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孤独角度分析<红字>中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形象.由于海丝特背叛了婚姻,危及清教统治秩序,她不可避免地被作为道德训诫和宗教惩罚的对象,从主流社会被分离出来;周围人群所代表的传统道德、舆论将她从正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排挤出来;丁梅斯代尔人性上的脆弱加剧了海丝特精神上的孤独和痛苦.在七年艰苦孤寂的生活中,海丝特并没有向现实屈服,她背负着沉重的耻辱,站在独立生活的角度不断反省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并接受了时代的民主呼声,开始了一种由自发走向自觉的反抗道路.  相似文献   

2.
初级群体中的社会控制对社会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宏观社会秩序的微观基础。作为控制体系的核心力量,它不仅具有人性教化和事前预防的积极因素,而且控制成本较低,能够有效应对“日常反抗”;同时,它通过提供社会支持和实现情感归属实现控制,因而是正式法律制度和科层化控制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3.
司汤达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大师之一。他在《红与黑》中通过主人公于连的命运揭示了法国王政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和平民知识分子的追求与反抗。于连是个性格矛盾的人物,一方面他具有平民的反抗意识,另一方面他又具有极强的个人野心,他的这种性格是由那个时代与社会造成的,他的悲剧又是由他的复杂矛盾的性格决定的。本文着重分析了于连性格中的这两方面。  相似文献   

4.
海丝特·白兰是霍桑长篇小说《红字》里的女主人公。在霍桑这部仅有二十四个章节的小说里,作者几乎用了十八章的篇幅来塑造刻画这一女性人物。霍桑通过对海丝特在“红字”世界里“主体”地位的确立,表达了他对男权社会中把女性作为“客体”的传统观念的颠覆的倾向。同时,通过对海丝特人物的刻画,体现了霍桑早期的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爱情:《简爱》与《呼啸山庄》的不同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强调爱情的心灵契合、妇女精神的独立,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呼》侧重爱情双方对暴虐的反抗、思想的演变、四分五裂的爱情悲剧和社会的丑恶本质,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从回族心理素质特征看其对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勇敢无畏、富于反抗的性格,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及兼容并蓄、灵活变通的民族观念等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素质特征影响着该民族对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男权社会,女性常为弱者,社会对女性剥夺的权益甚多。因此,女性权利地位问题和女性的反抗就是一个社会历史的问题,具有社会历史意义。本文通过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文学形象:蘩漪和安娜的比较,揭露旧制度、旧势力对女性的摧残,讴歌女性对自由、幸福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是在技术和消费社会语境下,通过媒介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文化品味的范式与类型,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行为,大众消费文化产品以获得狂欢化的快感,身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身体不仅具有物质性,也具有政治性,身体既是被压制的对象,也蕴藏着抵制与反抗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李晓茹 《科技信息》2008,(1):146-147
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誊写员巴特比--华尔街的一个故事>是一篇具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本文试图透过被视为"异者"的主人公巴特比的无声的反抗,去看麦尔维尔如何抨击社会时弊,尤其是如何揭露和讽刺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和非人道.  相似文献   

10.
张琦 《科技信息》2012,(27):191-192
《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是著名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一部代表作品。这部小说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先驱。本文主要讲了珍妮怎样反抗父权制社会的压迫,最终取得了同男性平等的地位。本文从女主人公和其他女性角色的形象分析入手,突出了珍妮是敢于反抗父权制社会的现代女性。  相似文献   

11.
面对绝望和荒诞,鲁迅和加缪都主张正视生存困境,并诉诸于反抗的行动去赋予无意义的世界以意义,其人生哲学都具有强烈的悲剧精神。由于二人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的不同,加缪的反抗最后走向纯粹的抽象,而鲁迅的反抗则始终具有历史具体性。  相似文献   

12.
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在舅父母家长大,少年被送入寄宿学校,成年后,到贵族罗彻斯特家做家庭教师。几经周折,最终成为罗彻斯特的妻子。简·爱性格坚强自尊,具有独立、反抗精神。她是十九世纪争取家庭和社会生活平等权利的妇女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3.
兰岚 《科技信息》2009,(10):107-107
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在舅父母家长大,少年被送入寄宿学校,成年后,到贵族罗彻斯特家做家庭教师。几经周折,最终成为罗彻斯特的妻子。简·爱性格坚强自尊,具有独立、反抗精神。她是十九世纪争取家庭和社会生活平等权利的妇女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与“和谐世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各地有数不清的全球化研究机构和专著,有的大学更把“全球化研究”当作战略性的、影响未来的主要学科来对待。对全球化的研究成为一种“时尚”。其实,全球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100多年前的19世纪末,世界就曾经历过一次一体化。只不过那个所谓的“黄金时代”最终无果而终,代之而起的是众所周知的世界冲突和战争。到底是什么力量终结了那次的全球经济一体化?20世纪的历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家们大都认为,终结19世纪全球化的是社会的反抗和抵制。用今天的话说,全球化因为社会反抗而没能持续下去。20世纪上半叶,世界性的社会紧张…  相似文献   

15.
德波认为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已经进入景观社会,景观成为社会运行机制和权力,把奴役与控制去政治化,消解了个体的反抗和批判否定性,变成了资本主义默从的奴隶。要把个体从奴役中解放出来,就要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成为个体克服日常生活异化的自觉行为。但景观社会理论对现实压迫没有实质性反抗,缺乏马克思政治、经济斗争的支持,其理论思考失去与现实对抗并改造现实社会的能量,变成一种"残余的乡愁"。但景观社会理论能启发我们对社会新的奴役的思考,并进而探求新的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16.
17世纪的英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巨变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社会关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也受社会变革的影响,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妇女在家庭中面对丈夫的虐待和不公平待遇时则不再选择沉默和忍气吞声,而是开始选择采用传播流言蜚语、争吵、逃跑、分居,甚至谋杀的方式来进行反抗,争取自己的地位和尊严。虽然这些行动带有被动、消极的成分,但是在夫权制的社会大背景之下,这些都是妇女自我意识萌发的一种表现,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鲍勃·迪伦用"风"之意象营构了情景交融而又意蕴无穷的审美空间。其笔下之风形态多样,包含悲情之风、抗议之风以及浪漫之风。丰富的风意象是迪伦不同时期反叛个性的展现以及内心情感的承载,亦是迪伦反抗社会反抗现实的强兵利器,借助风之意象,他奏出了一曲曲悲壮动人的时代强音。风之意象凝聚了迪伦深深的忧患意识,以及对时代、人生、生命、自我的质疑与反思,亦奠定了其沉郁悲情的歌曲主基调。  相似文献   

18.
植物的"反抗物质"与反食物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在动物和微生物取食的选择压力下,于次生代谢过程中产生了具有保护作用的“反抗物质”,因此,生物界物种之间还存在着一条以“反抗物质”为枢纽的反食物链。本文指出了建立植物“反抗物质”——反食物链假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压迫、反抗与"胜利"--解读美国短篇小说《黄色墙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色墙纸》是女性批评家重新发掘的最著名的女性主义文本之一。尽管小说多角度地展现了叙事者在男权社会背景下所忍受的压迫以及她对男权权威的反抗,但其最终目的并不在于唤起读者对叙事者产生的同情和怜悯,而在于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叙事者不挠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解读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诗集《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中的同名诗——《扫烟囱的孩子》,分析诗人从信奉上帝转为唾弃上帝的历史原因。结合《扫烟囱的孩子》一诗在反抗"社会不公义"的社会运动中所起的历史作用,指出诗人布莱克与支持他的"诗人们"才是能够承担起拯救孩子使命的真正上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