析艺术与科学具有同根性与统一性的基础上,考察了科学的艺术向度与艺术的科学向度。真与美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的目标,科学的历程往往是通过求真达到求美;艺术的"美"很多时候是以科学的"真"为基础的,艺术的形象思维使得她有时候具有比科学更加非凡的预见力,因而具有比科学看得更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社会中,恐怕还没有哪一种社会力量能与科学、技术所起的社会作用相媲美.它们延长了人的寿命、增强了人的能力、扩大了人的视野、确立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甚至使人们无所不能.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起着如此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至于人们在分析某种社会现象时总会论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尽管这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并且常常在用词上把二者紧密联系起来或者干脆把它们简称为"科技".然而,这种不假思索的混同和简化却往往会造成诸多歧义和混乱.  相似文献   

19.
科学论自诞生以来,一度成为研究科技问题的一门国际显学。然而由于它的分析单位只关注科学或技术,却没有认识到科学或技术不过是众多世俗现象中众多行动者的一个,所以科学论这种过于狭隘的分析视角已开始显现颓势。近些年新兴起来的技术科学研究具有一种更加丰富有趣的分析单位,大有取代科学论之势。技术科学研究关注的对象不再只是科学或技术,而是整个技术科学网络中科学、技术、自然和社会等各个异质性行动者之间的相互博弈,强烈表现出一种彻底去中心化的世俗现象特征。  相似文献   

20.
科学数据共享技术平台构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进入21世纪的信息时代,科学数据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安全保障的作用更加显著,特别是科技创新直接源于科学数据的积累与应用。然而,科学数据作为一种新的战略资源和财富,只有被更多的人所共享,才能显示出其宝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