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1995-2010年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城镇化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招商引资数量、人均教育支出、R&D经费投入共五项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实证研究方法,对玉屏县县域经济的增长进行计量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招商引资数量、人均教育支出、R&D经费投入都对玉屏县县域经济的增长有正向推动作用,其中招商引资数量推动作用最大,R&D经费投入推动作用最小。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婷 《科技成果纵横》2012,(4):12-13,22
R&D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知识的总量)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创造性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它是科技活动中最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部分,是整个科技活动的核心。R&D活动能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国民财富的积累,因此,R&D活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实力。一、辽宁省R&D投入的总体概况经费投入。2000年以来,辽宁省R&D经费内部支出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1%,2009年达到232.4亿元,位于全国第7位。R&D经费投入强度,即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科技创新上努力程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在对中国R&D经费投入规模、强度、效率和结构进行国际比较基础上,指出了中国R&D经费投入增速下滑、结构有待优化、效率依然不高、企业科学研究占比偏低、财政科技支出R&D导向不足等特征.2018年中国R&D经费投入强度为2.19%,这一水平不仅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和国际R&D经费投入强度发展规律,且明显优于处于...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差异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空间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1993—2013年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和路径设计提供依据。得到以下结论。1)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快速增长,县域间的差异扩大;县域人均GDP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趋同性在增强。2)京津唐地区一直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河北省大部分县域的人均GDP处于较低水平,"涞源县–高阳县–武邑县–枣强县–邱县"经济冷点带逐渐形成;县域人均GDP呈现"东北–西南"的走向分布,并且整体上呈现强化趋势;经济发展重心以文安县为核心,呈现"先西南、后东北"的"V"形变动,东北方向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强化。3)与OLS模型相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明显改善。人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以及城镇化水平等显著促进了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青海省2000-2007年的R&D经费内部支出、科技人员投入、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和GDP数据,通过T型关联度分析了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结论表明:青海省R&D经费支出、科技人员投入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与青海省国内生产总值均有正相关关系,但是科技投入对青海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6.
 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研发经费体系的发展历程。以科技研发经费发放全过程为视角,分析了科技研发经费发放主体、数量、领域及类别、对象。通过数据描述和文本分析,发现:(1)各部委尤其是财政部和科技部是政府经费发放的主体,财政部主要负责财政拨款,科技部主要负责经费分配,但总体来说企业在科技研发中投入更多经费;相应地,R&D经费支出的执行部门按支出数量排序,依次为企业、研究与开发机构、高等学校;(2)中国科技研发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占公共支出的比例递减,但近年来稳定在4%左右;R&D经费投入强度逐年递增,且已超过一些发达国家;(3)虽然基础研究在R&D内部支出中所占比例最低,但科技经费的管理方开始越发重视基础学科;(4)科技专项计划类型的资助面向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现实需求,说明中国科技研发经费体系兼顾基础研究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31个省市地方科技规划中R&D经费投入强度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十一五"以来,我国省级政府R&D经费投入强度的目标值设置及完成度。研究发现:规划目标领先省份基本具备较高的规划执行水平、规划目标跟随和滞后省份的目标完成度较低、东北地区科技规划执行水平有所下降。研究认为:地方政府应加强规划前期战略研究,科学合理的设置R&D经费投入强度目标值,加强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引导作用,并将R&D经费投入强度执行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正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基于安徽省1978—2012年的城镇化率和人均GDP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安徽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数量水平具有双对数关系,同时经济发展对城镇化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则相对有限.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原因,安徽省过于注重发展大型城市而忽视小城镇建设,造成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水平.安徽省需要调整城镇化发展动力,重点开发县域,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城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R&D模式具有一般规律可循。将南京市2002—2008年R&D强度、R&D来源和R&D支出结构,与发达国家同期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R&D投入强度基本符合规律,但政府R&D投入比例偏低、基础研究经费比例偏低。为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建议南京市加大政府R&D投入力度、优化政府R&D结构,充分调动企业R&D投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而技术进步有赖于R&D经费的投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R&D经费投入强度偏低。且由于国情的特殊性,不可能承受超过国力的R&D经费的投入,必然的选择是提高有限的R&D经费的效率。因此,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R&D经费资源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始终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R&D经费的合理配置,最基本的是要在三大研发主体、三大研发活动以及各主体内部间进行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模型对云南省边境县域GDP及第一、二、三产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边境县域产业结构模式相同的在空间分布上趋于相对集中;第一产业对边境县域经济增长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的有勐腊县;第二产业对边境县域经济增长起到阻碍作用的有贡山县、盈江县、江城县、勐海县、绿春县、金平县;第三产业对边境县域经济增长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的有腾冲县、瑞丽市、潞西市、景洪市、勐海县、富宁县;根据增长分量、产业结构分量、总偏离量将边境县城经济发展类型划分为发展优势区、发展平衡区、发展劣势区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科技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协整的方法对我国1996~2008年的不同投入主体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和企业科技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即政府科技经费投入、企业科技经费投入的增加都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原因,而且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要明显高于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为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尤其是企业的科技经费投入,强化企业在研发投入中的主体地位;政府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的同时,更要注重发挥政府科技经费对企业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科技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甘肃省1991-2005年的R&D经费支出、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和GDP数据,通过灰色相对关联度分析了科技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结论表明:R&D经费支出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投入均与经济增长有正相关关系,且R&D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着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科技创新指数对人均GDP水平和GDP增长的作用,对影响科技创新指数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指数对人均GDP与GDP的增长均呈现正的推动作用;人均政府支出、市场化指数对科技创新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而人均居民消费支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科技创新的作用在统计上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正确认识R&D活动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辽宁省R&D活动投入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旨在为研究制定辽宁省R&D活动相关政策,提高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杨赟 《创新科技》2013,(6):26-28
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对2000-2007年河南省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从单因素和多因素角度进行了分析。使用两种数学模型得出的分析结论是一致的,即R&D经费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相对于其他科研投入形式是积极的,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是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强度是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GDP)之比.这两个指标是国际上用于衡量一国或一个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努力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观察和分析科技实力、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空间、人口、经济、社会生活四方面选取17项指标构建了评价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各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以综合得分为变量对福建省县域城镇化水平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即城镇化水平高的县域之间相邻,城镇化水平低的县域在空间上也相邻:同时福建省区域中心城市对其周边县域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2003—2012年31省份的R&D经费投入、R&D人员投入与其GDP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发现:科技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相比而言R&D经费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要大于R&D人员;科技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之间呈现阶梯态势,东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在不同省份之间并不相同,而且打破东中西的区域界限。为此我国政府制定科技政策时,不仅要确保量与质的双重提高,而且要因地制宜,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科技经费投入、完善科技人才政策,以便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作为承担RD经费投入的重要机构,通过发挥技术创新扩散和知识创造传播的功能影响地区经济增长。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2001—2018年西部地区不同类型高校RD经费和不同类型RD活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高校RD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理工农医类高校RD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存在RD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在高校RD活动类型中,西部高校活动总支出经费逐年增加,不同领域各有侧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因此,应加大西部地区高校RD经费投入力度,合理调整RD活动支出结构,开展具有高校特色的科学研究活动,提高西部地区高校RD经费的使用效率,促进西部地区高校RD投入与经济增长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