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叙述一个經济实用的电子自旋共振实驗。采用頻率为20至40兆赫連續可調的边限振蕩器,配合能产生0至20高斯恆定磁場和50赫0至2高斯交流調制磁場的螺綫管,測得自由基DPPH样品中未偶电子的Lande因子为2.004±0.027。并且給出当地地磁場的水平分量为0.39高斯、垂直分量为0.36高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西部、西南部和东部几组相邻的地磁台站各地磁要素日变幅的对比分析,发现各台站的地磁要素日变化具有空间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特征是趋势变化一致而幅度不同.结合一些实例,分析了野外观测资料用相邻的地磁台站的地磁要素数据通化时,通化结果有差异,并且这些差异与观测时间和观测季节关系密切.在实例中,磁偏角(D)、水平分量(H)、垂直分量(Z)及总强度(F)的通化值差异一般分别达到0.5′、6 nT、4 nT、6 nT,这样的差异值有可能影响震情研判.因此,在地震地磁监测工作中的定点连续观测十分重要,而流动地磁观测只应该作为一种补充和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滇中迤纳厂——鹅头厂一带是“鹅头厂式铁矿”分布的主要地区。为扩大本区内该类型铁矿的找矿远景,特别是为指导盲矿体的寻找,我们在分析区内物性及航磁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航磁异常△T换算磁源重力异常Gm,△T换算垂直磁化磁异常Z⊥,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和地磁日变幅逐日比方法,分析了天水台及邻区台站地磁矢量磁力仪FHD产出的地磁Z分量加卸载响应比、日变幅逐日比与台站500Km范围内Ms≥4.5级地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Ms4.5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多次出现至少两个台站(震中距500Km)在同一天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与日变幅逐日比超过阈值的现象。初步探究了适用于天水地区的加卸载响应比与日变幅逐日比的异常定量指标,对异常的分布与特点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地磁异常的敏感地区,为天水台今后以磁报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磁观测中的磁偏角测量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磁偏角的测量原理,提出了磁偏角测量过程中的3个主要误差来源,即用CTM-DI磁力仪测量的磁北方向、标志方向的误差及GPS测量的测点与标志间的方位角误差.运用误差传播定律对各方向观测的精度进行分析,并推导了磁偏角测量的中误差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了目前所进行的地磁3分量测量中磁偏角的观测精度.结合观测实践,对提高磁偏角观测精度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井下点位地磁数据采集精度直接影响到井下地磁定位准确度.针对井下小区域磁测数据在不同时域期间波动变化,选取美国FVM400磁力仪在井下实验场中,对6个基准点进行了3个太阳日的地磁数值的监测,通过数据预处理及统计分析了不同监测点的时域地磁数值波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小区域内单点地磁总场和三轴分量波动规律一致,波动变化表现明显.磁测数值稳定时域为00:00—08:00和16:00—24:00,不稳定时域为08:00—16:00.不同点位地磁数值时域波动数值较小,为20~60 n T,且在12:00达到了极值.同一时段测量不同点位在磁总场扰动值相对稳定,在井下地磁匹配定位时可用航迹数据相邻点做差运算来消除大部分时域变化磁数值扰动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析钻孔底部磁性异常体的不同产状、不同方向的磁异常场垂直分量及水平分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对磁异常进行解释,能有效地判断孔底磁性体的赋存情况,估算磁性体埋深。本文对不同产状(水平、向北缓倾、向南缓倾、向北陡倾和向南陡倾板状体等)磁性体(模板)产生的孔钻孔内底部磁异常特征归纳分析,总结井中磁测钻孔底部异常规律,为异常的解释及寻找深部磁性矿体提供参考。并将这一方法对泥河铁矿ZK0301孔实测曲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 在地球物理探矿的磁法勘探中,一般只是观测得磁异常沿某一方向的分量,若能由此求得磁异常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三个分量,就有可能从较全面的角度来分析结果,从而增强对磁异常的解释能力。如果我们观测的数据是在平面上得到的,那么上述问题已获得了完满的解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山区或在航空测量中所得到的是曲面上的观测数据,目前对此问题的解决,一般采取将曲面上观测得的值向上延拓到同一平面上,然后在此平面上进行位场转换。但由于此种方法要将曲面上得到的观测值向上延拓,就使所得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CHAMP卫星磁测资料建立的新一代地磁场模型POMME-4.2S和第10代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计算了2004年中国地磁台站的模型值,分析模型值和台站观测值的差异,引入了权重系数来评价台站观测值的整体误差.结果表明,卫星地磁场模型值和台站观测值的绝对误差有正有负,绝对误差并非都比IGRF小,但Y分量的绝对误差明显小于IGRF.X和H分量的均方误差,两模型相差不大,Y,Z,F,D,I分量的均方误差,POMME-4.2S模型小于IGRF.各台站同一分量的相对误差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Swarm卫星磁测数据,使用沿轨差分数据近似垂直向梯度的方法,计算并分析北向分量(X)、东向分量(Y)、垂直分量(Z)在全球的实测垂直梯度:△X⊥存在负异常中心,△Y⊥大致呈现南北展布,△Z⊥为东西走向.将强度值和空间分布与CHAOS-6模型得到的模型垂直梯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测垂直梯度与模型垂直梯度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M_S5.7地震前后的地磁异常特征,通过收集2016—2019年东北地区固定地磁台连续观测波形,运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法和地磁谐波振幅比法分析地震前后数据。结果表明:2018年5月28日前半年内出现了地磁Z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多台同一天或相邻两天同步跨越式短期异常2次;三岗、铁岭地磁谐波振幅比存在同方向不同周期不同步趋势异常,异常形态表现为趋势下降-上升-恢复,地震发生在异常恢复阶段;两种方法结合预测地震的发震时间和震中效果较好。可见,地磁多方法是地磁学预测地震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由中国及其毗邻海域航空磁力ΔT异常图得到的磁测数据和WGM2012模型的布格重力异常数据,研究准噶尔盆地及其邻区的重磁异常情况,了解重磁异常的基本特征,并综合分析该特征与地质构造关系.结果显示,准噶尔盆地重磁异常特征具有相关性,在异常的分布走向方面具有相似的特点,大多都沿山脉分布;但是在异常值方面则具有相反特点:在山脉地区磁异常一般为负值,布格重力异常一般为正值;在盆地地区,布格重力异常值一般为负值,磁异常值为正值.同时两种异常特征表现了准噶尔盆地山脉夹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设A和B是拟相似算子,△是Wolf本性谱σ_c(B)的任一个连通成分。本文证明了△∩σ_■(A)∩σ_■(B)≠φ及△∩(σ_■(A)∩σ_■(B))≠φ。并证明了若△σ_K(B)的一个连通成分,则△∩(σ_F(A)∩σ_F(B))≠φ等价于△∩(σ_■(A)∩σ_■(B))≠φ,进而给出△∩σ_■(A)∩σ_■(B)≠φ的充要条件,其中σ_K(T)=σ_■(T)∩σ_■(T),σ_■(T)=σ_K(T)\(P'_∞(T)~0∪P'_(∞∞)(T)~0),P'_∞(T)={λ∈C:v(T-λ)-μ(T-λ)=±∞},P_(∞∞)~'(T)={λ∈C:v(T-λ)=μ(T-λ)=∞}。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实测的地磁数据,提出一种基于泰勒多项式在超小尺度下的地磁正常场的模型建立方式,结合数据处理﹑最小二乘拟合法,利用泰勒多项式模型建立超小尺度下的地磁正常场,并绘制相应的局部地磁图.经实验证明,超小尺度下的泰勒多项式地磁模型能够相对精确的描绘地磁正常场的分布.这为建立超小尺度地磁模型提供了参考,也可为小尺度内测量磁异常提供可靠的参考场.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1969—1972年19个大地磁暴时的F_2层骚扰,发现30°N-42°N和43°N-50°N这两个地磁纬圈上的F_2骚扰暴时变化,相当好地遵循地磁暴的赤道D_(st)变化。探讨了从局地地磁资料中提取暴时分量以代替D_(st)的可能性。分析表明,局地地磁资料通过滤波处理是有可能分离出类似于D_(st)的暴时分量的,它在予测F_2层对地磁的响应方面与D_(st)也是等效的。最后理论分析表明,赤道环电流粒子可能加热亚极光带的热层,贡献于引起中纬F_2骚扰的暴环流,从而解释了D_(st)和D_(st)(△f_0F_2)的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铜矿(化)体的分布位置,利用地面高精度磁测方法,观测到磁异常。通过分析地面高精度磁测异常特征,解释磁异常的地质原因,推断矿(化)体的赋存位置、控矿构造的空间特征、构造与岩体特征,确定了铜矿的分布区域与位置,经钻探验证结果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属于国家整装勘查区域,矿床成因与中酸性岩体关系密切,通过开展矿区及外围重力测量,圈定隐伏中酸性岩体的范围,中酸性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为芦子园夕卡岩型铅锌铁多金属矿床的有利成矿地段.在此基础上,分析已知矿床点与剩余重力异常及磁测、化探异常的关系,并对重磁异常进行反演,有效地指导了找矿工作的部署.  相似文献   

18.
如何根据地面上测得的磁场来推断磁性矿体的位置,这是磁法勘探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假若磁性体的磁化强度垂直于地面,称这种磁性体是垂直磁化的,由它产生的磁场强度的垂直分量记为Z(?)。这时磁性体浅部主体部位一般就在Z_(?)极大值的正下方。但是,由于磁性体受地磁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其磁化强度不垂直于地面,称这种磁性体是斜磁化的,由它产生的磁场强度的垂直分量记为Z_(?),而在斜磁化时,磁性体的位置与Z_I极大值的关系较为复杂。在Z_I极大值的正下方不一定存在磁性体。因此,如何根据已测得的斜磁值Z_I转换成垂直磁值Z_I(假想将原来的磁性体换成垂直磁化的同样形状的磁性体,这时它所产生的磁场强度的垂直分量)就显得有其重要性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提高微波铁氧体调制器的载波抑制度P _(?)出发,从信息空间到信号空间的一般映射过程中找出载波能量最大限度转移到边带的条件.并且对铁氧体调制器的转移条件进行了详细推导,得出引起线余载波因素的公式.P_(?)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上一致.本文还推导出调制损耗公式,一般情况下,当调制器和激励器的参数:T_(12)、ρ_1、ρ_1、ρ_2、δ、τ_u/T,以及西△_+、△_-愈小,调制损耗L_M(db)就愈小多 在δ=0,T_(12)=1,ρ_1=ρ_2=0的理想调制情况下,得出L_N=.96 db,这是与任何0—π调制器的最佳调制损耗数值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地面、航空、海洋和卫星磁测资料构建的最新一代高阶地磁场模型NGDC-720-V3,计算青藏高原北缘地区地壳磁异常7要素和X、Y、Z 3分量的垂直梯度和水平梯度,分析磁异常及其梯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磁异常与该区地质构造的关系以及与该区其他地球物理场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北缘的地壳磁异常较弱,磁异常梯度较小,基本呈东西走向分布,并且具有北高南低的趋势,可以清晰地看出盆—山构造特征.青藏高原北部磁异常的强弱与重力异常值的大小呈反相关关系.在对磁异常与温度场的相关性的研究中发现强磁异常地区地温梯度高于弱磁异常地区的地温梯度,磁异常越强的地区地温梯度越大.在对磁异常与地震波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强磁异常地区的地壳结构有利于地震波传播,弱磁异常地区的地壳结构减缓地震波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