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城镇化的发展轮廓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维词  刘瑞 《贵州科学》2006,24(1):47-51
贵州喀斯特山区是我国城镇化相对滞后的地区,"三农"问题突出;加快城镇化发展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城镇发展的轮廓,分析了城镇化发展的驱动因子,提出了加快贵州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贵州喀斯特灌丛群落类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大量实地调查样地资料,对贵州喀斯特灌丛群落进行组平均法的数量分类,将贵州喀斯特灌丛划分为13个类型,并对主要类型的生境条件、群落特征及分布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量实地调查样地资料,对贵州喀斯特灌丛群落进行组平均法的数量分类,将贵州喀斯特灌丛划分为13个类型,并对主要类型的生境条件,群落特征及分布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从贵州典型的喀斯特高原自然环境的特点出发,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贵州高原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以及喀斯特地质条件等主要影响因子的相关关系,并且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不同喀斯特类型区域的人口分布差异性及其原因,在揭示贵州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分布的地理问题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贵州喀斯特聚落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喀斯特环境人地关系的角度探讨贵州喀斯特聚落文化的组成,构建贵州喀斯特聚落文化体系,科学定位贵州喀斯特聚落文化。在此基础上,依据地域分异规律划分贵州喀斯特聚落文化的类型,揭示其特征。提出贵州喀斯特聚落文化在现代旅游中持续发展的对策性建议,为合理开发贵州喀斯特聚落文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贵州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因素与生态修复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清海  林昌虎  何腾兵 《贵州科学》2006,24(3):62-65,74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特殊的地质、地貌、降水等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交叉影响使贵州喀斯特山区成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的地区.本文探讨了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因素,提出了人为因素是贵州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的几项工程技术措施和政策措施,对解决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土壤匮乏,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峡谷是贵州岩溶高原山区最普遍的一种地貌类型,是一个物质、能量作用的特定地域系统。通过对喀斯特峡谷类型、特征,生态环境特点的探讨,提出了喀斯特峡谷区应制订科学的峡谷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水能梯级开发,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模式。  相似文献   

8.
贵州六盘水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退化已成为阻碍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人口素质对环境的演变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研究以贵州六盘水喀斯特山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数据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贵州六盘水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现状、人口素质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探寻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的人口压力和影响机制,发现该区域只有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才能促进区域环境及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人口素质与环境之间矛盾的途径,以期减缓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促进该六盘水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持续发展,为有关部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13 个区县为研究对象, 通过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模型, 分析乡村经济发展、农产品生产、社会保障、生态服务及旅游休闲五项功能的时空分异特征, 并探讨其未来的功能定位。结果表明, 乡村地域各类功能空间分布差异明显: 经济发展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集中于近郊平原区, 农产品生产功能集中于远郊平原区, 生态服务与旅游休闲功能集中于远郊山区。受经济发展基础、地理区位、地形条件及相关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近郊平原区、远郊平原区和远郊山区三类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的五项功能的发展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未来将结合地区资源现状及发展差异, 围绕区县乡村地域功能定位合理配置资源, 促进各区县乡村功能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贵州反贫困重在乡村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贵州的贫困状况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在贵州广大的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分布着独特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原生的自然环境和蕴藏着古朴、神秘的民族文化,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依托,为贵州的反贫困提供了一条现实之路.  相似文献   

11.
2012—2013年,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农村生活能源现状及对策进行了研究.针对研究区农民收入低,能源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结合示范区条件,立足种养,发展沼气、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构建再生能源清洁循环利用模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能源结构,加强薪炭林建设,进行宣传、引导,使优化能源结构与当地的石漠化治理相结合,做到两者协调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以贵州省安顺镇宁县丁旗镇为例,就丁旗镇土地开发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研究方法:基于GIS平台,实地采取土样并实验测试,在问卷调查基础上综合应用SPSS数理统计软件,综合喀斯特岩溶山区山地多平地少、土层较薄、基岩裸露率较高和"水文二元结构"等特殊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确定了喀斯特山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得出相应有效地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IS平台可有效地对喀斯特山区土地适宜性、适宜等级进行评定。研究结论: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在对喀斯特山区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具指导意义,为土地开发项目区域实施方案的设计和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部喀斯特地貌强烈发育的地区。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73%。由于众多的人口 ,较低的耕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使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越趋恶化。本文着重讨论了喀斯特山区脆弱生态环境的生态重建对策 ,其目的是为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振兴地方经济寻找一条科学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贵州山地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决定了贵州的浅基础设计比常见的浅基础设计更为复杂。作者分析了贵州山地不同的地基地质条件,提出了相应经济合理,便于施工的浅基础设施方法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依托贵州省凯里至雷山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山区生态公路建设的新理念与新途径,提出公路设计生态优先、尊重自然的生态保护理念,在项目中提出并实施了生态保护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环境保护效果,为今后贵州山区公路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遵毕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煤矿采空区问题,应用注浆法、开挖回填方法、强夯法、桥跨方法等措施治理采空区,为贵州山区高速公路采空区治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岩溶溪流原生动物群落生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溶山区溪流具有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类型,维持了丰富的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2006年7-9月在长江重要支流乌江上游8条岩溶山区溪流中,采集原生动物群落标本及水样72份.经室内对水生原生动物培养、分离和鉴定,揭示了该区岩溶溪流原生动物群落具有下述特征:(1)原生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含27科31属42种.(2)原生动物群落含6个功能营养群,其中,原生动物光合营养群(P群),占总数的4.76%;细菌取食者群(B群)占52.38%;腐生营养类群(S群)占4.76%;食藻者类群(A群)占21.43%;非选择性杂食者群(N群)占2.38%;食肉者群(R群)占7.14%.(3)根据岩溶基质特征,划分该区水生原生动物群落为灰华附生原生动物群落、白云岩附生原生动物群落、水生植物附生原生动物群落和浮游原生动物群落4种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到总土地面积的2/3,并且大部分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广大的山区,山区农村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存在很多特殊的问题.认识与分析山区农村发展现状特征和建设重点,对指导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临汾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办公室对全市63个山区农村的发展现状调查的原始数据与资料为基础,通过统计分析、文献分析法和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总结出山区农村发展的现状特征、新农村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据此给出一些山区农村发展的建议、发展的建设重点及其思路.主要结论是,当前山区农村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经济建设方面,不断帮助农民开拓增收渠道,围绕农民增收提供相应的农村公共产品,如搞好公路、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发育,喀斯特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73%,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贵州矿产资源丰富,其矿业经济产值占全省GDP的48.8%,是全省经济的支柱。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的土地占用和破坏、水体环境的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提出了解决矿产开采与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喀斯特面积分布最广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域,选取3个典型地貌类型区,基于330户的问卷调查从10个方面通过主成份分析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居住综合指标,对研究区调查户的居住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依此得出3个典型地貌类型区住宅的总体水平情况;再根据评价结果,运用泰尔系数分析各地貌区内的住宅空间差异情况,探讨喀斯特地区住宅空间分异的规律及其与喀斯特地貌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住宅空间差异和地貌空间差异的规律一致,高原峡谷区喀斯特地貌空间差异和住宅空间差异最大,高原山地区次之,高原盆地区差异最小。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情况也是影响居住水平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口因素是关键,使得各典型地貌区的居住总体水平与地貌空间差异的规律不一致,加剧了住宅空间分异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