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废润滑油再生回收率低和废弃物多的问题,提出了应以加氢再生为主流工艺;通过对比分析国外KLEEN、KTI、HYLUBE、REVIVOIL和PROP等装置的运行经验和国内新瑞公司、科林公司以及其他研究者的成果,得结论:废润滑油加氢再生的突破点在于预处理工艺和加氢催化剂的研究,但鉴于催化剂本身结构和组成的限制,加氢再生工艺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在于预处理工艺;通过建立高效的检测和筛分技术,能够将废润滑油分类送往适合的加氢再生工艺装置,将会极大的促进废润滑油再生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兰州石化炼油厂润滑油加氢补充精制装置技术改造及其运行情况,通过合理利用停工装置的设备,使流程改动不大,装置改造后减一线馏出口、半成品脱酸率比改造前提高14、16%,后续酸碱精制装置精制深度平均降低4%。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废润滑油处理不当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对废润滑油进行再生,不仅能够解决环境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危机;通过分析废润滑油的来源及组成,比较现有废油再生技术的优缺点,总结出只有采用高效的溶剂萃取、剧烈加氢或者全面使用发烟硫酸处理的方法才有可能彻底除去废油中的非理想组分;然而,仅仅通过提高加氢精制的苛刻度,单一催化剂难以实现目标,组合加氢再生工艺为最佳选择;首先加氢保护剂可以除去废油中的杂质以确保装置的长期运转,其次通过加氢异构催化剂提高再生油品的质量,最后加氢精制催化剂确保最终产品的稳定性;综上,将多种催化剂形成并联或串联加氢再生工艺,能够显著提高废润滑油再生收率以及产品质量,并且改善废油再生工艺装置的稳定性,是未来废油再生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李展峰 《甘肃科技》2005,21(1):40-42
通过利用特定的阴阳离子树脂的方法将加氢润滑基础油中的极性成分分解为强酸、弱酸、中极性、弱碱和强碱等几个成分 ,并且利用膨胀计的方法对这几个分解后的成分进行了氧化实验测试 ,发现 :含硫成分对油品的抗氧化作用比较明显 ,含氮成分对油品的氧化抑制作用最弱。并对该部分进行了红外光谱、族组成和元素分析。由分析结果发现 ,该极性部分主要由一些含硫、氮、氧等杂原子的芳香族化合物和部分胶质组分组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科,对塑料光稳定剂的发展、种类、作用机理和国内外生产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市场上生产较多的两类光稳定剂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丁二烯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制备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CC等装置所产少量丁二烯对C4馏分的进一步加工利用有很大妨碍,采用选择加氢除去丁二烯是经济可行的办法,因此,对催化剂的研究具有实用性和必要性,文中简要介绍了丁二烯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丁二烯催化加氢的反应机理,研究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催化剂载体、活性前身物、制备方法、制备条件和后加工过程对催化剂物性和催化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指出Pd基双金属催化剂是该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使用热失重分析仪对TMP,PMP,TMPM,GW540,Tinuvin770等小分子型受阻胺光稳定剂、TMPM的均聚物PTMPM和PMPM的均聚物PPMPM、一系列具有不同单体配比的PDS,TMPM和PMPM分别与MMA,St,MAA,AA共聚得到的共聚物等受阻胺类光稳定剂进行了热失重分析(TG)。实验发现小分子型的受阻胺光稳定剂的热稳定性均较差,它们的热稳定顺序是TMP〈PMP〈TMPM〈GW5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纳米铜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金属铜基催化剂上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国内外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纳米金属铜基催化剂的改性、制备方法及助剂对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以后的研究方向是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分散度及在较低温度下对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有着较高活性和选择性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耿珊  魏泰  张岩  田成刚 《甘肃科技》2023,(9):103-107
由于摩擦而造成的能源损耗占整个能源损耗的30%以上。机械设备运转时,相互面接触带来的摩擦和磨损是设备丧失工作性能的主要原因。为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减少能源消耗,在润滑油中添加提升润滑油性能的添加剂是当务之急。文章通过介绍现今常用添加剂的种类、作用机理、润滑油添加剂研究的热点,提出润滑油的添加剂技术需从新设备的发展趋势、环境保护及基础油的发展趋势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研发。  相似文献   

11.
针对菜籽油应用于润滑油基础油抗氧化性能比较差的缺点 ,合理地选用在矿物基润滑油中作用性能良好的抗氧剂 ,考察其对菜籽油抗氧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 ,DNA和 Tp 两种添加剂能显著提高菜籽油的抗氧化性能 ;T2 0 2、Cu DTP等在矿物基润滑油中起着优良抗氧化性能的添加剂在菜籽油中作用效果不显著 ;在矿物油中兼起抗氧作用的 T70 6在以菜籽油为主的基础油中抗氧抗腐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汽油机油基础油和添加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汽油机油的质量和使用性能随着现代汽油机的设计和驾驶工况的变化以及环保节能的要求而不断发展 ,相应地对基础油和添加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球锈蚀试验 ( BRT)、氧化安定性试验 ( TFOUT)、程序 VE油泥生成和阀系磨损试验的试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考察了基础油和添加剂对现化汽油机油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协和作用。结果表明 ,为了满足现代汽油机油性能的要求 ,对基础油和添加剂必须精心选择和设计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3种固体碱的强度及脱除硫化氢性能,开发出了用于脱除轻质油品中硫化氢最适宜的固体碱。该固体碱不仅对硫化氢具有较高的脱除活性和吸附容量,也具有高抗压强度及耐油性,且失活后再生效果良好。在实验室小试装置上进一步考察了高径比、空速等对固体碱脱除硫化氢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径比和空速越小,固体碱脱除硫化氢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4.
可生物降解润滑剂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论述了可生物降解润滑剂的研究意义及生物降解性、生物降解润滑剂的定义,介绍了生物降解性及生态毒性试验法,对具有生物降解性润滑剂的基础油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以植物油作基础油的润滑剂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光谱法表征了未知组成的润滑油黏度指数改进剂,用1H-NMR确定其主要序列结构和各种单体的聚合比,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并将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联用确定其聚合度。将所述方法用于九种黏度指数改进剂样品的综合分析:1#~8#样品的化学组成为乙丙共聚物,序列结构以EEE、PEP、EPE和PEE结构为主,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在52000~120000之间,多分散性在1.90~2.90之间,并分别计算其平均聚合度;9#样品为乙丙共聚物和聚苯乙烯的共混物,序列结构以(PE)n为主,两种组分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40969和103383,并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出两种组分的质量分数及单体平均聚合度等参数。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苯甲酰氯和间苯二酚为原料、液碱为除酸剂,酯化合成然后精制得间苯二酚单苯甲酸酯的工艺.研究了酯化反应中温度、物料配比、pH、间苯二酚水溶液的浓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获得了较佳的酯化工艺条件:苯甲酰氯与间苯二酚的摩尔比为1.15∶1;pH值为7.5;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1.5 h;间苯二酚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酯化反应收率为88.6%.考察了结晶溶剂配比、温度对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影响,经实验评估得到了较佳的结晶工艺条件:结晶溶剂甲苯的体积(/mL)与初产物的质量(/g)之比为2.5∶1,结晶温度为30℃,结晶收率为95.0%.优化工艺条件下产品的总收率为84.2%.  相似文献   

17.
普通稠油化学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普通稠油化学驱的研究进展,分别讨论了普通稠油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和复合驱.对国内外稠油化学驱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了总结,提出了稠油化学驱技术发展中需要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苯并三氮唑类衍生物因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其光化学与光物理研究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介绍了苯并三氮唑类衍生物作为紫外光稳定剂的特点、种类、研究现状以及应用,指出了苯并三氮唑类衍生物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的机制,并分析了这类化合物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ZSM—5分子筛和拟薄水铝石为原料,硝酸镍为镍源,采用挤条成型及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镍负载量的催化剂。通过N_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对自制催化剂进行了临氢降凝反应评价。结果表明,负载适量镍可以改善催化剂的孔结构和酸性;在反应温度为280℃、空速为1.0 h~(-1)、氢油比为500、压力为15 MPa的条件下,使用镍负载量为5%的催化剂,可得到凝点为-19℃,收率为62.4%,黏度指数为92的润滑油基础油。  相似文献   

20.
低温浅层油气井压裂液破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在低温浅层油气井破胶技术及压裂液的研究进展,对氧化-还原破胶体系、耐高pH值酶破胶体系、水解生酸破胶体系、胶囊破胶剂及自生热压裂液、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低温破胶原理、特性以及现场应用作了介绍,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